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迎亚运会(应亚运而生为奥运助力)(1)

2019年6月15日,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全景。图/视觉中国

30年前,在距天安门9公里的元大都遗址北的荒地上,一座集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曲棍球场、垒球场等于一体的体育场馆群拔地而起,当时人们称它为“亚运会北郊体场馆”,后来命名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简称奥体中心)。

该场馆群始建于1986年7月,1990年亚运会前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是集竞赛训练、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基地、体育公园。这座历时4年修建的场馆群虽然无法和后来的鸟巢相比,但它已经是北京继50年代兴建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建设。

30年来,作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对外窗口,奥体中心先后承办了第11届亚运会、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8年奥运会等一系列重大体育赛事和其他重要大型活动,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全国众筹保障场馆正常运营

一大片空旷的土地,未完待工的拆迁民房,所有场馆还未开工……这是前退休处处长徐景龙1986年12月走进奥体中心报到时看到的景象。在北京申办第11届亚运会成功之后,比赛场馆建设被逐步提上日程。1985年4月,北京亚组委成立。次年,包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在内的亚运会工程,在北京中轴线北端的荒地上破土动工。

1989年8月14日,人事部、中央和国家机关编制办公室正式批复成立国家体委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机构编制为9个处(室)和1个司。1990年4月,邓小平亲笔为中心题名“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1990年年初,亚运会北郊场馆基本建成,但很多硬件设施都不具备,那时候也并没有如今所谓的“开办费”,场馆内的几乎所有物品都是由社会各界集资众筹来的。为此,北郊场馆特别成立了集资部,将十几个工作人员随机分成华东、华南、华北、华中、东北、西北7个小组,徐景龙最初就是集资部东北小组中的一员。

在集资部员工游说初期,全国经济形势并不理想,各地群众生活也并不宽裕,集资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后来国家发布文件号召,中央领导带头捐款,临近亚运会开幕,全国都被大赛氛围笼罩,全民捐助热情也日渐高涨。

内蒙古自治区集资做了办公桌、沙发等物资;威海运来了贵宾室的地毯;上海和湖北贡献了汽车;保卫处摩托车、场地器材都是烟台制造……徐景龙一一列举。

“各个省份集资,有物品有钱,但绝大部分是物品,简单说就是缺什么找什么。无论是工矿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个人,全民捐助的热情非常高。”徐景龙回忆道,“小到喝水的杯子、大到体育馆内的特大号石英钟,都是全国各省市集资来的。类似画家捐画、书法家捐字都是常有的事。举全国之力,才得以撑起整个北郊场馆的正常运转。”

北京亚运会集资工作遍及境外14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签约和承诺的集资额超过6亿元。捐赠万元以上的团体达1300多个,捐赠万元以上的个人达110多人,最多的是香港的霍英东,因此特地把国家奥林匹克游泳馆命名为“英东游泳馆”。

1990年7月3日,邓小平专程来到奥体中心视察亚运工程建设。86岁高龄的他站在体育场的高架桥上,面带微笑环视着眼前宏伟的亚运建筑群,反复看了几次。考察结束时,邓小平对大家说:“看来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而且比外国更圆。”

与此同时,一批配套工程纷纷上马,北四环大部分路段于亚运会前建成,比四环路全线贯通(2001年)提早10多年,中轴路从鼓楼外大街延伸至北四环,最初于60年代开始建设的首条环城快速路二环路亦加快建设步伐,最终于1992年全线贯通。

运动会迎亚运会(应亚运而生为奥运助力)(2)

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熊猫盼盼雕塑仍矗立在奥体中心内。图/视觉中国

沈坚强的名字被写进亚运史

在第11届亚运会之前,中国还没有举办过国际性的大型综合运动会。作为第11届亚运会主赛场,北郊场馆承担着水上项目中的跳水、游泳、花游、水球;曲棍球;男女手球;部分田径以及部分足球比赛。

在亚运会开赛前一个月,无论是承担比赛任务的场馆还是幕后的各部门,所有人都进入了满负荷的“备战”状态,包括在设备科总控空调的李振农。

“在亚运会期间,空调除了为工作人员服务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给兴奋剂检测中心提供恒温环境。兴奋剂采样必须处于低温、恒温的环境下,否则将会变质、失活。”李振农回忆说。

