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东吴太祖孙权和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家世背景和早期的人生经历,可以说他们的经历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出身名门,家世显贵,且是少年英才,天资颖惠。从小跟在父兄左右,南征北战,见多识广。在父兄遽然逝去后,甫登大位就能力挽狂澜,平定局势。而且他们都赢得了对手的赞誉,一个被评价“生子当如孙仲谋”,另一个则是“生子当如李亚子”,你说巧不巧。

不过两个人虽然有诸多相同之处,但最终的人生走向却截然不同。细究其中的缘由,欧阳修在他所著的《新五代史·伶官传》中给出了解释。祸患总是因为平常为人所忽略的小事而累积,而那些智勇双全的人又受困于自己所溺爱的事物。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孙权虽然在晚年的时候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反复无常,引发朝内党争,但是他却能够享国五十二年之久,足见他的治国能力非同一般。反观李存勖,在消灭后梁等对手,建立后唐后三年,就轰然崩塌,死于非命。他本来是有能力结束唐朝末年的大混乱,一统天下的。却一下子从最高点跌落了下来,曾经的军事天才所创造的辉煌瞬间破灭。令人扼腕长叹。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接着上一篇文章来谈一谈两人的后期经历。

历史上的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孙权与李存勖的双面人生(1)

孙尚香

孙权的后期经历

在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中,东吴与刘备结成了联盟,共同抵御曹操的进攻。“赤壁之战”胜利后,孙权为了拉拢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就把自己的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不过孙尚香在嫁给刘备后第三年,也就是公元211年,孙权趁着刘备前往蜀中就派人召唤孙尚香回东吴。按理说,女子出嫁后回门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孙尚香回去的时候还把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一起带走了。吓得诸葛亮赶紧派赵云、张飞去追赶,这就有了“赵云截江救阿斗”的故事。

而且孙尚香回到东吴后,就渺无音讯,再也没有回去了。不得不让人怀疑孙尚香是孙权安插在刘备身边的卧底。而孙、刘联盟也因此出现了裂隙。

1、白衣渡江与夷陵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的结义兄弟,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率军进攻曹魏的襄樊,后方空虚。孙权看到有机可乘,加上早就对荆州虎视眈眈,就派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吕蒙兵不血刃,得到刘备统治下的南郡 、零陵、武陵三郡,夺得了荆州大部分的控制权。而关羽退守麦城后为吴将所杀。

得知关羽被杀的消息后,刘备悲痛万分,发誓要替自己的二弟报仇。公元222年,刘备倾全国之力,率军讨伐东吴。孙权就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军抗拒刘备。陆逊采取主动后撤,诱敌深入,集中兵力,相机破敌的方略,率军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北、长江东岸)一带,把数百里峡谷山地让给刘备,以使蜀军战线伸长,露出破绽。

历史上的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孙权与李存勖的双面人生(2)

吕蒙白衣渡江

两军在夷陵相持了半年,当时正好盛夏暑热,蜀军没有办法速战速决,士兵士气低落,斗志松懈。蜀汉水军又奉命移驻陆上,失去水陆两军相互策应的主动权。蜀军深入敌国腹地,延绵数百里山川连营结寨,因战线过长,运转补给发生困难。陆逊看准时机,就派手下各处纵火。天干物燥,蜀汉军队被火烧连营,刘备得手下相救,退守白帝城。并于次年四月病逝于白帝城。

“夷陵之战”使得孙权稳固了东吴在荆州的统治,也大大的削弱了蜀汉的实力,为魏、蜀、吴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而陆逊也因这一战而名声大噪,闪亮登场。

2、孙权的政治手段和陆逊之死

公元200年,孙权执掌江东,在张昭、周瑜的辅佐下逐渐稳定局势。当时的江东地方势力是以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士族为主,而当孙策出兵强占了江东地区后,受到了很多阻碍。小霸王孙策就采取了强力手段来消灭敌对势力。虽然明面上的反对声音没有了,但是当地的士族还是不配合孙家的统治。孙权上位后就改变了孙策时代的强硬态度,对士族阶层以安抚为主、招纳为辅。使得以周瑜、鲁肃、诸葛瑾为代表的外来户和以顾、陆、朱、张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当地士族都加入了孙权的幕府。

