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是一篇经典的课文,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如何把老课文,教出新意,教出内容,让孩子们有收获呢?本篇文章联系新课标,重点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展开课堂教学。

一、换个思路,整体感知课文,拎出“慕”字。

课标,顾名思义,是一门学科教与学的具体标准和要求。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语文核心要素,语文学习任务群成了重要的关键词,但我们决不能忽略课标中最重要的部分——课程目标,这才是课标的核心部分。我们来看课标对五六年级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新课标创设真实情境(立足新课标围绕)(1)

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表达效果。这是课标中的表述,那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课文中的关键词找出来,怎么找呢?在教学的开始阶段,不如换一种“整体感知课文的方法”。常规的感知方法,就是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里我们不如换一种方法。我们一家人在讨论花生的益处:

新课标创设真实情境(立足新课标围绕)(2)

姐姐说说花生味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便宜,父亲说花生的品质可贵。我们把家中人物对待花生的态度一一梳理清楚,课文的内容也就说了出来,同时通过我们一家人对花生的评价,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课本中的一个词就是——爱慕。

新课标创设真实情境(立足新课标围绕)(3)

分析到这里,我们对“慕”这个词的理解也就到位了。我和姐姐哥哥爱慕的是花生的外在,父亲却爱慕花生的内在,看似围绕花生的不同方面来评论,实则是对爱慕的不同理解。

二、深入解读“爱慕”,真正理解“爱慕”。

我们还是先看课程目标:

新课标创设真实情境(立足新课标围绕)(4)

课标要求,要能够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并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怎样达到这样的课程目标呢?这就要我们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来落实。

首先,要问个为什么?我和哥哥姐姐为什么爱慕花生的外在呢?在这里不必追求答案的唯一,外在吸引人或者观察不够仔细,或者人生经历不够等等皆可。

再次,还要问个为什么?父亲为什么爱慕花生的内在品质呢?父亲观察仔细,父亲的生活经历,父亲想让我们成为落花生那样的人。等等,皆可,也不必做统一解释。

接着,再问个为什么?我知道父亲的话的真正含义吗?什么是有用的人,哪些人是真正有用的人,作者有没有成为有用的人。这里老师要预设许地山的人生经历,联系许地山的人生经历,帮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同时,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考虑,也可以把以上三个问题同时抛给孩子们,让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内,进行细心的思考,同时把语言组织好。

三、联系生活实际谈“爱慕”,进行小练笔。

经过父亲的教育,落花生引起了作者内心深深的爱慕,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能够让我们深深的爱慕呢?

新课标创设真实情境(立足新课标围绕)(5)

实际上,无论是落花生也好,梅兰竹菊也好,我们爱慕他们的内在品质,实际上就是爱慕像他们那样拥有美好品质的人,这也许是爱慕的最本真的含义。在进行小练笔的时候,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先说事物的内在品质,再联系像这些事物一样品质的人,这些写的时候可以降低难度,也可以让叙述更有条例。

这节课,我们紧紧围绕“爱慕”这一主题,展开课堂教学,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具体效果如何,我们还是要在具体的课堂上,看实际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