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导读:

1、把老韩吓出一身冷汗的附子中毒

2、啥是乌头?啥是附子?

3、作用不小,毒还挺大!

4、中毒以后该咋办?

5、附子虽好,可不要贪嘴哦

之前写过一篇《梦见患者死了!》,里面讲过老韩为一名患者用了60克生附子的例子。大家听起来可能没什么稀奇,那可能是因为不知道“附子”这味药的厉害。老韩当时,说好听点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说不好听就是“无知者无畏”,只知道患者当时适合用附子,就大胆用了。

幸运的是,当时嘱咐患者家属附子先煎2小时,家属丝毫没有马虎,这才药到肿消,疗效极佳。

生附子中毒是否减量(附子中毒吓出一身冷汗)(1)

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人总不可能老是走运!不久以后,老韩就遇到了平生第一例附子中毒的患者。

那时,老韩还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在为一名学生治疗的时候,用了30克黑顺片(制附子的一种),可为她代煎中药的药店,却没有把附子先煎。

晚上七点多,学生在女生宿舍给我打电话:“老师,我这会儿有点难受!”我仔细问了问情况:嘴唇、舌头发麻,麻木感逐渐蔓延到四肢,头晕耳鸣,眼前发黑,腹痛腹泻,恶心,流口水。

乌头碱中毒!

我脑子里立刻闪现出这个词,当时我建议立即带学生去医院,可学生说:“老师,我不想去医院,你能给我治一下吗?”

没办法,当时没啥临床经验的老韩只好硬着头皮上了!可学校里没什么药,而学生又在女生宿舍,老韩是进不去的。

于是,我从校门口的小诊所买来了200g甘草,又让学生的舍友从食堂买来了绿豆汤,然后在宿舍用绿豆汤煮甘草,煮好后口服,不拘次数。

就这样,从晚上七点多开始,我在教师宿舍焦急地等待着,同时在电话里向她的舍友随时询问着她的情况。一直到晚上十一点多,她给我发来了信息:“老师,我现在好多了,麻木感没有了,耳鸣和腹泻也停止了。谢谢您一直陪着我,您赶紧休息吧!”

我这才松了一口气!第二天一早见到她,又是活蹦乱跳。老韩不得不感叹,年轻人的恢复力真的好!

从那以后,我用附子就谨慎了许多。虽然根据病情需要,经常还会大剂量使用,但煎煮方法总是会反复叮嘱,不厌其烦,而且会留下我的电话,随时保持联系,就是怕患者会再次出现中毒的情况。

甚至,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我还会叮嘱我们的工作人员为之代煎,也是为了防止意外。

生附子中毒是否减量(附子中毒吓出一身冷汗)(2)

生附子中毒是否减量(附子中毒吓出一身冷汗)(3)

不学中医的人,可能对附子比较陌生。但在四川一些地方,附子可以拿来做菜,“附子炖鸡”、“附子羊肉汤”、“附子猪肚汤”、“狗肉附子汤”、“附子熟地炖乌龟”……这一串名单下来,老韩都有点流口水了!

你别说,我还真吃过!大学期间,我们曾经在宿舍煮过附子,经过长时间炖煮的附子,吃起来跟土豆的味道差不多,嚼着面面的。

附子的药材来源于乌头的块根。

乌头是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栽培于四川,故名川乌,云南、湖北、陕西、甘肃也有分布和栽培。

川乌的块根主根称为“乌头”(形如乌鸦头),附生于母根旁侧者称为附子,附子变形而无稚根者称为天雄,偶生两犄形如牛角者称乌喙,生于附子根旁的小者称为侧子,更小的称为漏蓝子

生附子中毒是否减量(附子中毒吓出一身冷汗)(4)

