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奉献人工智能(爱国情奋斗者)(1)

“我们已经在这儿封闭一周了,为第二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尽快实用化、产业化做最后努力。”张黎明的话语斩钉截铁。这个5月,由“海河工匠”张黎明主持研发的第二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将在国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检修基地进行剥线式带电接引线功能测试。

劳动最光荣,奋斗者最幸福。五一劳动节期间,张黎明和他的研发团队没有丝毫懈怠,剥线工具刚刚研发出来,大家正在紧张地进行室内调试。

4月初,张黎明与研发团队在测试中发现,阳光强烈给机器人视觉识别带来较大干扰,会出现识别不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发团队更换过高性能激光雷达,但效果不明显。“我们就为视觉传感器制作了一个双层遮阳罩和一个单层遮阳板。”张黎明查阅大量资料并与研发团队沟通研讨,解决了这一问题。在上周第二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进行的三相接引线作业测试中,测试表明除阳光直射外,机器人视觉识别效果良好,接引线成功率达90%以上。

天津滨海新区作为“两网融合”先行先试“探路者”,将率先建成运营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这给了张黎明更高的追求目标和创新突破的勇气。他说:“作为创新型一线劳动者代表,更应充分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优秀品质,站在时代前沿开展创新攻关。”

带电作业被称为电力行业最危险的专业,有触电、高空坠落等危险,也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过程中必须攻克的难题。张黎明和团队研发的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让机器人代替人在配电网上做“微创手术”,既大幅提高效率,也把危险降到最低。

“早在2016年,我在带电作业现场,当看老师傅们脱下厚重的绝缘服全身湿透时,就萌生了研发这样一个机器人的想法。”张黎明回忆,2017年底,利用传感、识别、认知等人工智能技术,第一代机器人研发成功。“这代机器人虽然在室内理想环境下能完成作业基本动作,但是依然存在电磁兼容及绝缘、智能程度低、作业时间长等问题,不能完全实现自主作业。”

“目前,我们采用激光雷达、双目等精度更高多维传感器,结合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机器人全自主作业,已经可以在实践中应用了。”张黎明难掩喜悦心情。

张黎明坚定地说:“我们一定用实际行动落实重要指示,心无旁骛投入到创新事业中,尽快完成第二代人工智能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实用化、产业化,在‘两网融合’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来源:天津日报

用青春奉献人工智能(爱国情奋斗者)(2)

【爱国情 奋斗者】敢为人先 当好青春领路人——记“天津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专职学生辅导员葛佳佳

【爱国情 奋斗者】用仁心仁术为病人托起希望——记“天津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天津医院脊柱外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杨强

【爱国情 奋斗者】“90后”小将的大国工匠梦——记天津住宅集团工业化建筑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工长郭洪猛

【爱国情 奋斗者】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朱杉——“我是科研人员,也是科普工作者”

【爱国情 奋斗者】环保战线上的“铁人”——记河北区环保局机动车排污检控站站长郭楠

【爱国情 奋斗者】七台河短道速滑教练员群体——帮更多孩子实现梦想

用青春奉献人工智能(爱国情奋斗者)(3)

用青春奉献人工智能(爱国情奋斗者)(4)

网信天津

传递指尖正能量

唱响天津好声音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