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三方调查员,三妹。

中国古代帝王陵大大小小有五百余座,大多已被盗墓贼挖掘,或是被考古队勘探。也只有三座陵墓尚未被发掘,他们分别是秦始皇陵,武则天与李治合葬的乾陵,以及至今都没有找到的成吉思汗陵。

1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公元前221年,38岁的嬴政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愿,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何许人也,他结束了长达479年诸侯乱斗的春秋战国时代,让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觉得自己死后也要成为地下世界绝对的帝王,他需要一个世界上最牛的陵墓。秦国人做事就是这样,要么不做,要么就倾尽国力做最大最好的。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

秦始皇

从公元前246年到公元前208年,历时38年,发配了72万名劳工(当时国民2000万人)日夜劳作。

要知道,世界闻名的胡夫金字塔,也仅仅用了10万人历时10年,这么一算,始皇陵的工程量是胡夫金字塔的8倍。

就在这样倾尽全国财力物力人力之后,历史上第一座皇帝陵,诞生了。西汉文学家刘向曾感叹道:“从古至今,葬未有始皇帝者也”。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2)

始皇陵

人们对于秦始皇陵最初的了解,是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

始皇初即 位 ,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 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 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短短一百多个字,涵盖了秦始皇陵的建筑过程,规模,以及内部结构。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市临潼县城东5公里处,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秦始皇继位之初就发动72万人凿穿了骊山,他的棺椁用青铜打造,装满无数奇珍异宝。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3)

秦始皇陵

地宫地面用水银勾勒出秦国的山川河流,地宫顶上用无数宝石明珠点缀出二十八星宿,用人鱼油脂做燃料的长明灯长久不灭,照亮整个地宫,这是多么的辉煌宏武啊。

确实 秦始皇战斗力爆棚的时刻太多了,看看隔壁的万里长城,他连长城都能修起来,死后给自己陵墓造的匪夷所思一点,也非常符合他的画风啊。

这墓真的有像司马迁说的那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吗?怀着这种假设,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1974年3月的一天。

2

发掘兵马俑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杨村村民杨志发照例去打井,但是就在打井的时候他们挖到了一个陶俑,他们都吓了一跳,陶俑在他们认为是不祥之兆,随即赶紧换个地方挖。

然而没想到,还是接二连三地挖出了更多的陶俑,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赶紧上报给文物局,文物局立刻往上报。

1974年7月,陕西省文物考古部门组织考古队开始对该地进行勘察,先后发现四个俑坑,总面积20780平方米,这,就是震惊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4)

兵马俑

最先发现的是一号坑,呈东西走向,长230米,宽62米,深约5米,占地面积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小,是四个坑位中最大的。其东端有序排列着身穿石甲的战士俑,前后左右成行,组成方阵,坑的中间,排列着38路战车和步兵纵队。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5)

一号坑

二号坑,呈曲尺形方阵,东西长96米,南北宽84米,占地6000平方米,位于1号坑的东北侧,坑内建筑与一号坑相同,但布阵较复杂,兵种更齐全!2号坑建有1.7万平方米的陈列大厅,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遗址陈列厅。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6)

二号坑

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的25米处,占地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型,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7)

马车

四号坑,有坑无俑,只有回填的泥土,推测可能是因为秦末农民起义等原因未建成。

这些陶俑,每个身高170cm-200cm之间,重500斤(250kg),身形各异,神态不一,而且当时根据最先进的面部识别系统显示,这些陶俑,没有一个是撞脸的。

相传,这是秦始皇将制俑的工匠们分为两人一组,让他们互相依据对方的容貌来制俑。所以,这些陶俑乍看之下,非常阵容,通过他们的装束,神情,甲胄就可以判断,他们是兵还是官,是步兵还是骑兵。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8)

栩栩如生

不得不赞叹先秦工匠的鬼斧神工。更值得称奇的是,这些陶俑刚出土的时候,并不是今天看到的土黄色,而是由紫绿红等色组成,色彩斑斓,栩栩如生,远远看去,宛如真实的人一般。

