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职员信息:

她19岁拍风月片,21岁嫁人,40岁离婚,60岁出柜

文/一床情书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

在刚刚结束的第36届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林家栋、惠英红分别以《树大招风》和《幸运是我》称帝封后,而曾志伟和金燕玲则凭借《一念无明》获得最佳男、女配角。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

这是金燕玲第10次获得金像奖女配角提名,第四次获得奖杯,在去年举办的第53届金马奖上,她已经凭借《一念无明》拿下最佳女配奖。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

据一床情书了解,金燕玲16岁时参加演唱比赛进入乐坛,19岁时从台北赴香港拍电影,因为吕奇执导的风月片《女人面面观》成名,随即以艳星身份接拍了多部风月片,成为名震一时的邵氏艳星。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

其间金燕玲认识了富商梁廷斌,21岁那年,事业上升期的她跟梁廷斌领证结婚,婚后跟随老赴英国生活,直到27岁离婚返港继续拍戏。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6)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7)

在打了多年酱油后终于在1985年时出演关锦鹏导演的处女作《女人心》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提名,1986年再度跟关锦鹏导演合作《地下情》,一举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继而金燕玲以《人民英雄》《梦中人》《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独立时代》《大丈夫日记》《我要逃亡》等电影走红演艺圈,成功摆脱无演技的艳星形象。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8)

没想到意外的怀孕却打乱了她的事业进程,迫于无奈,她于1989再度步入婚姻殿堂,后因老公外遇而离婚,两次失败的婚姻也令她备受打击,晚上一度靠喝酒和安眠药入眠。

当金燕玲第二次返回演艺圈时已经年过半百,也已经没有什么机会再当主角,但是在她心里,从来不认为演配角比主角“次级”,因为“演好女配角反而难度很高。”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9)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0)

《苹果》里中年美妇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1)

《北京遇上西雅图》里的房东黄太太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2)

《捉妖记》里井柏然的奶奶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3)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4)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5)

因为她的精湛演技,他以《逆战》提名金像奖女配角,以《 踏血寻梅》同时提名金像奖和金马奖最佳女配角。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6)

今年63岁的金燕玲说现在非常幸福,因为年年有戏拍,女儿大学毕业有了稳定的工作,更重要是她身边有一帮好朋友陪伴,而最疼她的当属著名女主持人苏施黄,两人于2012年公开生活在一起。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7)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8)

金燕玲从不避讳谈及跟苏施黄的同性恋情,她说:“以前我从来没想过最后会和一个女人在一起,但阿苏感动了我,我只想说疼你的人,无论是方、圆、黑或白,都没分别。”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19)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0)

惠英红凭借《幸运是我》获得最佳女演员!击败了汤唯、周冬雨、马思纯、鲍起静,这也是惠英红第三次拿到金像影后,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届金像奖的影后就是她。惠英红在片中饰演患有认知障碍的芬姨。恭喜。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1)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2)

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女配角奖分别由曾志伟(一念无明)、金燕玲(一念无明)获得,而一念无明同样获得了新晋导演的奖项,可以说一念无明才是此次金像奖的最大黑马。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3)

若余文乐能获最佳男演员奖那一念无明便真的是本届金像奖最大赢家了!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4)

还是恭喜惠英红获最佳女演员奖!

曾志伟与金燕玲凭电影《一念无明》夺得今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5)

在片中,曾志伟与金燕玲演夫妻,然而两个人却没见过面。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6)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7)

两人将各自的角色诠释得丝丝入扣。

其实这两位演员都是戏骨。

1992年,曾志伟与谭咏麟、张曼玉主演了《双城故事》,并一举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8)

97年,他再凭《甜蜜蜜》夺得台湾电影金马奖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29)

他在片中饰演黑帮老大豹哥一角,说过一段经典台词。

“傻女,听我说,现在立刻回家,洗个热水澡,明早起来,满街都有男人,个个都比豹哥好!不用担心,我很有办法的,在台湾有很多老婆,高雄有一个,台中有一个,花莲有一个,阿里山都有…… ”

令人印象深刻

之后又在《无间道》里扮演琛哥,也是经典角色之一。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0)

这些年曾志伟陆陆续续客串了很多电影,无论乐呵的还是黑帮的,都很尽职尽责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1)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2)

