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家长问高考之后应该给孩子看哪些书和电影电视剧。 虽然值得推荐的很多,但我首推的第一部一定是《请回答1988》。

《1988》把80年代末的韩国方方面面都生机勃勃地展现了出来,类似于众家对《金瓶梅》的评价——它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这个评价没有送给《红楼梦》的原因大概是《红楼梦》不够“市井”)。至少,它展现了那个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声明,我不是韩剧迷。至今为止,我比较喜欢的韩剧只有两部,其中一部就是《1988》。

《1988》围绕双门洞胡同的四个普通家庭(其实也不普通,有著名的崔泽六段)展开,围绕大时代的社会背景,通过四家人的日常生活细节(那是细到不能再细的细节,从早到晚的吃喝拉撒一一呈现,然,作为一个细节控,我就顶喜欢)来演绎时代的更迭、岁月的变迁、成年组在生活和感情方面的变化和成长,少年组青春的辗转以及成长的微瑕。

高考后到上大学之前应该干什么(高考之后大学之前)(1)

为了脉络清晰,罗列如下(主人公们就这样并不隆重的登场了):

德善一家:(本剧是以德善的回忆来展开的)爸爸妈妈 姐姐 弟弟

正焕一家:爸妈和哥哥

善宇一家:妈妈和妹妹

崔泽一家:爸爸和崔泽

额外还有一个作为主角的东龙(爸妈不是主角)。

德善家的“爱”:

《1988》最好的一部分是对亲情的讲述,既欢乐又有泪点。

德善的姐姐宝拉是家里的学霸,父母对她又宠又怕,弟弟余晖作为男孩子同样受宠,德善要吃鸡蛋,家里只剩两只,妈妈为难,德善主动放弃(按推测,这个“传统”也许由来已久,德善知道肯定是轮不到自己,所以主动放弃),结果两只煎蛋眼睁睁被放到了宝拉和余晖的碗里……

德善和宝拉的生日只差三天,所以每次都要和姐姐一起过,她力争给自己独立过一个生日,“未遂”……

正焕的爸爸送给德善一只炸整鸡——注意,是正焕爸爸送给德善的——两只鸡腿,宝拉一只,余晖一只……

按说,生活在这样“无爱”的家庭里,德善即使不离家出走,也要在万千压迫后化身成中国穿越小说里穿越成功的女主,替原主报仇雪恨,但是,并没有,编剧遵循了韩国的主流三观——德善在一次泪诉后,得到了爸爸送的一只漂亮的迟来的生日蛋糕,两个人深夜长谈之后和好如初,生活又恢复如初,似乎,没有什么变化?

没有什么变化么?虽然德善依旧不是那个最“受宠”的,但“经此一役”,德善的爸妈势必会在一些事情上有些微的变化。

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深夜长谈”之后,德善的家里经历了一次煤烟中毒事件,在慌乱中,德善的爸妈背出了宝拉和余晖,在门口如释重负的时候,突然想起被“遗忘”的德善——生命力顽强的德善此时已经坚强地爬到了门口……

生活依旧继续……

高考后到上大学之前应该干什么(高考之后大学之前)(2)

德善的爸妈并非不爱德善,当德善出现在电视上的时候,没有人比他们更觉骄傲,甚至,连傲娇的宝拉也躲在门板后面偷听。爱也许分深浅厚薄,有不同的类型,但是归根结底,那也都是爱,我和我妈聊天的时候,聊起过家里多的孩子父母怎样分配爱,连她也承认,会有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会格外宠爱哪一个,但是,通常来说,都爱。

个人来讲,不好说“内心”里同不同意编剧这样“正”的三观(确实,父母生恩养恩大于山,其他都是浮云),但,觉得剧情很真实。想想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么?谁能因为这些琐事儿离弃父母?只好不情愿地同意编剧的“三观”。

在最后一集中,宝拉结婚,德善哭花了妆,宝拉握紧了德善的手,在人类的成长中,大体都要被“爱”打败,中间的那些过程,是为了让我们懂得怎样没商量的去爱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当宝拉熟悉的背出爸爸的鞋码时,她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至于永远也学不会爱的人,可能,大概,是她还没有成长好。

高考后到上大学之前应该干什么(高考之后大学之前)(3)

正焕家的“爱”:

