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一堂好课结束语(康辉一堂课怎样才算好)(1)

引言

2月2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艺频道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大型文化节目《一堂好课》结束了第一季的12节“大课”。“好课班主任”康辉也总算放下了一颗提着的心。

在《一堂好课》,从单霁翔谈“改造”故宫,到黄晓明22年前见证香港回归旧照曝光;从陈凯歌畅聊《大阅兵》幕后,到陈晓追忆儿时军人梦;从作家王蒙、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到黄景瑜、郑爽、于朦胧,以著名学者与青年明星的代际组合,《一堂好课》走进12所大学,用一种全新的形式将知识送到青年学生中去,从国学、艺术、军事、体育等领域开讲,给观众带来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真正做到了“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

一堂好课,怎样才算好?这是“班主任”康辉在创作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12节“大课”完美收官,他终于找到了内心的答案。

康辉一堂好课结束语(康辉一堂课怎样才算好)(2)

一堂课,怎样才算好?

康辉

《一堂好课》第一季十二堂课已经播完了。作为创作团队的一分子,一时间生出如许感慨。

最后三期播出,正值全民战疫情。有朋友发来微信说,宅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看,收获的不仅有学养,更有与平时不太一样的亲情感受。对此,我欣慰;也有朋友说,当此时,难免少了一点安安静静听课的心态,这个节目有点儿可惜了。对此,我理解;除却这个特殊阶段的反馈外,自播出始,更多不曾谋面的观者,给《一堂好课》的,有嘉许亦有微词。对所有这些,我都心怀感激。与一档电视节目,或邂逅或错过,或追随或摒弃,总是时、势、人三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都是难得的相遇。更好之处还在于,这十二堂课就在那里,总在那里,还可以期待未来更多的相遇或重逢。

康辉一堂好课结束语(康辉一堂课怎样才算好)(3)

伴随这十二堂课,我一直在探求一个问题的答案,“一堂好课,怎样才算好?”

与很多同类型节目比,《一堂好课》着实不够“综艺”,甚至被不少同行戏称“最浪费明星”。的确,那些明星,包括顶级的“流量”们,在这个节目里表演的空间都被大大压缩了,即使有表演,也必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音乐课、戏曲课上的歌唱,表演课上的即兴小品等,而且一定不占过多的时间。更多时候,他们都只是这个课堂上的一个学生,一个聆听者、一个思考者、一个提问者、一个交流者,甚至在他们的提问、反应中,能看到明显的紧张、局促、困惑和问题解决后的释然与开朗。在这里,他们真正回归到了学习中的自己,与有形课堂、无形课堂上的每一位同学一样,而这种“真”正是《一堂好课》所追求的、所期望实现的。

康辉一堂好课结束语(康辉一堂课怎样才算好)(4)

十二堂课,十二个领域里的大家,也为这个课堂提供着同样的“真”。

他们都有“求真的思考”。宏观如“怎样爱国”、“外交风云”,微观如“表演的体验”、“戏曲的发声”,授者都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基于所在领域长期浸淫之后的凝炼升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方成一家之言,诚不我欺也。也因此,授者从不苛求听者时时处处点头称是,而是尽可思考、讨论甚至争辩,正所谓“教学相长”,这也是我这个“班主任”所努力创造并保持的课堂氛围。

他们都有“认真的态度”。如果有一台摄像机跟随拍摄每一堂课的前前后后,会看到这些大家是如何一遍遍地沟通、确认、磨合、准备,一遍遍修改PPT,一遍遍斟酌每一个用词的精确,那些我们以为的信手拈来,实是出自不断的推敲与修正。八十高龄的王蒙先生、尚长荣先生亦如此,每每令我这个一向认真的人都汗颜。也因此,即使他们中有人并非寻常意义上的“好口才”,如徐帆,甚至课上她的第一句话是“我恐怕讲不好”,但认真的结果是很多人评价“被她深深打动了”。这个课堂上,不止有言传,更可见身教。