每次看到这些角色,都备感亲切。

金燕玲我们也是多次见过的老演员了。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3)

1991年,她凭借喜剧电影《独立时代》获得第三十一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2016年凭借电影《踏血寻梅》获第35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4)

她非常善于演一个中年的脆弱女性,有些时候是外表坚强,内心敏感的角色,都能被她拿捏得当。

另外,我们还在这些电影里见过她

李玉执导、范冰冰、梁家辉、金燕玲、佟大为主演的《苹果》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5)

《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月子中心的房主。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6)

这次在《一念无明》里,再次奉献了她的精湛演技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7)

此次曾志伟和金燕玲纷纷获奖。曾志伟表示特别高兴。他还笑指演两夫妻虚有其名,说下次想拍部《一念无明》AV版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8)

他笑着说:“戏中做夫妻都不见面的,余文乐反而跟她有床戏,还有擦身戏和出浴戏,我什么都没有。(很想和金燕玲拍床戏?)当然啦!”

另外,曾志伟还透露金燕玲对这次奖项非常紧张,颁奖前一个晚上凌晨5点仍紧张到睡不着,原因是没试过同一部戏夺得金马奖和金像奖。金燕玲也说这次十分紧张,这次是梦想成真。

还是恭喜二位,你们觉得这次金像奖的最佳男女配角怎么样?

文字/宇飞 编辑/大菁小怪

“我很感谢评审和所有投给我票的人,我一直告诉我自己,电影是大家一起完成的,只要自己努力做,一定会有人看到。”

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刚刚落幕,金燕玲凭借电影《一念无明》不负众望夺得最佳女配角奖,这也是她第四次获得该奖项。短短16天,仅200万港币投资,导演黄进拍出这样一部佳作,影片用真实感人的故事和教科书级别的表演获誉“可以代表香港文艺电影水准”的品质力作。

金像奖颁奖前夕,金燕玲接受《头条娱乐》采访,讲述了拍这部戏的幕后,和自己作为“老戏骨”的心态。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39)

金燕玲领奖时数度哽咽。图/东方IC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0)

金燕玲上台领奖。图/东方IC

戏份一天就拍完,曾志伟是邀戏伯乐

在《一念无明》中,金燕玲饰演一位失禁卧床的母亲,和余文乐演的罹患躁郁症的儿子阿东之间摩擦不断,金燕玲把这位母亲的情感、内心纠葛演绎得非常到位,张弛有度,无论是抽泣还是歇斯底里都使观众为之动容。

金燕玲的戏份只用了一天就拍摄完成,她透露是曾志伟(片中演阿东父亲,她的丈夫)打来电话找她演,她立刻就答应了:“因为志伟常常帮人,所以他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就说“好,没有问题”。后来我知道,志伟就是伯乐,帮导演打电话给我,所以我就很荣幸参与了这部影片拍摄。”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1)

谈及这一天的戏份,金燕玲回忆:“去现场之前我就已经准备好了,我了解了这个角色的背景,到了片场我就直接拍。我和导演沟通过,他证实了我想的那个角色方向没有错,在表演方面也没有给我限制,很幸运我们有一个共识。”

为什么能够把角色演得如此传神,金燕玲说其实并没有做什么资料的搜集。“我觉得这个妈妈就是一个非常不开心的女人,她的病源是她对自己本身的遭遇很不满意。她不满意的同时,还把所有情绪都倾倒在别人身上,受到最大影响的就是她的儿子,所以我是在‘对角线’理解后,就直接去演的。”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2)

看到余文乐的另一面

谈及在片中演自己丈夫的曾志伟和儿子的余文乐,金燕玲对他们大加赞赏:“尤其是余文乐,我非常开心,有这个机会让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另一面。我常常觉得演员就好像一个未经雕琢的宝石一样,碰到不同的角色会让他发出不一样的光芒。志伟就更不用说了,这部戏有他的帮助为导演解决了很多问题,他的演出更是没话说的。”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3)

金燕玲因这部影片获得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在此之前被问对获得今年“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有没有期待时,她淡定答道:“和每次提名一样,我也期待自己今年可以拿奖,因为《一念无明》是非常有心的一部电影,在讲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我很荣幸成为其中一份子。”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4)

