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人”的下场:兰陵王之死

  引子:邙山之战

  公元564年冬,洛阳。

  此时已经到了南北朝后期,东边的北齐和西边的北周之间的战争依然连年不绝。不同的是,在北齐首位皇帝高洋在位时期,东强西弱,每到冬天,周人都要紧紧守住黄河,还把黄河里的冰凿开,以防止北齐大军从冰上直接过河。可是北齐的皇帝一个比一个残暴,一个比一个能玩,朝政却一天比一天差,到了现在后主高纬的时候,西强东弱,又轮到齐人每到冬天就紧紧守住黄河,把冰凿开,防止北周东进了。

  当然,条条大路通洛阳,况且黄河守也未必守得住。这年冬天,北周发20万大军东逼,把洛阳团团围住,连续一个多月,不停地攻城。洛阳此时早已不是都城,但却是北齐国都邺城南边的门户。拿下洛阳,跨过黄河,就可以直逼邺城。

  胜算当然是没有的,但北齐除了应战没有别的选择。十二月,洛阳城外邙山脚下,决战正式展开。混战之中,中军主帅兰陵王高长恭帅500骑兵突入周军重围,一路杀到金墉城下接应守军。高长恭有个习惯,打仗之时都要戴上一副面具,所以此刻城上守军无法认出他。直到他摘掉面具和头盔,人们才认出是兰陵王,齐军里应外合,一举击败周军,取得了邙山大捷。武士们为了歌颂高长恭的英勇,创制了《兰陵王入阵曲》,并广为流传,乃至到了隋唐时期,还是宫廷乐舞,并东传到了日本,又在现代传回了中国。

  完人

  兰陵王为什么打仗非要戴个面具呢?答案就一个,因为他长得实在太漂亮了。《北齐书》上说他“貌柔心壮,音容兼美”。可能是人长得比女人都美,才会“貌柔”。并且说话嗓音也非常迷人。虽然人漂亮,但他却勇武非常,是高家皇室难得的将才,所以史书上说他“心壮”。也许是这种表里的反差太大了,不得已才上戴上狰狞的面具上战场。

  人长得漂亮,又英武,加之身为皇室王爵,这样的人生恐怕已经非常完美了。不仅如此,高长恭还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虽然他身居高位,万人之上,但却从不摆架子,有时候甚至可以说非常低调。他带兵打仗之时,每次自己得到好的东西,哪怕是一瓜数果,也要同将士们分享。在瀛洲的时候,行参军阳士深向皇帝上表揭发他贪污,皇帝免了他的官。后来高长恭复起,在定阳作战,阳士深正在他的军中。后者非常恐惧,生怕高长恭借机报复杀了他。按理说以高长恭的地位,又作为主帅,随便找个理由杀掉他简直是易如反掌,很多人恐怕也真会这么干。但他听到阳士深的顾虑后却表示自己毫无此意。为了让对方安心,高长恭只好挑了阳士深一个小错误,草草打了他20棍子,让他觉得自己已经“报复”了事。还有一次,他去上朝,等退了朝发现随从的仆人都走散了,只剩下一个人,他只好形单影只地回到府上。在讲究身份等级和排场的古代,这可是非常难堪的大事儿了,可是他却没有责罚任何人。他临死的时候,还把别人欠他的千金债券一把火全烧了。可以说这是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十足的“暖男”,又是一位心胸广阔的大丈夫。尤其考虑到他的身份,即使放到今天,恐怕也绝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说他是“完人”一点都不为过。

  身世

  说起兰陵王高长恭的身世,以及在当时北齐朝廷的地位,需要先理一理高家的权力传承。北齐王朝的肇基者是高欢,他在北魏末年混乱之时以一介草莽脱颖而出,东征西讨,成为北魏以及后来东魏的第一权臣,皇帝只是形如傀儡而已。高欢死后,他的嫡长子高澄接过了大权,正在谋划着让东魏皇帝禅让之时,阴沟里翻船,让家奴给刺死了。结果高澄的弟弟、本来跟皇位一点不沾边的高洋一下子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了高家的掌门,没多久就逼东魏孝静帝把皇位让给了自己,高洋进而成了北齐的第一位皇帝。高洋死后,他的弟弟高演、高湛先后即位,后主高纬就是高湛的儿子。