康辉一堂好课结束语(康辉一堂课怎样才算好)(5)

他们都有“纯真的热爱”。我不止一次和朋友们谈及在与这些大家交往中所感受到的强烈的“少年感”,这种少年感就体现在他们始终心怀梦想,而且始终有追寻梦想的勇气和行动。这种少年感,我以为,无不源于他们心中纯真的热爱,爱他们所做的事,爱他们所见的人,爱他们所在的土地。正如陈凯歌导演回忆起当年拍摄《黄土地》时,“眼望黄河浩荡、山丘纵横,我就对自己说,拍它吧,黄土地,我们的母亲”,“我忽然明白了,在我们的土地上安卧着我们的祖先,这就是祖国的意思吧,吾土吾民。”这纯真的热爱,让他们永怀着一种相信,相信“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相信无论经过怎样的艰难坎坷,世间与人心的美好永远值得托付,而这,几乎成了《一堂好课》的核心气质。

康辉一堂好课结束语(康辉一堂课怎样才算好)(6)

由着这样的“真”,《一堂好课》最希望、最尽力在传递的是什么呢?

一是常识。每堂课都不故作高深莫测,甚至让有些同行嫌内容有时未免过于浅显,何须动用此等大家?但浅出的未必不深入,已足可令人扪心自问,即使那些习以为常、熟极而流的,又确乎入脑入心了吗?常识如日日餐桌上的主食,不花哨,却提供最基本的营养与热量。科学已论证,如果戒断主食以期减肥塑形,只会带来营养不良。把常识不断扎扎实实吃进肚子里,才可能有真正持续的“新翻杨柳枝”。常识,是让人通过不断识见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去不断增强那种能尊重、遵循最基本规律的见识。

二是责任。每堂课都不止于坐而论道,更重要的是起而行之。每位大家的经历过往都告诉人们,成大事者自小处起,人生的每个阶段、每次选择,可以是主观主动的,也可能是客观促成的,但都有必然要承担起的责任。此时此刻此地,能真正知道责任是什么,知道怎样去担起责任,于个人,于社会,都善莫大焉。

康辉一堂好课结束语(康辉一堂课怎样才算好)(7)

三是美好。每堂课都不吝惜发现更多美好,创造更多美好。爱国主义唤起的热诚是美的,博物馆里的故事是美的,影像记录下时代真实的面貌是美的,逼真地映射生活的表演是美的,在有限的琴键上奏出无限的音乐是美的,人类最中肯的表达方式舞蹈是美的,华服峨冠浓墨重彩的戏曲是美的,给现实世界进行命名与修辞、虚构与畅想、涂染与激活的文学是美的,代表对未知领域永远的渴望与追求的航天是美的,冬奥健儿用生命唱响的冰与火之歌是美的,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外交是美的,使人生无限趋近艺术化的美育更是导人向美的……在生命中,我们要永远学习的是什么?难道不是如何去发现更多美好、创造更多美好吗?

一堂好课,怎样才算好?这就是我的答案。

诚然,《一堂好课》刚刚开始,缺憾有之,错失有之,从内容到形式需改进之处大大有之,特别是我这个“班主任”,名副其实还是名不符实?更需反躬自省。而我相信,找到了那个问题的答案,就有了继续向前走的底气。

曾有朋友指“一堂好课”这名字未免太自诩了些吧?我想,这个“好”字,其实不是给每堂课擅加的定语,而是给我们制作每堂课提出的目标。就像第一季最后一堂课“航天课”结束的时候,我说过的那样,“《一堂好课》,可能不会让您直接获得点石成金的魔法棒,但它可能会让您愿意在枕边放上一两本好书,让您能够在生活中不经意地一转身多发现一点美,或是让您在奋力追逐、浮沉、打拼时心里能时常有一点警醒。希望每一堂课都是一段美好的旅程,让您每当想起时,都能充满力量、充满希望。”。

点亮思想之光,嘉奖向学之心。《一堂好课》,期待再会。

来源| 微信公众号“光华锐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