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北京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北京有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五大河流。2021年,北京全面实践“以水开路、用水引路”,通过生态补水,五大河流全部成为“流动的河”,再现水草丰美、水清岸绿。

永定河再次焕发生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1)

永定河实现全线通水,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初步形成。市水务局 供图

永定河

永定河再次焕发生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2)

永定河三家店段。市水务局 供图

永定河

今年形成1800公顷水面

治理时间线

2017年,北京进行生态补水初步尝试

2019年,启动试验性生态补水

2021年,启动跨流域多水源调度,实现全线通水

2022年,再次启动春季集中补水

“先有永定河,再有北京城。”作为北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永定河孕育万物,滋养着这座城市。

曾经,永定河水草丰美,环境怡人。但由于经济发展、人口剧增、连年干旱、水资源过度开发,永定河一度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最终在1996年断流。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永定河的命运也迎来了转机。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印发了《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流动的河、绿色的河、清洁的河、安全的河”为目标,计划将永定河打造成为贯穿京津冀晋的绿色生态河流廊道。

2017年11月,北京进行了永定河生态补水的初步尝试。从官厅水库向下游放水184万立方米,官厅水库至永定河山峡段实现通水河长80.9公里。2019年3月,永定河启动试验性生态补水,引黄河万家寨、册田、友谊等上游水库来水进入官厅水库,再通过官厅水库开闸放水为永定河生态补水。此次补水,实现官厅水库至永定河山峡段108公里全线流动,官厅水库以下形成140公里连续水路。2020年春季,再次通过官厅水库再向下游补水,永定河在北京境内全线贯通。

2021年8月27日,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启动永定河2021年全线试验性通水跨流域多水源调度。北京市经过科学调度,最大程度回用小红门再生水、雨洪集蓄水、南水北调水,以有限的生态水资源量保障了永定河全线通水。一个月后,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在断流26年后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今年春天,永定河再次启动春季集中补水。5月12日,随着天津市屈家店枢纽开闸放水,永定河再次全线通水,成为“流动的河”。此次通水,永定河自官厅水库以下将形成270公里连续水路,北京段将形成水面约1800公顷。生物多样性也得到进一步丰富,永定河绿色生态河流廊道初步形成。

未来,北京将继续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研判把握永定河流域水资源长远供求趋势,深入研究生态水量保障的长效机制,加快流域、区域各层级水网建设,强化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力争让“流动的河”成为常态。

补白 永定河发源自黄土高原,流经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是海河水系最大的支流,也是北京地区最大的一条河。永定河北京段全长170余公里,流经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5个区。

潮白河

永定河再次焕发生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3)

潮白河美景。市水务局 供图

潮白河

断流22年后全境通水

治理时间线

2021年4月30日,启动试验性生态补水

2021年5月,断流22年后首次北京境内全线通水

今年4月底,五条主要支流与干流恢复水力联系

盛夏时分,潮白河顺义段向阳闸南侧,几只白鹭在水面上追逐嬉戏,与河畔的青草绿树相映成趣。这样的美景,已多年不见。潮白河在北京境内干流河道长83.5公里,1999年出现断流。此后20余年间,虽通过引温济潮、运潮减河等工程向河道内补水,但也只是分段有水,粗略估计有水河段总河长30公里左右。

去年4月30日,北京市水务局启动潮白河试验性生态补水,通过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等,多源头、多工程、干支流联调,源源不断向潮白河输水。去年5月29日,水头在白庙橡胶坝下与下游有水河道汇合,实现了潮白河断流22年后首次北京境内全线通水。

此后近一年,随着生态补水的持续,潮白河北京段始终保持全境通水,通水总河长达173公里。截至今年4月底,密云水库累计向下游补水超13亿立方米,潮白河累计收水11.21亿立方米。潮白河五条主要支流与干流恢复水力联系,空库运行了二十多年的唐指山水库重新有了水。

生态补水也让流域内地下水回补效果显著。到今年4月底,潮白河干流向阳闸以上地下水回升影响范围336平方公里,影响范围内地下水位平均回升3米,最大单点回升11.7米,估算入渗回补地下水约1.3亿立方米。

随着潮白河水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白鹭、骨顶鸡、黑天鹅、白天鹅等多种游禽、涉禽栖息,生物多样性也不断提高。

补白 潮白河是北京东部的一条重要河流。潮白河上游分为潮河、白河两支,潮河、白河从燕山北部发源,各自奔流,汇入密云水库后再沿故道分出,于密云区城南河漕村汇合,自此之下称为潮白河。

北运河

永定河再次焕发生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4)

北运河中水禽捕食。本报记者 白继开 摄

北运河

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机

治理时间线

2021年6月,北运河北京段实现全线通航

2021年秋天,大规模跨流域生态补水

2022年6月,北运河北京段与河北段的河道通航断点打通,京冀旅游通航在即

在北运河通州段的上游,有一片46万平方米的开阔水域,是温榆河、通惠河、小中河、运潮减河和北运河这五条河流的交汇处。如今,这里芦苇摇荡、水草依依,水鸟栖集、鱼儿畅游,不少住在附近的居民都觉得:水清了,景美了!

