这个粽子可不是端午时候用苇叶包的粽子,而是在小说中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想必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小说《鬼吹灯》、《盗墓笔记》就算没看过大家也都听过吧,粽子这个词指的就是那些古墓里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但已经尸变的尸体(小说中情节),摸到大粽子就是碰上麻烦了,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听着确实挺玄幻灵异。

南充百年清朝不腐古尸为何要烧(古墓怪尸啥样被称)(1)

曾经南充日报报道过一则新闻,位于南充市顺庆区舞凤镇一村“石马山”处的一建筑工地上意外挖出了一个大“石柜”,一个双层木制棺材紧紧地“镶嵌”在“石柜”中间,棺材的顶盖已被打开,一具保存完好的干尸清晰地显露出来。干尸约有1.55米长,身上紧裹着厚厚的棉布,脚上穿着一双黑布鞋,头上戴着黑帽。其面部尚有一层薄薄的皮肤,眼睛深陷、鼻梁微凸,一口牙齿和双耳保存完好。文物工作人员曾小心翼翼地除去干尸的帽子,发现干尸竟然一头黑发盘着。在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从棺材中找出了一个绣着金属线的布枕和一面直径约5厘米的小铜镜。据南充市文管所人员介绍,这是一具男尸,初步预测大约埋于明末清初,距今至少400年,干尸不腐烂得益于棺材外面的“石柜”。经取样分析,石柜的材质不是石头,而是用石灰与糯米浆混合而成。装有尸体的棺材紧紧“凝固”于石柜中间,不渗水也不透气,完全密封,加上棺材本身采用双层结构,中间形成一道“空气墙”,所以干尸能保存至今而不腐烂。但从发掘出的物品来看,尸体生前系普通人家,并没有什么珍贵的文物陪葬,而尸体存放的技术也很普通,因而没有多大价值。

而后网上流传的版本更是令人毛骨悚然,其实石棺被挖出后在文物工作人员赶到前就被打开,而且里面的干尸已经被人为的暴晒数日,而且当地从来没有过用石棺来下葬的风俗,最让文物工作者们感到“无法理解”和“前所未见”的是:古尸全身被九条结实的帆布宽绳绑着,这种绑法并非是防腐的裹尸布,更像是刻意捆绑尸体而使它不能行动。干尸的发现,具有重大的考古和科学研究价值。

南充百年清朝不腐古尸为何要烧(古墓怪尸啥样被称)(2)

但是,文物局有关专家到来后,当即组织人焚烧了干尸。这样的处理方式引起了考古学界的不满,有不少专家斥责了这样的破坏文物的行为。毕竟应该把它交给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