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经常会有朋友问,“您看我的舌苔这么厚腻,舌边一圈牙齿印,大便稀不成形,还粘马桶,我是不是体内湿气太重了?”可见大家都对“湿邪致病”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也容易进入一些误区,所以我们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湿气重”这个话题。

我们平时所说的“湿气重”也就是中医认为的“湿证”,是由湿邪所致的疾病和症状。湿邪致病分为外感和内生两个方面,天地湿气造成湿邪外感,恣食肥甘厚味造成脾胃运化失常,湿自内生。如《医学入门》中记载道:“长夏郁热,山泽熏气,冒雨行湿,汗透沾衣,湿邪自外入;生冷酒面滞脾,易生湿郁热,自内而得。”

湿气重有哪些具体表现?

我们根据湿邪来源的不同对其加以区分。第一类是由于外湿侵袭,如淋雨涉水、居处潮湿等会引起头困重、四肢困重、关节酸痛、皮肤瘙痒等,这是因湿邪郁于肌表,阻滞经气所致。第二类是由于湿浊内生,如素体脾虚,或多食油腻、嗜酒、饮冷等,会引起腹部胀满、恶心呕吐、口淡、口渴不想喝水、舌苔厚腻、大便溏或黏滞、妇女白带过多等,这是因湿邪阻滞气机,脾胃运化失职所致。“脾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如明代吴昆《医方考》中有云:“脾……喜燥而恶湿”。脾病易生湿,湿亦困脾土。《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曰:“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马莳注云:“然脾为太阴湿土,最苦在湿,湿则脾病也,惟苦性燥,急宜食苦者以燥之”。所以祛湿,健脾是关键。我们推荐给大家几个穴位。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五行属水,是脾经经气注入的地方,脾经经气在这里最为盛大,具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清热利尿的作用,是健脾祛湿利水的要穴。多按阴陵泉,既可以培补气血又可以健脾祛湿。

脾胃虚弱体内湿气重如何调理(脾胃虚弱湿气重)(1)

对于湿滞脾胃,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肢体沉重,困倦嗜卧的患者,我们可以选择身体自备的“平胃散”。以阴陵泉为主穴,仿苍术之健脾化湿;腹部利水穴水分为辅穴,仿厚朴除湿又行气散满;内关透外关为佐穴,仿陈皮、大枣、生姜共用,理气化浊、调中止呕;三阴交为使穴,仿甘草助力诸穴。

阴陵泉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取该穴时,要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水分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按摩水分穴时以四指集中按压此穴,同时嘱患者有规律地呼吸。经常按摩水分穴可达到将益肺,健脾补肾、疏通任脉、利水化湿、消肿集于一体的功效;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同时在日常护理中,我们要要少食生冷、油腻、煎炸食物,减少饮酒,不吃变质食物,以免损伤脾胃。避免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监测好湿度,室内湿度大则注意通风、除湿。日常还可适当选择健脾祛湿食物或茶饮,如薏米红豆山药粥、芡实莲子薏米汤等等。还应注意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