在亚运会举行期间,奥体中心见证了许多经典比赛。在游泳赛场,我国名将沈坚强以5枚金牌的骄人成绩,荣膺“多金王”。事实上,沈坚强的金牌来之不易。就在游泳项目开赛前三天,沈坚强意外腰肌拉伤,偏偏他的第一个项目就是极需要腰腹力量的100米蝶泳。沈坚强不愿失去比赛机会,他选择了打封闭上赛场。在比赛中,沈坚强力压两位日本名将,并以54秒29的成绩打破了赛会纪录。

自此,沈坚强在泳池里掀起了一股风暴,他又接连夺得100米和50米自由泳第一,还和队友一起将4×100米自由泳,以及4×100米混合泳两项接力金牌收入囊中。5枚金牌、1项亚洲纪录、3项亚运会纪录,奥体中心英东游泳馆见证了这一切,沈坚强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北京亚运会的记忆中,并成功当选那届亚运会最佳运动员。

29年前的北京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第一次主场作战,一举拿下183枚金牌、107枚银牌、51枚铜牌,高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位。中国竞技体育从此确立了在亚洲体坛的“霸主”地位。

北京亚运会的成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能力,也激发了民众的自信和对体育的热情,“亚运成功,众盼奥运”是那一时期无数中国人的心声。借着亚运会的东风,4个月后,北京迈出了第一次申奥的脚步。

运动会迎亚运会(应亚运而生为奥运助力)(3)

2008年8月22日,中国队在奥体中心曲棍球场获得亚军。图/Osports

赛后运营靠卖包子坚持一年

亚运会结束后,奥体中心很快就面临赛后运营的难题。好在亚运会的余温还未褪去,群众对亚运会主赛场的热情仍在,往来观光游客络绎不绝。

奥体中心开门迎宾搞起了旅游业,将体育馆南大厅改为游客休息厅,馆内的53名员工,除了干部代班、配电室和传达室需要值班之外,剩下的人都专注于为游客配餐。包包子、煮面条、做凉菜……刚开始没有笼屉,也没人会蒸包子,员工们就去外面买现成的包子回来加价售卖。每天游客上万,整个奥体中心靠着两元一张的门票和卖餐食维持了一年。

当亚运会的余温渐渐消退,奥体中心的高层及管理人员才真正有时间静下心来琢磨未来该怎么办。1993年开始,奥体中心开始了第一次改革——承包经营。

“一开始挺害怕的,怕发不出工资。”徐景龙所在的体育馆当时拿到了5万元启动资金,经过内部讨论决定将场地开放,于是体育馆请来电焊工在场地上焊了一块网球场地,剩下的辟为羽毛球场地。

体育馆的开放转型很快就得到了周围群众的青睐,体育馆几乎天天爆满。羽毛球场地只在每周一上午接受电话预订,每周一早上,两个接线员操作四部电话半个小时不停,场地预约时间很快就被“一抢而空”。体育馆还请到北京优秀的教练团队开展私教课,一小时50元。除此之外,徐景龙还骑着三轮车到市场批发各种饼干、饮料和羽毛球,回来加价出售。

“第一年体育馆赚钱了,上级领导批准我们买一辆公务车。是一辆蓝色斯柯达,那时候花了5万块钱。”徐景龙介绍说,言语中满是自豪。

后来体育馆扩大经营范围,尝试自己做T恤衫、运动短裤。徐景龙亲自去河北买面料,拿回北京漂染,找人打版、买松紧带、拉锁、扣子、做logo、买塑料袋、包装箱……后来产量越来越大,体育馆除了自己零售之外,还向馆外的社会各界批发出售。

眼看着体育馆一年比一年赚得多,业务不断拓展,员工的评级、涨薪、转干都跟着奥体中心一起发展。体育馆成为奥体中心改革最成功的范例。

然而即便是体育馆做得风生水起,但奥体中心大部分场地仍旧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游泳馆因为经营不力被承包出去;一到晚上,奥体中心毫无人气,甚至西南门的路灯都不开。

