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初到黄州,寓居定惠院时所作就作了一首《卜算子》:,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南枝向暖北枝寒苏轼?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南枝向暖北枝寒苏轼(拣尽寒枝不肯栖)

南枝向暖北枝寒苏轼

苏轼初到黄州,寓居定惠院时所作就作了一首《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当时他寄居定惠院,心理状态尚未恢复平静,每天必须等到夜晚,才独自溜出寺门,到附近走走,心如惊弓之鸟一样的惶惑和孤独。

忠于自己观念的人,不肯苟与人同,才能“拣尽寒枝不肯栖”,在一片诺诺声中,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遭遇排斥和放逐,几乎是必然的命运,这命运,就是“寂寞沙洲冷”。

苏轼常常酒后独自一人,到各处漫游。有时,他会在袖筒里笼着许多石弹子,到江边与人比赛投击江水,看谁能使石弹滑出水面最远。有时在路边凉亭里歇脚,也会要求别人讲个鬼故事听听

距黄州知州官邸数百步,少西山麓有一片壁立的断崖,传说是周瑜大破曹军的古战场——赤壁,断石堆云,惊涛裂岸,风景最是优胜。是年八月六日夜间,天朗气清,他兴致特别好,便带了苏迈,划只小船,第一次夜游赤壁,其时适有杭州的辩才、参寥两位僧人所派的使者来黄州向他问候。游罢归来,他即乘兴写了一篇非常美的短记,当作复书,寄与参寥:

予谪居黄州,辩才、参寥遣人致问。时去中秋不十日,秋潦方涨,水面千里,月出房、心间,风露浩然。所居去江无十步,独与儿子迈棹小舟至赤壁,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因录以寄参寥。使以示辩才,有便至高邮,亦可录以寄太虚(秦观)也。

自此,每遇风日晴和、江面浪静的日子,他就常常独自划船到那儿去捡沙滩的细石子。自己捡拾不足,又用饼饵换取这一带孩子们所拾来的,一共搜集了二百九十又八枚,大者如枣栗,小者如芡实,用古铜盆盛起来,注入清水,色彩缤纷,苏轼称之为“怪石供”,赠予在庐山归宗寺的了元禅师,这了元即是后来的佛印和尚,他们间的缔交似即在此时期。

八月间,哺养苏轼和他亡姊八娘,在苏家服务三十余年的乳母任氏,时已七十二的高龄,大约是舟行跋涉之后,水土不服,忽然一病身故,苏轼为她营办丧葬,着实忙了一阵;同时得讯,苏辙回到九江,转赴高安任所未久,也殇掉了一个女儿;十月间又接到他的堂兄(苏涣的长子)子正(不欺)于九月间病逝成都任上的讣告。这一连串死亡的变故,使他对于生命的无常感触甚深。因此他又向黄州天庆观的道士借得道堂三间,谢客燕坐四十九日。

像这样忽从佛寺,忽入道观的行动,充分表示劫后余生的苏轼精神耗弱的痛苦。

不久他结识了三个本地朋友,虽说是市井中人,但比一般士大夫更讲义气,肯为朋友卖力,三人中最先认识的是潘丙,在对江樊口开个酒坊,他哥哥潘鲠、弟弟潘原也都与苏轼成了朋友。潘鲠的儿子大临(邠老)、大观,都是后来江西诗派的大将。由潘丙介绍,所结识的另两个市井朋友:一个古耕道,新平人,苏轼虽然说他椎鲁无文,但却真诚纯朴,喜欢揽些地方公益事情来跑跑腿儿,人头很熟;还有一个叫郭遘,字兴宗,原籍汾阳,自称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现在西市卖药。酒和药草都是苏轼平生喜欢的东西,很自然地和他们做了好朋友。苏轼后来开辟东坡时,得到这几位本地朋友的帮助很大,有诗记之(《东坡八首之一》)曰:

潘子久不调,沽酒江南村。

郭生本将种,卖药西市垣。

古生亦好事,恐是押牙孙。

家有十亩竹,无时容叩门。

我穷交旧绝,三子独见存。

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

可怜杜拾遗,事与朱阮论。

吾师卜子夏,四海皆弟昆。

知州徐大受也同苏轼交好,大受是位风雅人物,非常好客,家里蓄养着五六个美丽的侍姬,常有盛会,苏轼不久就成了知州邸中的常客。徐家侍儿中,有妩卿、胜之、庆姬、阎姬等人,苏轼对于他的侍姬,也各有题赠,其中特别喜欢胜之。胜之是个香扇坠型的美人,娇小玲珑,且又聪明绝顶。苏轼陪她掷过骰子,也送过她建溪双井茶和谷帘泉,认为只有她才配享用这两样清高的饮料,作《减字木兰花》词,描写她舞后的娇姿:

双鬟绿坠,娇眼横波眉黛翠。妙舞蹁跹,掌上身轻意态妍。

曲穷力困,笑倚人旁香喘喷。老大逢欢,昏眼犹能仔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