  而高长恭,就是高澄的第四个儿子,如今的皇帝高纬,则是他的叔伯兄弟。换句话说,如果不是那个偶然事件,当上皇帝的一定是他的父亲高澄,皇权也可能继续留在他家,那么他的地位恐怕就不是此时可比了。

  后主高纬

  再说说当时的皇帝,后主高纬。皇帝的位子能传到他这里,挺不容易的。本来他的父亲高湛在他那一辈排名就够靠后了,前面好几个哥哥,都有当皇帝的能力和心思,而且高洋、高演也真的当上了皇帝,在这样的情形下本来高湛基本只有当臣子的份儿。可是高度鲜卑化的高家对父死子及的汉人传统本就不大感冒,而且游牧部落文化的劣根让他们杀起自己家里人来一点也不手软。位子能传到高纬这里,完全是高湛拿刀换来的。开国皇帝高洋死后,高洋的弟弟、高纬的另一位伯父高演,先是废掉了自己的亲侄子、继承高洋皇位的高殷,把皇位抢了过来。后来为免除后患,又杀掉了高殷。而他的父亲高湛,接替高演的高湛,则又残忍地把高演的世子高百年给杀了,后来传位给他。可见北齐皇室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是非常残酷的。

  虽然皇位来的不容易,但这位后主却没表现出来有多么珍惜和励精图治。相反,高纬是中国历史上排名非常靠前的暴君。什么穷奢极欲、杀人如麻、任用佞幸,等等,这些词语用在他身上都显得不是那么形象,力度不够。随便举几个例子,来看看这位是怎么当皇帝的。高纬比较喜欢“角色扮演”。他在皇宫内搭建“影视基地”,建一些贫苦人们住的农舍,自己穿上破衣服当乞丐去乞讨。“文戏”玩腻了就演“武戏”,在宫中修筑城池,让两帮兵士互相攻杀,他自己也亲自帅人参战。不过玩到兴头上,就“假戏真做”,真的拿弓射人。他的庶长兄高绰在地方任职,把猴子放入装满蝎子的容器中,看猴子被蝎子蛰取乐。他知道后,就照猫画虎,把浴盆里装满蝎子,但却不是让猴子,而是直接让人脱光衣服躺进去。别人被蛰得凄厉哀嚎,他却看得津津有味,还埋怨他哥哥这么好玩的事为什么不早告诉他。可见这家伙十足就是个疯子,简直是非人类。

  可以想见,这样的人当皇帝,国家会变成什么样。本来北齐地处山东,物产丰饶、人口富庶,实力远在北周之上。高纬的祖父高欢和伯父高洋在时,常有吞并河陇之志,可是被他爹高湛和他这么一折腾,国力江河日下,反而整天挨北周的欺负。好在有斛律光等一班勋臣宿将,以及兰陵王高长恭这样得力的宗室,北齐才能够勉强支撑。

  然而台柱子不等别人拆,这些人都被高纬给整死了,其中就包括兰陵王。

  兰陵王之死

 

兰陵王的下场(完人的下场兰陵王之死)(1)

 功高盖主,深得人心,皇室身份,再加上他父亲高澄的渊源,在高纬眼里高长恭着实是个潜在的对手。当然忠心为国的高长恭起初是没想到这一层的。邙山之战后,高纬慰劳他“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让他注意安全。高长恭想都没想,脱口而出:“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就是这句话,让他在高纬眼里坐实了“对手”这一角色,进而要了他的命。