由于当时对文物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导致陶俑表面的颜料暴露在空气中,短短几分钟后便纷纷脱水,起翘,剥落。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9)

色彩斑斓变为土黄色

据检测,这些颜料不是普通的颜料,而是漆,在古代,漆只能通过工人去漆树上提取,然而,一棵漆树一年只产0.5kg的漆,所谓的“百里千刀一两漆”就是这个意思,古时候漆器被视为奢侈品,如汉代夹伫脱胎漆盒,只有王公贵族才可以使用。

据现场勘测,发掘与未发掘的兵马俑,起码有8000座,且每一座都涂满了各式各样的漆,给1尊陶俑上漆,就需要25颗漆树的漆,现场8000座陶俑,起码需要耗费20万棵漆树,敢这样消耗财力去修建自己陵墓的,恐怕也只有秦始皇了。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0)

秦始皇

更为恐怖的是兵马俑坑也只是整个秦始皇陵最外层的一部分,它只是整个地下皇陵的冰山一角。

秦始皇修始皇陵看来是秉承着“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即生前拥有的一切,在死后,都要复制到地下世界去。这些陶俑士兵就如其生前所拥有的秦国军队一样,负责给秦始皇抵御外敌的最外层的一环。

那么,真正的始皇陵地宫里,是不是真的如司马迁《史记》中描写的那样,运用水银勾勒出秦国的大好河川呢?

3

始皇陵结构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通过先进的遥感技术和物探技术,我们依稀见到了这座宏伟建筑的大致样貌。

整个秦始皇陵占地约56.25平方千米,折合下来,有78个故宫大小。其主要分陵园区和从葬区,其中最主要的陵园区占地8平方千米。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1)

秦始皇陵轮廓

嬴政作为千古一帝,他迫切地想把自己生前拥有的全部复制到死后的世界,仿照咸阳的布局建造,呈回字形分布。

由内而外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地宫,内城,外城,以及外城以外。地宫就是存放秦始皇陵寝的地方,为整个陵园最核心的区域,上面堆放着高高的封土堆。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2)

秦始皇陵外景

整个封土堆近似梯面体,顶部开阔且平坦,腰部呈梯形,高76米,东西宽345米,南北长350米,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缺了顶端的金字塔,占地约120750平方米,以封土为中心,四周被两重城垣环绕,有五百余座陪葬坑,如众星捧月般将地宫护在中间。

勘探人员确定了地宫的大致方位以及大小深度,整个皇陵上半部分的封土建于九层夯土之上,形同一座金字塔,而整个地宫就像是一座倒着的金字塔,九层夯土也恰恰表达了始皇帝“九九归一”的大一统思想以及帝王家九五至尊的地位。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3)

秦始皇陵想象图

地宫距地面深37米,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陵寝都呈矩形结构,其中,墓室位于地宫的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整个墓室上部用青石板构成,由拱券技术相互搭建。而拱券技术,也被后代沿用至今,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隋朝工匠李春建造的赵州桥。墓室四周被超过五米厚的宫墙包围。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4)

赵州桥

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宽约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由多层细夯土构成,异常奇妙且坚固,因为历史上关中地区曾出现过8级以上的大地震,但秦始皇陵墓却完好无损。这都要归功于这些宫墙的保护。

而且其内部还有一道“防水大坝”,其底部由厚达17米防水性极强的清膏泥夯成,上部由84米宽的黄土夯成,这个形状,像不像今天普遍用到的大坝。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5)

多层细夯土

没错,两千年前的秦朝工匠就已经想到了这种技术了,现在这个地下排水渠还在发挥着作用,它的存在使得这座地下陵墓免除了地下水的影响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现场勘测到地宫土壤中的汞含量高出正常土壤280倍,难道地宫之中真的存在水银制成的江川河流?

