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呼吸重症患者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呼吸科危重病人的集中救治,在张庆宪和邢丽华二位教授的牵头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8年7月开设了河南省省首家具有现代化医疗监护和治疗设备的呼吸重症监护病区(RICU),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郑大一附院重症一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郑大一附院重症一区(郑大一附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用新技术打通生命通道)

郑大一附院重症一区

近年来,呼吸重症患者越来越多,为了规范呼吸科危重病人的集中救治,在张庆宪和邢丽华二位教授的牵头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08年7月开设了河南省省首家具有现代化医疗监护和治疗设备的呼吸重症监护病区(RICU)。

成立之初,科室负责人张庆宪教授、邢丽华教授把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作为中心工作,依靠科技实力使RICU团队一直稳稳位居省内龙头地位,形成了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强、辐射周边多省市的RICU科室。

自成立以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科(RICU)不断探索新技术、新疗法,多次率先引进国内外新技术应用到临床,极大提高了临床疗效,赢得了同行专家的认可,享有很高社会声誉。

2008年,该院呼吸重症监护科首先把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床旁常规应用,开创了省内高级气道管理的先河;普及了经皮穿刺气管切开术,使得建立人工气道更加快捷、安全、创伤小,大大减少了气道狭窄并发症;引进了经皮穿刺粗型胸腔引流管置入术。

2009年,承担组建河南省唯一甲流危重症病房;引进和普及了气管镜下气道内冷热消融术、球囊扩张术、气道金属支架置入术。

2010年,引进了支气管内纵隔淋巴结活检穿刺术(TBNA),使纵膈占位得以早期明确诊断,避免了外科手术活检的创伤。

2011年,普及了内科胸腔镜技术,局麻微创下达到胸腔积液诊断率99%。

2012年,省内首先引进了人工膜肺(ECMO)呼吸替代技术,在呼吸重症抢救方面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又引进超声气管镜纵膈穿刺术、荧光气管镜技术。

2013年,引进全麻下大通量全肺灌洗技术、小探头超声引导肺活检术。

2014年,开展了河南省首例硬质气管镜下直型硅酮支架置入术,达到全国气道介入同步领先水平。

经过近八年的努力,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已经发展成为河南省内功能齐全、制度完善、技术力量最雄厚的重症监护病区。在科技进步这面旗帜引导下,邢丽华带领的团队本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信条,务实、求新、勤勉、精业,积极培育中坚力量,每年派出医护人员学习业内先进技术经验,与本科室实践相结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更新模式。

“RICU”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团队里被诙谐地称为“A,Iseeyou!”,因为这里有爱、有柔情,对于病患来讲,医护一直守护在身边。

“我们重视人文关怀,让每个重症病患不是感到孤独和恐惧,让患者知道还有我们在并肩奋斗,我们用坚强和乐观感染病人,用精心和责任护理病人,病人好了,也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满脸阳光的周纪妹护士长说。

如今,精良的医疗技术,贴心的护理质量成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ICU的名片,通过自身的建设不断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疗法,为我省的呼吸重症患者打通了生命的通道,撑起一片新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