这种境况直到2003年才有所好转。那一年,因为“非典”疫情,奥体中心热闹起来。“大家都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又想找个空旷的地方,奥体中心是最好的选择。”徐景龙说。人一多奥体中心的路灯也都打开了,随着群众健身的意识增强,各个场馆也都慢慢对外开放,体育场经常举办轮滑、射箭、田径等比赛;各个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春、秋季运动会也开始来奥体中心举行。

运动会迎亚运会(应亚运而生为奥运助力)(4)

2018年8月8日,全国第十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在奥体中心展开。图/视觉中国

9个项目19支国家队来驻训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奥体中心场馆群承担着男女水球、武术(表演项目)、男女手球(预赛)、游泳以及马术比赛。奥运团队将办公地点设在游泳馆内,包括团队的交通指挥部、餐厅、颁奖和体育展示等。

“虽然我们经历过亚运会,但奥运会的规模和要求比当年的亚运会高出太多,复杂得多。”徐景龙说。为了让馆内的职工团队与奥运团队打好配合,徐景龙力求保证两点:一是抓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处理;另一个就是抓团队之间的沟通协调。

“游泳是奥体中心承担的奥运会重大项目之一,再加上游泳馆是整个奥运团队的驻扎地,国际泳联主席都在这里办公,水决不能出问题。”徐景龙说。在奥运会期间,每天都是比赛结束之后才能进行水处理工作的运行,一般要持续7至9个小时,一直作业到第二天早上。而这一切,都要在常年不见光、高温、潮湿、阴暗的地下完成。后来徐景龙在地下室修了一间休息室,有床、柜、书桌、电视和象棋,这是水处理员的工作环境。

从奥运会前到闭幕,游泳馆的各个部门每晚的例会雷打不动。“行政、安保、水处理、场地等各个部门,坚持每天晚上必须开例会,不管比赛几点结束,不管手头有多少事。今天经历的事,值当在会上说的,处理了也好、没处理也好,吵了、闹了,都在碰头会上一起解决。”徐景龙表示。这一坚持就是近两个月。

2008年8月8日,一段从永定门沿中轴线直抵鸟巢的“脚印”焰火表演,掀起奥运会开幕式的高潮。“脚印”从奥体中心上空走过,4公里外的鸟巢热闹非凡,手握门票的徐景龙只是在英东游泳馆办公室的电视屏幕上默默关注着。“真的激动,还有极大的自豪感。但那会儿心思还是在游泳馆里、当下的工作中,一刻都不敢松懈。”

30多年来,奥体中心作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对外窗口,从第11届亚洲运动会、第7届全国运动会、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到2008年奥运会……重大体育赛事都没落过。目前,共有9个项目、19支国家队在奥体中心驻训:男女手球队、男女曲棍球队、男女柔道队、男女摔跤队、女子足球、拳击、网球、棒球、垒球,竞走……徐景龙说起来如数家珍。

除此之外,每年5月8日来京建设者趣味健身活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特色示范活动都在奥体中心举办,这里逐渐成为集竞赛训练、全民健身、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体育基地、体育公园。

奥体中心的成长和发展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振兴。每天太阳落山后,周围的很多老百姓都习惯性地来到奥体中心,跑步、踢毽、健身……全民健身早已经融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奥体中心也是一样。

新京报记者 邓涵予 编辑 王希翀

场馆概况

●建造年代:

1986年7月开建1990年3月落成。

●场地规模:

占地66公顷,是一座集综合体育馆、游泳馆、田径场、曲棍球场、垒球场等于一体的体育场馆群。

●地理位置:

北京市北四环中路南侧。

●历史地位:

中国首次承办大型综合国际体育赛事的主场馆,见证了中国体育走向世界。

大事记

●1990年9月

奥体中心是第11届亚运会的主赛场。

●1993年8月

第七届全运会多个项目的比赛在奥体中心举行。

●1996年9月

世界女排大奖赛在奥体中心举行。

●2001年8月

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部分赛事在奥体中心举行。

●2008年8月

北京奥运会时多个项目的比赛在奥体中心举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