紧接着,研究人员通过遥感技术,发现在地宫的东北侧,水银强度最高,西南侧次之,西北侧几乎没有。这么具有规则的分布情况,与当时秦国的山川河流分布大致相近!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司马迁所描述的“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确实有证可循。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6)

地宫水银强度测试

其实早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之中就有始皇陵以水银为河流的记载:

“秦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水银如果真的要涵盖整个地宫,起码需要上百吨,并且还需要巧妙的机械使其缓缓流淌。100吨水银,需要160吨的丹砂炼制而成。

《史记·货殖列传》中专门记载了一位巴蜀寡妇清,她家里世代经营汞矿,其“公馆汞矿”长达百余里,位居当时全国第三大汞矿。她也因此受到了始皇帝的赏识。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7)

100吨水银,需要160吨的丹砂炼制而成

据推测,墓中的水银可能都是出自这位寡妇家里。古时候,王贵氏族确实流行水银封尸,一来水银具有很好的防腐效果,二来水银蒸发产生的汞气有剧毒,可以很好地阻止盗墓者的入侵。一举两得!

而且,在秦之后的历朝历代中那么多君王,为什么就没有人去盗秦始皇的墓呢?

4

真的没有被盗过吗?

事实上,从墓穴建立之初,嬴政就已经想好了如何保护自己的地宫?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根据记载,这群工匠还在中羡门内搬东西干活的时候,秦始皇就命人将中羡门和外羡门全部关闭,而内羡门是通往秦始皇棺椁的唯一途经。

这22个字不仅从侧面阐述了墓穴内有内中外三道门,同时秦始皇的狠绝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8)

工匠

而且,在兵马俑出土时,二号三号坑中有大量焚烧的痕迹,据史记记载:

“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相传项羽入关后,焚烧阿房宫(后来考察得知:烧的是咸阳宫,项羽背锅实惨),期间带领三十万人,从秦陵地面墓穴中大肆搜刮财物,三十万人,连续搬了三十天才搬完(《水注经》也记载:

“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三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

但是,后考察发现,项羽盗的只是皇陵地面部分的陵墓,而不是地宫。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19)

陵墓

而到了清代,徐松撰写《永乐大典》所辑出的《宋会要辑稿》记载,秦始皇陵在宋代就已经被盗了,并且由宋代皇帝重新修缮。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20)

徐松

在后续科考队的勘察中,确实在封土堆附近发现了两处宽一米,深九米的盗洞,据判断,这极有可能就是宋代的盗洞,而根据墓内文物的摆放整齐和完好程度来看,这些传闻也是子虚乌有。

如果秦始皇陵真的没有盗过,那这其中究竟有哪些世间罕见的奇珍异宝?

1

可能存在的宝物

由于皇陵目前还没有挖掘,根据一些历史古籍,主流的有四大猜测:

猜测一:传国玉玺

相传,当年和氏璧被蔺相如完璧归赵以后,秦在若干年后灭赵国,嬴政将和氏璧重新打造成了一枚传国玉玺,而这枚传国玉玺则被认为是中国正统帝王的象征。

据说秦始皇当时造了两副传国玉玺,一真一假,假的流传在世间,最后不知所踪,真的那枚很可能被他带入地宫。这也符合秦始皇的作风,活着的时候他拥有整个天下,死了也必须拥有皇族象征。

猜测二:隋候珠

这件宝物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可以和和氏璧相提并论的宝物,价值连城。在嬴政灭六国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枚珠子的记载,所以据推测,很有可能已经被始皇帝带入地宫了。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21)

隋候珠

猜测三:金雁

传说项羽入关后,组织三十万人对秦陵进行搜刮挖掘,整整持续了三十天,期间,有一只金雁从洞口飞出,一直向南方飞去。

几百年后,有一位三国太守曾见过这只金雁。就连司马迁和班固都曾写过“黄金如凫雁”仔细想想并非空穴来风!相传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就制造出可以飞的木雁,而到了秦始皇,以当时他的财力与国力,造几只会飞的金雁也不是不可能。