正焕家是中规中矩的那种家庭,外冷内热的强势妈妈,外热内热不靠谱的爸爸,除了学习无能其余无所不知的哥哥,正焕的爸爸特别深沉地爱着家里每一个人,耍宝逗趣地想让每一个人开心,但是谁都当他不正常,在N次热脸贴冷屁股后,他终于沉默了,正焕第一个发现爸爸的不正常,在东龙的指点之下,他终于笨拙地做出了回应……从不给正焕爸爸好脸色的正焕妈妈则破天荒邀请他下雨天一起去喝杯烧酒,从而结束了这段尴尬的时光。

这些细微的改变在无形中改变了整个气场,也许没人发觉,也许大家都发觉了。

正焕虽然外表冷漠,其实是一个特别暖心的少年,他总是能第一个发现问题……

正焕妈妈出门两天,剩下的三个人活得很好,然而妈妈回家后见到井井有条的家丝毫没有一丝喜悦,正焕求助军师东龙,东龙再一次给出正确答案——因为你们活得太好了。

于是,正焕看见正煮面的哥哥,把他的双手按在滚烫的锅盖上大喊“妈妈,哥哥烫伤了手”,在爸爸熟练地准备换煤饼的时候,把煤饼碰翻,大叫“妈妈,爸爸把煤饼打翻了”……

对于正焕妈妈来说,作为家庭主妇的她能给予每一个人的爱就是“被需要”。

爱是这样奇怪又变态的?

真相了,爱有时候就是这样变态,她见不到你过得好,恰当的回应是——没有你,我会过得千疮百孔。

爱有时候不是你想给什么就给什么,你想给多少就给多少,月满则亏……要的是刚刚好的样子,她要什么你给什么,这才是最正确的爱。

高考后到上大学之前应该干什么(高考之后大学之前)(4)

善宇家的“爱”:

善宇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

善宇的爸爸早逝,使得善宇非常早熟,懂事又贴心,对上孝敬母亲,对下慈爱妹妹,阳光开朗懂礼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五个孩子里唯一没啥瑕疵的少年(当然,看爱情电影那不算啥事)。

善宇家的爱,按现在的心理学分析,是不太正常的。可能因为穷,善宇的妈妈唯一的骄傲就是优秀的儿子,她不能容忍儿子有一点点儿的瑕疵。

她在儿子房间里发现一包烟(还确实不是善宇的),按照一般父母的做法,骂一顿打一顿也就差不多了,遇到通情达理的父母,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点到为止,善宇的妈妈则悲伤流泪到不能自已。

儿子脸上受伤,她想东想西,后来才得知是善宇刮胡子把自己刮伤了。

善宇妈妈给善宇带的饭,咸就不说了,但凡有蛋,必掺蛋皮,而且屡次不改——不知道是不是她吃惯了自己做的饭,吃不出来?善宇从无抱怨,所以善宇妈妈一直以为自己是料理高手。

善宇确实优秀到无可挑剔,而且人也靠谱,但是,可是,从一个普通女生的角度看,实在对这样的少年生不出啥爱的感觉来——懂事体贴到让人揪心。

高考后到上大学之前应该干什么(高考之后大学之前)(5)

崔泽家的“爱”:

崔泽六段的原型据说是韩国围棋国手李昌镐,崔泽在剧中的比赛基本上都“确有其事”,和李昌镐不同的是剧中的崔泽没有妈妈,只和爸爸相依为命,崔泽和善宇虽然都是让人省心的“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崔泽沉默寡言,是生活上的“小白”,衣服会扣错扣子,撕不开盒装酸奶——天才该有的毛病,他基本上都有,他也的确是个天才。

崔泽和爸爸一样,不善表达感情,默默地做事,一切尽在不言中。

父子彼此深爱,当崔爸爸第一次在电视上对着崔泽讷讷的说出“我爱你”的时候,看着红了眼眶的崔泽,心生怜爱,本来力挺德善和正焕成CP的我,真心想说:德善,要么你嫁给崔泽吧。

崔泽对爸爸是很真很深的那种爱,当崔泽爸爸和善宇妈妈凑成一对的时候,他的祝福是真心真意的。

爱分很多种,含蓄的直白的,简单的复杂的,但唯有亲情之爱让人无怨无悔,跌倒了爬起来依旧爱,没有抱怨没有恨,只有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云淡风轻。

高考后到上大学之前应该干什么(高考之后大学之前)(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