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喜欢玩,更喜欢大人陪着自己一起玩。

但一听到要陪孩子玩耍,很多父母就开始头疼不愿意,觉得孩子的游戏很幼稚且无聊,而且也不知道该怎样陪孩子玩。

其实不论是对孩子和家长来说,娃和陪玩,都是很重要的。

玩对孩子来说,是孩子发育和学习的基础。孩子在玩耍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积累经验,逐渐成长。

比如通过玩解决问题类、角色扮演类和个体游戏,孩子能够建立自信心;通过玩一些角色扮演类、群体游戏,孩子能够体会到爱、安全和快乐,锻炼自己的社交技能、提升语言交流能力,并学习到照顾自己、他人和环境的能力;通过跑、跳等运动能够锻炼身体。

个别家长让孩子跟优秀的孩子玩(想让孩子更聪明)(1)

在《游戏力》一书中讲到,如果父母不花时间和精力陪着孩子游戏,很可能会导致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关系不和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很叛逆。

对于父母来说,父母陪孩子玩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将教育融入游戏,能够让孩子从“你应该怎么做”转变为“我愿意去做”,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让孩子自己有兴趣去努力,这样的效果往往比父母要求孩子做什么强百倍。

孩子的“玩”可以分为两大类:无指导性的自由玩耍和指导性玩耍。

1.无指导性的自由玩耍

自由玩耍是小孩子最好的玩耍,是完全依着孩子当下兴趣随机发生的玩耍,没有父母的计划,也没有具体的目标。孩子能够按着自己的自由想象,在属于自己的小空间里自由活动。

这类玩耍包括孩子独自一人或和其他人自由的创造类玩耍、想象类玩耍和探索类玩耍。例如画画、过家家、角色扮演等游戏,还有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园等地方玩耍。

个别家长让孩子跟优秀的孩子玩(想让孩子更聪明)(2)

当然,这类玩耍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完全自由,仍需要父母的参与,给予孩子一定的正确指导和保护。

比如小丽喜欢画画,她的妈妈就会每天抽近1个小时来陪小丽画画,先给小丽准备好纸笔和颜料,问问小丽今天准备画什么呀,然后静静陪在一旁看书,让小丽自己自由画画。这就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无指导性自由玩耍。

2.指导性的玩耍

指导性玩耍一般是指在成人的领导下,更有组织的玩耍,有限定的时间和目标。这类玩耍包括:读故事、上音乐课、学舞蹈、游泳,还有各类运动活动等。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指导性的玩耍最好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比如教练、老师,而不是父母。如果父母过多参与和指导,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反感。特别是在孩子正“掌控”游戏进程时,父母中途将游戏打断并不恰当。

但如果父母在玩耍中适当“放低”自己姿态,或者以孩子身份参与到游戏里,会让孩子更加喜悦,也促进了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个别家长让孩子跟优秀的孩子玩(想让孩子更聪明)(3)

那么,父母该如何更好地陪玩呢?

1.营造适合玩耍的家庭环境

首先父母要放下手机,也让孩子放下手机,给孩子无聊的时间。另外父母要留给孩子玩耍空间,允许房间零乱一些,可以在地上摆放玩具,让家像一个有孩子的家。

2.选择符合孩子不同阶段的游戏

每个孩子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具有创造力,会想探索更多的玩具和游戏,尝试更多的点子。

因此父母需要随着孩子成长,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支持,选择适合他们当下阶段的游戏。

比如,在婴幼儿时期,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个阶段,孩子最感兴趣的是父母的面孔和声音,特别是笑声。

所以,父母和孩子一起听音乐、唱儿歌、玩躲猫猫、轻柔地挠痒痒就是最好的玩耍,能够促进孩子听力、运动、触感、社交和情感等方面的发育。

个别家长让孩子跟优秀的孩子玩(想让孩子更聪明)(4)

2~4岁,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身体各项基能也在逐渐成熟。

这个阶段,父母可以选择实践、运动类的游戏,比如推拉纸箱等体积大、重量轻的物体,练习跑、跳、推、拉等能力;玩换衣服角色扮演游戏,锻炼想象力和模仿力;到安全的户外小山坡、小山洞玩耍,锻炼体力和探索能力。

4~6岁,孩子更加独立,更具创造力,喜欢更有挑战性的游戏,对运动的需求也在增加。

这个阶段,家里一切安全的家用旧物,比如旧报纸、旧衣服等,都能给孩子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非常适合孩子自由玩耍。

同时,简单的积木、拼图,各类橡皮泥、软陶,打击类的音乐玩具还有球类运动,都是孩子不错的玩耍选择,能够培养孩子想象力、创造力,提升记忆力,精细运动能力等。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以选择的游戏也越来越多。

玩耍是孩子表现非凡探索、想象力和决策能力的一项活动,因此父母必须重视玩耍,更好地陪孩子玩,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