猜测四:外星人十二铜像

传说秦始皇在灭完六国之后,把六国的兵器丢进熔炉重新锻造了十二只重24万斤的巨人铜像,立于阿房宫宫门前,而这十二座铜像并不是秦国人的模样,而是个个身高六丈,耳朵长在脖子上,根本就不像人。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曾遇到过一伙名为宛渠国的人,这群宛渠人身着羽衣高六丈(秦国一丈为2.31米)耳朵长在脖子上面。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22)

铜像

他们乘坐可上天入海的“沦波舟”而来,传授给始皇帝很多高科技,并且告诉始皇帝,蓬莱仙岛上有一颗仙树,树上有仙果,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这也是秦始皇急切想要长生不老的原因。在他们离开之后,嬴政感叹:“真乃神人也”,并立刻派人建造十二座铜人雕像,以求国泰民安。

这个也有佐证,在2号坑出土了19柄青铜宝剑,出土时依旧寒光四射锋芒毕露,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把被重达300 斤(150kg)的兵马俑压折成45度,当科考人员将兵马俑移开的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这把剑居然迅速回弹成原状!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23)

青铜宝剑

难道秦国时期就已经有记忆金属了吗?据专家检测,宝剑表面覆盖了一层氧化铬,铬这种金属非常稀有,提取技术也相当繁杂,并且在1950年之后世界才开始正式使用于金属防腐。

但是防腐年限也只有60年。那么,两千年前的秦国人,是如何提炼这种金属,并且让其防腐2000年之久的呢?

难道,真的是传说中的宛渠人传授当时秦国工匠这种技艺的吗?

6

为什么不发掘?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根据历史记载的猜想,具体地宫里到底有什么,只有等真正有一天挖掘的时候,我们才能知晓。

为什么现在不挖掘秦始皇陵,原因有三:

一:地宫内危机四伏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翻译过来大致意思是,秦始皇在墓穴中设置了无数弓弩暗箭,凡是擅自进入墓穴的人就会被万箭射杀。

而且上面提到的墓中水银构成的山川河流,大量水银蒸发出的大量汞气,人在吸入之后轻则肌肉瘫痪,重则失去生命。考古人员确实在地道里发现了很多盗墓贼的遗骸,并且如此量大的水银,如何排放?尚未可知,这些都是应当考虑在内的安全问题。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24)

水银

二:目前技术尚未达到

我们这里所说的都是保护性挖掘,而不是破坏性挖掘,如果是破坏性挖掘,可能很快就能完成。

从兵马俑出土的漆色掉落大家就能看到,短短四分钟,原本色彩斑斓的兵马俑瞬间脱水,起壳,掉色。

很难想象,如果真的要挖掘地宫,必须将山一样的堆土移开,再在地宫上面搭建78个故宫大小的恒温恒氧恒湿的保护大棚,无论是哪一点,都是现阶段的科技水平无法达到的。

况且,目前发现的兵马俑坑,总面积约20780平方米。而仅仅是一个兵马俑坑,科研工作者就挖了三十年,如果照这个速度推测的话,挖开整个秦始皇陵起码需要848年的时间。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25)

地宫

三,最好的保护就是不挖

1955年,郭沫若申请挖掘明朝十三陵的定陵,由于当时的技术和经验有限,其中存放的大量字画,丝绸文物在接触氧气的一瞬间,直接灰飞烟灭。

秦始皇陵为什么没人敢挖 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26)

挖掘明朝十三陵的定陵

其实,关于始皇陵的地宫,很多人都想打开一睹为快,这其中有的人是为了学术,有的人是为了名利,还有的人是为了宝藏。

但我们需要清楚地认知:

秦始皇陵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永远在那,一旦打开,皇陵就不是皇陵了,它变成了一座实验室。

那以上就是三妹的调查报告了,你的点赞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小妹感激不尽,我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