  高长恭说的肯定是肺腑之言,因为他本来就是皇室成员,江山是姓高的,所以他把国家的事当成“家事”也没错。可是他不明白,江山虽然姓高,但只属于一个人,那就是当今皇帝高纬。国事也是高纬的家事绝对没错,可是如果还有人觉得也是自己的“家事”,那不是实在不拿自己当外人,和皇帝没有界限了吗?在皇帝眼里,只有君、臣,没有家人。只能吃独食,不允许和别人分享。况且高纬的位子也是他爹通过残酷的内部斗争换来的,他脑子里自然而然地会认为别人也会觊觎他的位子。那个和他臭味相投,拿蝎子蛰猴子玩儿的没出息的哥哥都被他杀了,更何况这个来自高家长房的“完人”高长恭呢?

  在后来的北周灭齐之战中,高纬抛弃大军,逃回了邺城。军中无主,高长恭的弟弟安德王高延宗被将士们推为皇帝,带领北齐军队继续抗敌。远在邺城的高纬听到后,和他的近臣们说:“我宁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得之。”这句更清楚地说出了高纬的心里话,那就是宁可江山拱手送人,也不能让高家自己人夺去。“宁可一起坏,也不能让别人比我好”——即使到今天,这也是很多中国人的信条。

  可是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后悔也没用,高长恭只能用“自黑”的方式,大肆贪污,以求让高纬知道自己无心皇位。他的下属尉相愿看出了他的心思,告诉他“如果朝廷忌惮你,你这些做法反倒成为了把柄,求福不成反而会加速灾祸”。高长恭听了正中心结,泪如雨下,跪着走到尉相愿面前请求指点迷津。后者告诉高长恭声威太重,最好的办法就是请病假在家,去掉兵权,真正打消皇帝的疑虑。高长恭虽然认可他的注意,却没有照做。

  该来的终于来了。武平4年,公元573年,皇帝派人给高长恭送来了毒药。高长恭的妃子郑氏劝他去见高纬,当面说清。这也未免太幼稚了,杀人的不正是皇帝本人吗?高长恭当然明白这一点,答到:“天颜何由可见?”于是仰药而死。一代名将,没有战死沙场,抵御外辱,却就此凋零在萧墙之内。

  世间再无兰陵王

  兰陵王死于573年。前一年,572年,北齐的台柱子——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被灭门。再前3年,569年,一心事国的赵郡王高叡进宫劝谏被杀。自此,北齐再无股肱。

  3年后,周武帝宇文邕开始灭齐之战,但此时再也没有人能够统帅三军,为北齐冲锋陷阵。寒透了心的北齐将士纷纷投降,周军一路势如破竹,没过几个月,北齐亡了。

  中国人“自毁长城”的伟大传统

  在兰陵王200多年前,公元436年,镇守江州的南朝宋第一名将檀道济被宋文帝刘义隆召回朝廷诛杀。理由很简单:功高镇主,怕以后难以制衡。连同檀道济的儿子,共十一人被杀,朝廷只给檀家留了根独苗——檀道济的孙子檀孺。为刘家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檀道济被抓之时,愤怒异常,目光如炬,摘下帽子扔到地上,骂刘义隆:“你这是自毁长城!”和宋敌对的北魏知道檀道济死了,喜出望外,“道济死,吴子辈不足复惮”。

  没错,长城都是自己拆的。中国人如果能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天下无敌。可是内斗起来,同样天下无敌。在“江山可以拱手送人,也不愿自己人拿去”这一指导思想下,檀道济、高长恭,宋朝的岳飞、明朝的袁崇焕,自毁长城成了中国人的伟大传统。长城在,中华兴;长城毁,中华亡。长城,不仅蜿蜒横亘在北部的莽莽群山中,更在国家栋梁的肩膀之上。自毁长城的事儿,读来每每让人痛心,但愿永远不要发生。当然,这一中华民族顽固的伟大传统,其实一直隐藏在无数中国人的心底,所以“自毁长城”的蠢事恐怕还是难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