炮制品为制川乌,根据加工方法不同有盐附子、黑顺片、白附片等名称。其中,盐附子必须再经炮制煮熟后方可入药。

乌头属植物品种繁多,据统计,世界上总共有250多种。我国产的约在150种以上,大多数可供药用。明代以前统称为乌头,《本草纲目》将其分为川乌和草乌两种,除川乌外,全国各地野生品种统称草乌,炮制品称为制草乌,以陕西、云南、甘肃、湖北等地居多。

乌头性热味辛苦,全株有大毒,以根最毒,种子次之,叶又次之,主要毒性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也就是各类乌头碱),其中,双酯型乌头碱毒性最为强烈。

生附子中毒是否减量(附子中毒吓出一身冷汗)(5)

乌头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需炮制后方可内服。生乌头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用作止痛药。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大毒,其功效为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著名的中医何绍奇先生曾经说过:“附子一物,可上可下,可攻可补,可寒可热,可行可止,可内可外,随其配伍之异而变化无穷,用之得当,疗效卓著,在群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的医圣张仲景,更是擅用附子的大家,所以,说附子是“百药之长”,似乎也并不夸张。

但是,乌头类中药的毒性也是不可小觑的。草乌因其多为历经岁月的野生品,往往又不经炮制,故毒性较川乌更甚。古人用草乌做箭毒,“飞鸟触之坠,走兽遇之僵,中人亦死”。附子虽然毒性较小,但中毒病例亦屡见不鲜。如不经炮制,使用生品或虽经炮制超量服用,都将导致中毒。

除了煎煮、炮制和用量的差异,不同地区产的乌头类药物其含量和毒性差别很大,如云南腾冲地区出产的附子,比四川出产的毒性大18倍;在中毒病例中,有人仅饮药酒2口或仅服生药2片,而有的饮药酒6两,甚至有的一次煎煮内服生药120克。说明个体的差异性也是相当大的。

生附子中毒是否减量(附子中毒吓出一身冷汗)(6)

乌头类中毒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至3小时内出现症状,亦有在服药后立即发生或推迟至3天后发生的。为迅速做出判断以便及时抢救,有的专家提出只要符合下列3个条件中的(1)、(2)两条或者(1)、(3)两条即可诊断为乌头或者附子中毒:

(1)有内服附子或乌头类药物史;

(2)服药半小时左右开始口唇舌、四肢乃至全身发麻、头晕头痛、出汗、面色苍白、心悸气短、恶心呕吐、神昏、语言不清、流涎;

(3)心律失常等心脏方面的症状。

如果出现心脏方面的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常用救治方法如:催吐、静脉注射高渗或等渗葡萄糖溶液、注射阿托品(每4个小时注射1~2mg,总量4~5mg)、电击转复、万年青总苷(2ml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ml中静脉缓慢滴注)。

如果不是很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可以在咨询医生后,运用下列方法救治:(1)生姜10g,甘草15g,金银花18g,水煎服;(2)绿豆120g,生甘草60g,水煎服;(3)蜂蜜内服,每次120g,必要时可用至500g;(4)白芍60g,甘草30g,水煎服。

生附子中毒是否减量(附子中毒吓出一身冷汗)(7)

前些年,所谓的“火神派”很火爆,虽然让大家重新重视了附子的临床应用,但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不少附子滥用的案例。老韩在此提醒大家,重视附子中毒的预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内服一定要用炮制品,非具有极高临床造诣者,不要使用生品;

(2)严格掌握适应症,防止滥用;

(3)防止超量用药,二次用药需保持一定间隔时间;

(4)切忌与酒同服,以免增加吸收;

(5)有肝肾疾病及心肌疾病患者慎用;体弱者应减少剂量,孕妇禁用;

(6)谨慎选择配伍药物。如附子与麻黄同服可发生中毒,而按原剂量分别服之却无中毒之虞;

(7)在管理、销售和使用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注意药物的不同产地。

同时,临床上一些含有乌头或者附子的中成药,如大、小活络丹、骨刺片、腰息痛、三七伤、肾气丸、右归丸、附子理中丸、大菟丝子丸等等,因为个体差异的不同,也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所以,附子虽好,可不要贪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