通州区素有“九河下梢”之称,中心城区90%的河流都要流经北运河出境。曾经,这些流经通州的水不少是污水。

治水先治污。2013年以来,北京连续实施了三个三年城乡水环境治理行动方案。通过截污治污、铺设管线、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等一系列举措,消除影响通州区水生态健康的黑臭水体,北运河流域污水治理收效显著。

去年秋天,一次大规模跨流域生态补水,也让北运河的水质再次改善。由于2021年汛期北京降水偏丰,市水务局组织实施了2021年汛后至2022年汛前全市水资源配置调度工作,调度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南水北调中线等工程水源,重点向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三大水系生态补水。此次生态补水期间,北运河流域配置了1亿多立方米生态用水。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流淌了千年的运河文脉也在逐步复苏。2019年10月,北运河通州段北关闸至甘棠闸段11.4公里率先实现了旅游通航。2021年6月,北关闸下游的甘棠船闸和榆林庄船闸如期完工,北运河北京段实现全线通航。目前,地处京冀交界、有着北京“门户船闸”之称的杨洼船闸已具备通航条件。杨洼船闸建成后,打通了北运河北京段与河北段的河道通航断点,实现京冀旅游通航。

补白 北运河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北段,起点就在五河交汇处。历史上,这条河是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曾见证过万舟骈集、千帆竞发的漕运盛景。

拒马河

永定河再次焕发生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5)

拒马河风景秀丽。房山区水务局 供图

拒马河

“鸟中大熊猫”安家多年

治理时间线

近年来,拒马河上游段河岸及核心节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河道周边环境

2020年,水质达到地表水一类水质标准

黑羽白腹、红喙红腿,青山碧水间,几只大鸟时而优雅涉水觅食,时而成群结队遨游天空。它们就是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黑鹳,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房山拒马河流域的深山,是黑鹳“扎根儿”多年的重要栖息地。

鸟类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晴雨表”。吸引来黑鹳“安家落户”,是拒马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最好证明。

近年来,房山区对拒马河上游段河岸及核心节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修复面积约64万平方米,有效改善河道周边环境。其中,山区段河道通过地形整治、植被修复、生态岸坡整治等,改善了部分河道段过去杂草丛生、水流不畅、水面垃圾漂浮的情况,使两岸花草树木等绿化成型,鸟类聚集,水体质量明显提升。

平原段河道,由于历史上砂石盗采等人为因素,造成河道砂石坑遍布,砂石裸露,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房山区通过堤防填筑、砂石坑边坡整治、绿化修复等一系列措施,让河道基流出山后得以在平原段向下延伸,改变了河道的生态退化问题。

房山区水务局还加大了拒马河流域治污力度。在拒马河流域范围内5个乡镇合计35个村庄建成44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污水源头治理,确保清水入河。2020年,拒马河水质已达到地表水一类水质标准。

补白 拒马河是北京五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北,在北京境内主要流经房山区,长度约57.3公里。拒马河河道蜿蜒曲折,河水碧波荡漾,常年不断流。

泃河

永定河再次焕发生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6)

泃河西高村橡胶坝上游。王萌敏 摄

泃河

寒冬时“热流”涌出河面

治理时间线

2012年开始启动生态治理

2021年夏天,通过小流量预泄方式向泃河补水

2021年底,泃河自张辛庄至出境全线水系连通

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河畔柳枝吐翠,岸坡上不知名的紫色小花开得正艳。5月的平谷泃河美得让人移不开眼。

但自上世纪90年代起,泃河环境一度恶化,甚至出现了河道干涸的情况。直到2012年,借着全市开展中小河道治理的契机,泃河的生态治理也有了方向。重新修筑破损河堤、整平河槽,解决河道防洪安全问题;加大截污治污力度,全面开展“清河行动”、小微水体专项整治行动,保障河湖水质;沿河道两侧铺设步道,补植绿化,为市民提供亲水空间……

去年是难得的“丰水年”,平谷区水务局化洪水为资源,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精准调度区管水库,通过小流量预泄方式,向下游河道补水,让泃河“灵动”起来。到去年年底,平谷区5座区管水库累计向下游河道补水2.03亿方。丰沛的生态补水让泃河自张辛庄至出境全线水系连通,河道生态基流至今依然持续。地下水实现最大程度回补,到2021年底,平谷区地下水埋深位21.01米,较上一年度同期回升14.84米,较年初回升14.09米,回升值居全市第一。受持续的生态补水和浅层地下水溢出效应影响,张辛庄桥下游河段甚至在寒冬时节有“热流”涌出,仿佛冬日的一股“温泉”。

补白 泃河属蓟运河水系,经天津市蓟州区进入平谷,是平谷区境内最大的主干河流。曾经的泃河,河道清澈见底,鱼儿成群,水鸟也是这里的常客。自上世纪90年代起,泃河环境一度恶化。

数说生态补水

北京市地下水位连续6年回升。2021年,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6.39米,高于2001年的16.42米,成为近20年来地下水位最高的年份。超采区面积比2015年最严重时减少82%;新增有水河道27条、有水河长452公里、水面32平方公里,81处干涸多年的泉眼复涌;健康水体达到86%,首都绿水青山底色被不断擦亮。

生态补水常态化

河水流动有保障

跨流域多水源生态补水为五大河流全部再现“流动的河”增添助力。

永定河流域,自2019年起由黄河万家寨、册田、友谊等水库向官厅水库调水,并由官厅水库向下游集中补水,通过在卢沟桥拦河闸等点位开展的脉冲泄水试验,尝试验证了“湿河底、拉河槽、定河型、复生态”的生态治河规律。多次补水过程中,水务部门根据获取的水文、水生态及河床演变等方面监测数据,不断调整、完善水资源调度方案。2021年,北京通过多水源多目标进行优化配置,抓住降水偏多的有利时机,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水量进行精细配置和统一调度,最终实现生态补水常态化。

在潮白河、北运河流域,大规模跨流域生态补水统筹密云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水源,源源不断向河道补水,进一步扩大地下水回补区域和地表河网受水范围,有效回补地下水源地,实现“藏水于地”,地表地下水生态协同修复,京城东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泃河和拒马河也不同程度地开展了补水调度,提高了水体的流动性。

来源:北京晚报 | 记者 王天淇 制图 吴薇

流程编辑:U016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