不过孙权所推崇的仍然是法术之治,他认为曹操的专制统治时最好的治国之道,而对儒家的仁义道德嗤之以鼻。《三国志·诸葛瑾传》有记载孙权对诸葛瑾所说的关于治国的理念。

近得伯言表,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时。孤以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御将,自古少有。丕之于操,万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务祟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强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宁是兴隆之渐邪!闻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

而陆逊则是出身江东大族,自幼信奉的是儒家的德政,轻徭薄赋、减缓刑罚。这一点和太子孙登的想法不谋而合。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在临终上书里希望他的父皇“博采众议、宽刑轻赋、以顺民望”,这恰恰说明了孙权平日里独断专行,实施严刑峻法,徭役繁重。

历史上的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孙权与李存勖的双面人生(3)

陆逊

陆逊与孙权在政治观念之间有差异,在军事战略方面也起了冲突。孙权虽然割据江东,三分天下,但是在汉朝“大一统”的思想影响下,迫切希望能更进一步,一统天下。孙权曾经和陆逊谈论过,说道:“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

而陆逊作为江东士族的领袖,所主张的是江东本位,就是以长江为限,据江自保。陆逊与孙权在军事战略方面存在分歧,就导致了两个人在军事活动实施上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而后陆逊身陷“二宫之争”,因维护太子数次被孙权追责,气愤致死。可以说陆逊是被孙权逼死的。而陆逊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正是因为两个人的理念差异太大,孙权又担心陆逊辅佐的太子继位后,对孙吴皇权产生潜在的威胁。

3、“吕壹案件”和“二宫之争”

前面我们说过孙权十分推崇曹操的法术治国之道,就是加强皇权,打击士族的儒家思想。而曹操重要的一项制度就是“教事”制度,“教事”类似于后代的特务。而吕壹就是孙权最为得力的手下,《三国志·吴主传》有记载。

权信任校事吕壹,壹性苛惨,用法深刻。太子登数谏,权不纳,大臣由是莫敢言。

吕壹一个小小的教事,却监视着吴国所有的朝臣,连当时的丞相顾雍都被他所迫害,而陆逊等人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济于事。这一切的幕后主使正是孙权,吕壹只是一颗棋子,而孙权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士大夫的势力,从而保证自己的皇权统治。后来因吕壹犯了众怒,孙权不得已才把他处死。但是“教事”直到孙权死后,才被诸葛恪取消。

历史上的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孙权与李存勖的双面人生(4)

孙亮

据史料所载,孙权一生娶了九个老婆,这还是有史可考的,至于别的未见经传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这九个老婆给孙权生下了七个儿子和四个女儿,这庞大的数量直接导致了孙权晚年的“夺嫡之争”。这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而孙权晚年的“夺嫡之争”,其惊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九龙夺嫡”。

孙权的长子孙登最早被立为太子,孙登曾在武昌从学于陆逊,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不过可惜的是公元241年,太子孙登因病去世。公元242年,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封孙霸为鲁王。吴国朝廷就形成了太子党和鲁王党。

孙和的品行和孙登相当,也是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原来支持孙登的陆逊等人转而支持孙和。但是步练师与孙权所生的女儿孙鲁班嫉妒孙和的母亲王夫人曾经和自己的母亲争宠,就上蹿下跳的四处造谣,想要把孙和给拉下来。而无端遭到孙权责骂的王夫人忧愤而死,太子也逐渐被孙权疏远。陆逊也因此多次上书抗争,见于《三国志·陆逊传》。

“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藩臣,当使宠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获安。谨叩头流血以闻。“

公元250年,这场”二宫之争“以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处死落下了帷幕。孙权七岁的儿子孙亮被立为太子。陆逊、朱据等重臣都因这场党争而死于非命,这些人里面既有太子党,也有鲁王党。在这八年的党争中,有一大片人倒了下来,但也有一些人平安无事,如诸葛恪、吕据、吕岱、滕胤等人。

