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人传》~第429篇

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她是一位被遗弃的明珠!

文/卢秀辉

孙诵昭,(1878.9—1968.2),女,字宋若。江苏无锡人。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故事(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1)

在齐白石的弟子中,岁数最大的首推孙诵昭女士。孙诵昭出生在无锡大户人家,她的祖父是清朝津浦路二品总督。孙诵昭自幼随父亲学习书法、国画,同时也经常得到母亲的教诲,因此她少年时期便在国学、书画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孙诵昭的性格相当内向,又去世在“丙午动乱”期间,那个时代人对自己的书画作品也不怎么宣传,所以,她的知名度不高。孙诵昭留下的作品实在是极少,社会影响又不大,就更吃亏了。她是比较早入齐白石门下的,她不能不算一号人物。建国以后,她能够成为中央文史馆的馆员,那必是家庭渊源很深,不是齐白石所能够作用的,可以说非常不容易。可是,经查阅,清朝津浦路没有二品总督职衔,只有督办,她的祖父是谁?她的父亲又是谁?以及她的夫家又是谁。从她能进文史馆养老,来头着实不会小。

孙诵昭自幼随父亲学习书法、国画,她23岁出嫁,婚后4年丈夫病逝,她有枯灯问学之志,立誓以学问自娱,毅然走出了家门。她先来到苏州,教家馆自存,同时,她致力研究中西画学。不久,孙诵昭来到了北京,先后任私立女学传习所艺术师范国文、图画教员,京师女子师范学堂国文、地理、图画教师等。辛亥革命后,又于北京女子高级师范学校、尚义女子师范学校教授图画。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故事(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2)

1920年入北京大学画学研究会,专修中西绘画两年,后入中国画学研究会进修5年。中国画学研究会于1920年5月成立,由金城、周肇祥、贺良朴、陈师曾、陈汉第、萧愻、徐宗浩、徐燕荪、吴镜汀、陶瑢等二十余人发起,得前大总统徐世昌支持,批准将日本退还庚子赔款的一部份用于开办中国画学研究会。画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提倡学习宋元及南北各家,不专宗四王,反对革新派的革新。除每月逢三、六、九日开会观摩,主要是组织画家参加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中国画学研究会自成立初期约三十余人,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会员最多时曾达五百余人,共举办十九次会展。

在中国画学研究会,孙诵昭结识了小15岁的王叔晖,而她已经50岁了。孙诵昭看到王叔晖的画作之后十分赞赏,并指导她,书画同源,想提高画画水平,就要练好字。王叔晖接受了孙诵昭的意见,除了练习画画,她把大量时间放在了练习书法上,王叔晖的书画进步了很多。王叔晖虽然年龄小,可作画的水准却不差,在进入研究会的第二年,画了一副仕女人物图,被著名画家周养庵看到称赞“闺秀中近百年无此笔墨”,还聘请她为研究会的助教。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故事(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3)

1929年,孙诵昭任国立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讲师。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刚刚定居北京不久的白石老人并时常前往齐宅问艺。白石老人曾在1928年画了一幅《得财图》送给她,上款题为:“诵昭画家清论……”50岁的孙诵昭是带艺投师,那时已经具有相当的笔墨功力了。长孙诵昭14岁的齐白石在北平也熬过了最困难的时光,迎来了他人生的翻盘。林风眠任职于北京艺术专科学校,特意邀请齐白石前行任教。齐白石也印行了《白石诗草》、《借山吟馆诗草》。1929年,孙诵昭正式拜齐白石为师学画,

15年后,白石老人又画赠孙诵昭一幅《秋实图》,画面色彩丰富,洋红色的双桃配以绿叶、紫色的葡萄配以双藕,所题为:“诵昭女弟四时八节无间视余,余感其重师若是,今岁癸未中秋日,画此为报并上三千年之桃实为寿,八十三岁齐璜白石并记。”师生情谊之深由此可见一斑。此外,白石老人还为她的很多画作亲笔题诗,如《题孙诵昭女士蝴蝶兰画幅》:“旧时风月借山来,亲见枝头栩栩开。今日笔端能变化,分明不作梦中猜。”

抗日战争爆发后,孙诵昭于北平赋闲,以售书画维持生计,偶尔也教家馆。新中国成立后,她又于1952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68年病逝,享年90岁。生前著有《寒灰吟草》、《养拙斋书画课》、《书画随笔》等。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故事(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4)

孙诵昭是一位中国传统式的文人画家,她能诗擅画,书法亦有成就。绘画长于花卉写生,早年的作品多为工笔,晚年所作花卉大都兼工带写。她临摹明代仇英的《春夜宴桃李园图》,一丝不苟且足以乱真,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

