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美好相貌,就得让自己心境明媚
《无常经》:“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即相由心生,一个人有怎样的心境,就有怎样的面相。
一个雕塑家,喜欢雕塑妖魔鬼怪。
有天照镜子时,他突然发现自己变丑了。
丑,并不是说肤色五官改变了,而是指神情神态很是凶恶古怪。
于是他遍访名医,但均无法治愈。
一次,他游历一座庙宇时,把心中苦闷给庙中长老说了。
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得先为我雕几尊观音像。
雕塑家在塑造过程中不断研究观音像,模拟其慈祥、善良、温和、宽仁之态。
雕完三尊观音像后,他找到长老:“请你帮我治病吧。”
长老说:“不用了,你的病已经好了。”
雕塑家一照镜子,五官果已变得神清气朗。
这就是所谓的“相由心生”。
心里想什么,你就像什么。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的相貌、气韵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变化。
再端正的容貌,也不会一成不变。
可是它一定会随着人心的动荡而此起彼伏。
愁苦,会生出相应的皱纹;快乐,则会有完全不同的欢颜。
世间幻变万千,皆因内心意念而起,正所谓“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
如果你想要美好相貌,就得让自己心境明媚。
曹雪芹写多愁多病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善良懦弱的迎春“肌肤微丰,温柔沉默”,写精明强干的探春则是“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忧郁的人眉头紧蹙,宽厚的人眼神温和,自信的人自然嘴角上翘……
这些习惯年深日久,就改变了面相。
同样的,待人的谦卑,谈吐的优雅,读过的诗书,丰富的内心……
都会投射在你面相中。
你以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又怎样对待你,最终都会呈现在你的容貌上。
要养脸,先养心
平时我们都说“以貌取人”,其实说“以相取人”更为贴切,取的并不是美貌,而是好看,好看是眉梢眼角见清风明月,是举手投足里赏心悦目,是在最落魄的岁月里依然保持优雅与从容。
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众星捧月。
可在50岁时,丈夫被划为右派死于狱中,她被赶出大宅去刷马桶,直到十指变形。
文革时期,即使她沦落到去扫厕所,她也要穿着旗袍。
一袭旗袍上身,所有苦难在她脸上就没了痕迹。
在逼窄楼道里,没有烤箱,她用煤球炉子也要蒸圣彼得堡风味的蛋糕。
没了上等茶具,她用搪瓷缸子,每天也要雷打不动地喝自制下午茶。
看书的时候用镊子翻书,尽量保持着从容、优雅。
这个“上海的金枝玉叶”用一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之所以优雅,并不在于外貌和财富,而在于内心的高贵。”
说一个人好看,绝非肤浅的美丽,它是一个人剥离了外表之后的素养,是放在瀚海人群里也能一眼分辨出的气场,这是灵魂的样子。
画家陈丹青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所以,要养脸,先养心。
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我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最终决定相貌。
《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相貌是能逐步改变的,美好的仪态、和善的表情会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吸引力,让见者如沐春风、相随效仿。
人之所以为人,是必须充满精力,自我悔改、自我反省、自我成长,而并非向人抱怨;当你需要帮助时,你可以求助于自己的双手;年老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双手能解决很多难题,一只手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
若要好相貌,先要心灵美,相由心生,心地善良才是最高贵的相貌,这才是一个女人真正的菩萨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