历史上的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孙权与李存勖的双面人生(5)

孙鲁班

经此一事,孙权清洗了四大家族的领军人物,同时还安抚了陆抗、朱异这样的青年俊才。你很难说这一切是孙权晚年的糊涂所造成的。不管怎么说,孙权通过一系列的手段,铲除了异己,强化了皇权统治。

公元252年,70岁的孙权死于中风。二十八年后,东吴为晋国所灭。从公元200年接管江东至此,孙权享国长达五十二年,这在整个三国时期都是极其罕见的。与曹操、刘备相比,孙权的存在感很低,他的两面三刀、阴险刻薄的形象很为人所不耻。但是与同时期的刘禅、袁尚、刘琦等人相比,孙权又是一个完美的守成之主,他不仅把父兄留下来的江东基业守住了,还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开创了三分天下的吴国。”生子当如孙仲谋“,实是当之无愧。

李存勖的后期经历

李存勖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天才,他在战场上骁勇善战、战功显赫,通过自己的努力,平定了幽燕、重创了契丹、消灭了后梁,开创了后唐。但是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意思是它兴盛起来很快,但是灭亡也很迅速。李存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在建立后唐后,利令智昏,与前期判若两人。这也导致了他在立国后三年就自取灭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李存勖的自毁之路。

1、攻灭前蜀与郭崇韬之死

李存勖建立后唐政权时,还有很多地方割据政权存在,占据了四川等地的前蜀就是其中之一。 后唐灭梁后,威震天下,岐国、楚国、吴越国、闽国、南平国 等割据政权纷纷入贡称藩,前蜀却不肯臣服。李存勖便有意讨伐前蜀。

同光二年(924年),李严在出使前蜀后,力陈前蜀有亡国之象。李存勖听后就故布疑阵,以与前蜀修好来麻痹前蜀。同光三年(925年)九月,李存勖以魏王李继岌为主帅,统领六万大军,征讨前蜀。李继岌年幼,军务皆有副手郭崇韬决断。

在郭崇韬的指挥下,后唐军接连攻克威武城(在今陕西凤县东北)、凤州(治今陕西凤县)、兴州 (治今陕西略阳)等地,缴获大批粮草。与此同时,前蜀皇帝王衍仍在国内巡游作乐,到达利州(治今四川广元)时方知唐军来犯。他急忙组织三万兵马迎战,却被唐军击溃于三泉(治今陕西宁强西南)。前蜀各处藩镇纷纷来降,王衍仓皇逃回成都。同年十一月,王衍投降,前蜀灭亡。

历史上的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孙权与李存勖的双面人生(6)

郭崇韬

郭崇韬是五代时期有名的军事家、战略家,他做事练达,腹有良谋。很早就跟随晋王李克用,后又侍奉李存勖。“奇袭汴州,直取大梁”就是他向李存勖献上的计谋。这次讨伐前蜀就是他的主意,本想着能立此大功,巩固自己的地位,却没想到会殒命于此。

崇韬素嫉伶人,常裁抑之,伶人由此皆乐其死。

由于郭崇韬为人耿直且刚愎自用,缺乏远大的战略眼光,平日里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庄宗周围的宦官。这次攻占了前蜀后,郭崇韬大权独揽,肆无忌惮,而魏王李继岌这边则是门庭冷落。本来魏王年幼,也没有别的想法,但是他身边的宦官们由于没有捞到一点好处,就开始挑拨离间。李从袭、马彦圭等人在庄宗、刘皇后面前污蔑郭崇韬在蜀地大肆搜刮,有不轨之心。逼的刘皇后写了一道教令,同意诛杀郭崇韬。而后李从袭以李继岌的名义召郭崇韬议事,李继岌则上楼躲开,等郭崇韬进来后,左右的伏兵出来用锤打死了郭崇韬。他的五个儿子也被杀。

