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讲究科学养生,说的是“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晚饭后,外出散散步,活动活动,有利于消化与吸引,有养身健体之功。而对外出散步,有人也称之为“溜弯”,不仅是口语中有这样的叫法,即使是文学作品中,也常常会这样描写——“万般无奈, 唐明德 就默默无声地独自一个人到村外蹓弯儿( 浩然《浮云》)。”“ 顾大嫂 ,出去溜弯去啦。(京剧《猎虎记》)。”
其实,“溜弯”一词,最早是风尘场所的暗语。清朝北京的八大胡同,就是当时有名的“特区”,是男人们的幸福港湾。因为集中经营,规模、档次与生意都各有不同,也是分个三六九等的。高级的消费场所,是很容易吸引客人的,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而有些低档次的小单位就不同了,一是名气不大,二是从业者色艺不佳,所以,很难招揽到出手阔绰的顾客,于是,老鸨子就想到了个好主意——“溜弯”。
所谓“溜弯”,是指低档次场所的经营者,在春、夏、秋三季的傍晚,特别是夏天的傍晚5点多钟后,大家用饭之后,由窑头、伙计领着一个院里的八九个姑娘到大街上遛达。她们的出行,并不像出操,不用排着整齐的队伍,而是零零乱乱的、东扭西晃的。
她们一会在北市场遛遛,招摇过市,专门吸引市场里的生意人,其实,就是走秀广告。然后再到老北站广场遛一圈,作用如上。
遛弯的时间大约持续一个钟头。溜达一圈返回工作单位后,都花枝招展地坐在自己小板凳上,等待客人来临,从而开始晚班营业(叫“灯花”开始了)。
只是,后来,这一特殊行业被铲除后,溜弯一词才被人所普遍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