齐白石的女弟子众多,有八大女弟子。孙诵昭、刘淑度、胡絜青、杨秀珍、郭秀仪、吴瑞臻、郁风、新凤霞等人。

刘淑度为著名篆刻家,先后就读于保定高级小学、上海神州女子中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后,曾给著名文史专家郑振铎当助手,参与编纂了《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世界文库》《李长吉诗集》《岑参诗集》;标点了《二十四史儒林和文苑传》。1935年秋应中国古史学家顾颉刚之邀,到史学研究会历史组管理乙部图书。抗日战争中离开北平到南京图书馆,初任编目工作,后为庋藏部主任。1945年秋转入教育界,在南京第二女子中学任国文教师。新中国成立后,调至金陵大学附中。1958年在南京第十中学退休后回北京定居。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故事(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5)

胡絜青是著名作家老舍夫人。她于1939年通过杨秀珍的引见,在北平结识齐白石的。她稳重大方的言谈举止使白石老人对她的第一印象极好,老人当即请她为自己的两位儿子物色补习诗词的女教师。在以后的交往中,由于她的聪慧与能力,使得白石老人对她十分欣赏,很多家事也不避讳于她。新中国成立后,郭秀仪女士在老舍先生家中看到白石老人的丹青妙笔后颇为倾心,便相约与胡絜青一同于1951年正式拜师齐白石,二人遂成为白石老人晚年所收的两位正式女弟子。

杨秀珍是西北大学校长靳极苍先生的夫人,杨秀珍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为该校主要教授之一,对杨秀珍十分赏识。1937年8月,在杨秀珍即将毕业时,即正式将她收为入室弟子。1957年,靳极苍先生被打成“右派”,厄运从此开始,她被迫草草办理退休手续。其后“文革”接踵而来,她又随老伴被下放阳曲县。直到1980年,靳先生平反重返山西大学,她才又拿起久违的画笔。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故事(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6)

郭秀仪女士是我国知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行者之一,农工民主党中央名誉副主席,著名爱国将领和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黄琪翔先生的夫人。在抗日战争时期,郭秀仪与当时妇女界和其他各界知名人士发起组织了“妇女抗日救国委员会”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慰劳伤员,组织募捐,累计救助难童三万余名。她还慷慨捐出自己多年积蓄,负担了400多名难童的常年生活费用。由于功绩卓著,她于1945年荣获抗日战争勋章。解放初期,郭秀仪接受周恩来总理的嘱托,在生活上给予齐白石老人很好的照顾,受到了周总理的表扬,同时,郭秀仪在跟随齐白石学习国画时,进步很快,是白石老人的最著名女弟子之一。

吴瑞臻的父亲吴湘浦出身举人,以诗书鸣世。她自幼能歌擅唱,仪态端庄,曾被校刊选为“校花”。在省立师范读书时,其绘画才能初露头角,在美术老师贾麓云指导和鼓励下,于1931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受业于李苦禅、侯子步,稍后与王雪涛在同一所中学执教。1940年在老师李苦禅陪同下拜见了齐白石,并成为了她的门人。磕头拜师那天,齐白石破例留她和家人共进晚餐,引得齐府看门的“太监”也连声称奇。

郁风,齐白石入室弟子,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散文家。她的叔父是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郁风女士少时受到叔父郁达夫影响,爱好新文艺,早年入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西洋画。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她的夫君就是我国著名书法家黄苗子先生。

新凤霞是著名评剧演员,是齐白石的关门女弟子,而且被认作义女。成名后,经老舍介绍,认识了剧作家吴祖光。1951年夏天,新凤霞与吴祖光正式结婚。

由于历史原因,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中也没有对她的公正评价,她的作品也大多散失,如今,除中央文史研究馆中保存了她一些精品画作外,还有很少一部分作品被收藏在民间。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故事(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7)

卢秀辉有《为孙诵昭宋若歌》一诗,诗曰:

江南豪族起,出水芙蓉清。

多舛慧心在,学问艺事绳。

翰墨飘妙香,闲夜叩枯灯。

吴门授书馆,北平教徒生。

不惑画笔动,天命拜璜真。

重师若是醇,精研古法撑。

风月借山杖,枝头花开惊。

笔端变化事,梦中猜春鸣。

寒灰吟草来,养拙书画冥。

长于花卉骨,兼工带写清。

枝干随意去,行笔法度明。

浓淡相间知,香气扑鼻名。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的联姻故事(孙诵昭生前未能享得其应有的声誉)(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