得知郭崇韬被杀的消息后,李存勖竟然无动于衷。此举寒了天下人之心,为第二年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2、宠信优伶,重用宦官

李存勖从小就喜欢音律戏曲,闲暇时还自己来一票,看过《画江湖之不良人》的应该都有印象。他报了父仇,建立后唐之后,不思进取,大肆宠信优伶,重用宦官,实是自掘坟墓。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庄宗所宠信的伶官里虽然也有敬新磨这样的忠贞良士,敢于仗义执言,但更多的还是景进、史彦琼之流。他们恃宠而骄,出入宫掖,辱弄朝臣,祸乱朝纲,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历史上的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孙权与李存勖的双面人生(7)

戏曲工作者

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倖,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

庄宗还重用宦官,在同光元年(923年)定都洛阳后,采用唐朝旧制,宫内各执事和诸道监军都起用宦官。使得唐代末年宦官重势的现象死灰复燃,其后庄宗听信宦官的谗言,使得良将郭崇韬含冤而死,李嗣源被疏远。

3、纵容皇后干政

庄宗的皇后刘氏出身微贱,对自己的出身感到羞耻,很忌讳别人提这件事。

皇后刘氏素微,其父刘叟,卖药善卜,号刘山人。刘氏性悍,方与诸姬争宠,常自耻其世家,而特讳其事。

刘氏的父亲得知她显贵后,就去拜见她,谁知道刘皇后不但不相认,还说她的父亲已经死于战乱,派人把刘叟给打出去了。

历史上的李存勖是被谁杀的 孙权与李存勖的双面人生(8)

然刘氏方与诸夫人争宠,以门望相高,因大怒曰:“妾去乡时,略可记忆,妾父不幸死于乱兵,妾时环尸恸哭而去。此田舍翁安得至此!”因命笞刘叟于宫门。

一个连自己父亲都耻于相认的人,却得到了庄宗的宠爱,甚至独揽大权,其昏暗至此,可见一斑。由于纵容皇后干政,使得纲纪废弛,君臣离心离德,边关将士心怀嫉恨,百姓苦不堪言。后唐政权,深陷危机之中。

4、四面楚歌,身死国灭

郭崇韬等人被冤杀后,先是平定四川有功的大将康延寿起兵造反,四川大乱。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驻守在魏博的将士因期满撤防,却被李存勖下令不得回乡,就地在贝州驻守。思乡心切的士兵人心浮动,在贝州哗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不得已的李存勖只能起用李嗣源前往平叛。谁知李嗣源被亲信挟持,迫于形势,只得举兵反攻,进攻洛阳。

同年四月,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李存勖的侍卫军称为“从马直”)突然发动叛乱,率领手下攻入兴教门。李存勖亲率宿卫出战,杀死数百乱军,最终被流矢射中,死于绛霄殿,时年四十三岁。

936年,历史上有名的”罪人“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借辽兵攻入 洛阳 ,称帝建立后晋,后唐灭亡。

结语

公元1203年,南宋诗人辛弃疾来到了京口北固亭(孙权曾在此定都),写下了“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两年后他又重游旧地,写下了“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他给予了孙权很高的评价。观孙权之一生,作战经验极其丰富,虽不善攻,但长于防守。而且孙权并不安于现状,而能够开拓进取。他多次派船队出海,探索海外,并且与辽东取得了经贸来往。对内善于运用政治手段,在江东士族和外来士人之间做了很好的平衡,使得五十多年间江东政治生态能够得以良好运行。虽然他也有很多偏激的地方,但是孙权没有辜负自己父兄的期望,英雄之称,当之无愧。

反观李存勖,也是一代雄主,军事造诣极高,但是却不知,“能够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可以说,他是一个军事上的天才,也是一个政治上的笨蛋。殊不知,没有把基础打好,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李存勖的失败,也给世人一个警醒。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材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虽然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但是我们却能够从其中学到兴亡衰败的经验。

参考资料:《三国志》《新五代史》《旧五代史》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