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元丰二年(1079),苏轼转知湖州到任后,例行公事作《湖州谢上表》,说自己政绩一般般,但皇恩浩荡,给我官儿做,我怎能不感激涕零?但苏轼就是苏轼,不走寻常路,文章的最后加了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很多人都知道,"生事"是司马光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卜算子寒枝不肯栖?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卜算子寒枝不肯栖(拣尽寒枝不肯栖)

卜算子寒枝不肯栖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微言大义",被御史台抓住把柄

元丰二年(1079),苏轼转知湖州。到任后,例行公事作《湖州谢上表》,说自己政绩一般般,但皇恩浩荡,给我官儿做,我怎能不感激涕零?但苏轼就是苏轼,不走寻常路,文章的最后加了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很多人都知道,"生事"是司马光攻击变法的习惯用语,"新进"则是苏轼对王安石引荐的新人的贬称。

苏轼形象

古代文人写作讲究"微言大义",喜欢在遣词造句上玩花样,读者们也习惯于从字里行间寻找特别的意义。御史何正臣就从《湖州谢上表》里的"新进"、"生事"二词,看出了苏轼"愚弄朝廷,妄自尊大"。御史舒亶经过四个月的潜心钻研,也从苏轼的诗集《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里看出了"包藏祸心,怨望其上,讪渎谩骂。"二人接续上奏,弹劾苏轼。御史中丞李定迅速跟进,历数苏轼罪行,不杀不足以谢天下。宋神宗原本不以为然,却架不住御史们三番五次上奏,就下令御史台彻查此案。李定马上派出皇甫僎,飞马湖州,缉拿苏轼。

宋代御史形象

从容就捕,讲故事让家人放松

附马王诜消息比较灵通,立即派人给苏辙报信,说不好了,你哥被人诬陷了,御史台已经派人去捉拿他了,你快想办法救他吧。苏辙一边埋怨,我这个哥啊,怎么又惹祸,不是不让他多嘴吗?一边派家人快马加鞭,飞驰湖州,给哥哥送信去。

王诜消息比较灵通

苏辙的家人先于皇甫僎赶到了湖州,但苏轼一介书生,除了害怕,想不出好的应对办法。他让副手祖无颇暂时顶替一下他的工作岗位,自己则躲在后院逡巡。七月二十八日,衙门里突然闯进一伙凶神恶煞的捕快,将苏轼五花大绑起来。苏轼说,看样子我是活不成了,让我跟家人告个别吧。

苏轼形象

彼时,全家人都吓得大哭,苏轼说,别哭了,听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话说大隐士杨朴被真宗征召,真宗问杨朴:"听说你诗作得很好?"杨朴不想做官,故意掩饰自己的才学,就回答说不会作诗,真宗问:"你离开家时,朋友们没赠你几首诗吗?"杨朴答道:"只有我老婆赠了一首。"真宗说,念来听听。杨朴念道:"更休落魄贪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哈哈大笑,赏赐给他一些钱物,放他回乡去了。苏轼讲完,对王闰之说:"你就不能像杨朴的妻子那样,写首诗送我吗?"王闰之忍不住笑了起来,苏轼这才放心上路。

“莎衣”隐士杨朴

戏谑反讽,出狱当天即"旧病复发"

八月十八日,苏轼被送进御史台监狱。宋代文人士大夫有个共识,整人可以下狠手,就是不能抓别人文字的小辫子。御史台凭几句话、几首诗而将苏轼下狱,犯了众怒,整个社会舆论都倒向苏轼一边,许多元老重臣,甚至皇太后都纷纷向宋神宗求情。当时,极其反感苏轼的王安石正退居江宁,也上书说:"安有盛世而杀才士乎?"

苏轼被送进御史台监狱

经过一百三十多天的"审理",御史台查找到批评新政的"讥刺诗"一百多首,以及其他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苏轼对大部分指控都坦白承认,御史台欲置苏轼于死地,但神宗觉得这些证据太过牵强,遂将苏轼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出狱当天,苏轼即"旧病复发",写下《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诗一首:"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予投檄到江西。"当时盛传民谣: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苏轼用一种戏谑反讽的笔法,化用这两句民谣,表达了他对阿世取容的人生态度的蔑视。按照御史们的审查标准,这首诗又有"诽谤朝廷"的嫌疑。苏轼放下笔,无可奈何地摇头笑道:"我真是无可救药!"

初到黄州,自嘲一生为嘴奔忙

元丰三年(1080)大年初一,在御史台差役的押解下,苏轼与长子苏迈匆忙离开京城,奔赴黄州。一路行来,看见黄州城外,竹林连绵不断,长江风平浪静,苏轼心里便在盘算:这地方竹林那么多,竹笋一定很香嫩;长江绕城而下,里面的鱼一定很美味。于是吟成《初到黄州》诗一首:"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他自嘲一生都在为嘴奔忙,惭愧的是老来无事可干,于国家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的俸禄。

桃花流水鳜鱼肥

初来乍到,没有落脚处。城中有座寺院叫定惠院,住持和尚颇为看重苏轼,给予种种方便。苏氏父子便在寺内搭伙,跟着和尚们一同用斋。

苏轼形象

黄州暂时没有熟人,苏轼也怕自己这张"不吐不快"的嘴闯祸,所以白天都是在寺里蒙头睡觉,晚上才敢出来透透气、散散步,有时也买杯淡而无味的村酿,仅作润喉之用,不敢喝醉,以免酒后乱说。

自比孤鸿,落宿寂寞荒冷的沙洲

一天晚上,漏壶水尽,更深人静,苏轼步出僧舍,抬头望月,月亮像是挂在枝桠间,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周围是那么寂静清幽,只有他一个人在月光下孤独地徘徊,苏轼感觉自己像是一只孤独飞过天穹的大雁。

一个人在月光下孤独地徘徊

回到僧舍,他填了一阙《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人在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寻觅,但寻觅的结果是更多的孤独。"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鸿在树林里飞来飞去,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树枝,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有谁知道它心中的怨愤呢?苏轼把自己比作孤鸿,描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孤寂处境,也表达了自己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因缘自适,迎接家人到来

一个健康的人,总不能白天黑夜都躺在床上。苏轼喜好沐浴,便常去城南安国寺洗澡。除此以外,就是毫无目的地到处闲逛,不论是私家花园还是寺庙,他都拄杖敲门,要求进去看看。他最欣赏的是柯氏园,园子倚山而辟,山上有一片枳树林,开白花,香味清淡,颜色绝俗,他经常能在枳树下徘徊一整天。

湖北省黄冈市安国寺

转眼已是榴花照眼的季节,苏辙带领苏轼的家人到了磁湖(今湖北省大冶县),因风雨阻隔,滞留江边。苏轼便于五月二十七日黎明,坐船去巴河口接他们。

兄弟和谐

家眷来了,不好再居定惠院,官府又不会为贬谪官员提供住宿,苏轼不得不弄个住处。他曾有一个设想,想办法筹点钱,把柯氏园买下来,供兄弟俩一起居住。设想很美好,现实很无情,他弄不到那么多钱。无奈之下,全家只好挤在一处叫临皋亭的废弃驿站中。临皋亭邻近长江,年久失修,潮湿逼仄。一家人住的"小屋如渔舟",吃的"空疱煮寒菜",用的"破灶烧湿苇"。但苏轼仍不失乐观精神,在写给秦观的信中说,自己虽异乡谪居,生活清苦,连遭失去亲人的打击,却能安之若素,入道观修炼,与山水为伴,与友人同乐,时时"掀髯一笑",其因缘自适的修为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