第53届台湾金马奖后台,金燕玲亲吻奖杯。图/东方IC

如果女儿想进演艺圈,我会告诉她路不好走

金燕玲贡献了不少经典配角形象,在她看来,每一个角色都使自己兴奋,“不过从影这么久,我喜欢的角色并不是很多。很多人问过我‘想不想当主角?’,对我来讲,电影是一个全体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没有把主、配分得那么清晰,如果影片好,戏份少一点也没有关系,我的理念是,不管你的篇幅在这部电影里有多少,只要好好把握,就一定会让别人看到。”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5)

图/东方IC

谈及下一代教育,金燕玲表示,如果女儿想涉足娱乐圈,她不会阻止,“但是,我绝对会告诉她,娱乐圈不是一条好走的路,不要光看到明星光芒的一面,实质上我们的工作永远都很被动,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工作,回顾我喜欢的电影,十部我都列不上来,所以说工作是工作,在工作上可以得到另外的认同是两件事情。”

金燕玲曾经饰演的经典角色

  • 《地下情》

1986年,金燕玲出演关锦鹏执导的香港电影《地下情》。片中她饰演一个台湾来的女孩儿、歌星廖玉屏,与温碧霞和梁朝伟演绎一段绝望的三角关系,片中和梁朝伟有吻戏,蔡琴也在片中饰演一角。该片让金燕玲荣获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6)

  • 《人民英雄》

1987年,金燕玲再次因尔冬升导演的《人民英雄》获得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这一次主演依然有梁朝伟,只不过金燕玲变身狄龙演的逃犯古何阳的女友。虽然金燕玲演的逃犯女友这一角色出场较晚,戏份也少,但却最为重要,也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她的出场转变了观众对“英雄”的美好想象。金燕玲的表演不动声色,却举重若轻。该片阵容强大,主演还有梁家辉、秦沛、林保怡。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7)

  • 《独立时代》

在大师杨德昌执导的《独立时代》(1994年)中,金燕玲饰演Auntie一角,片中她只客串了两场戏,但凭此获得第31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8)

  • 《踏血寻梅》

2016年金燕玲凭借电影《踏血寻梅》获第35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片中金燕玲是春夏演的少女王佳梅母亲,带着女儿改嫁到香港,女儿被杀前她正在与现任丈夫闹离婚。当郭富城演的臧Sir去她家在露台跟她说了整个事情的始末,这位母亲泣不成声,金燕玲把小人物的复杂情感诠释得很到位。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49)

  • 《捉妖记》

在2015年票房席卷全国的大热影片《捉妖记》中,金燕玲是井柏然演的宋天荫的奶奶,性格疯疯癫癫,还喜欢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演绎喜剧角色她也是得心应手。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0)

每经影视记者 盖源源

每经影视编辑 杜蔚

前晚(4月9日),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了答案。获得8项提名的影片《一念无明》拿到新晋导演、最佳女配角和最佳男配角三座奖杯。获奖的前一天,这部影片已经在内地院线以粤语版的形式上映。

在几部商业片的侵袭下,《一念无明》这样的文艺小片五天来平均排片占比仅为2.77%,但走进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都不自觉为第一次操刀长篇电影的导演黄进点赞。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1)

截至4月11日18时许《一念无明》在内地的票房为561元(CBO中国票房/图)

在更多将观影当做娱乐方式的年代,这部影片的题材并不讨喜,甚至观后感觉压抑伤感,但黄进将边缘人的生存状态淋漓尽致地安静表现,亲情的相爱相杀又让观众唏嘘不已。

很意外的是,这部叩击心门的电影制片成本极低,只有200万,戏中“老戏骨”曾志伟等更是零片酬出演。拍这部电影的时候,黄进在导演帮中还算学生,但这位学生拍摄电影的过程,却是生动的教材。

剧本写了两年多 主演都是零片酬

《一念无明》本默默无闻,却以黑马之势杀入电影节,此前入围金马奖三项提名,成为入选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唯一港片,又在横扫金像奖八项提名后最终拿到三座奖杯。该片的导演黄进也受到特别关注,这是他第一次操刀长篇,在拍这部戏之前,他参加过杜琪峰导演的短片比赛,跟着陈木胜导演做了五、六年编剧。

香港地区有关方面举办的首届“首部剧情电影计划”让黄进有了执导首部长篇电影的机遇。该计划扶植新锐电影制作人才,黄进导演的《一念无明》是大专组两位优胜者的作品之一。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2)

《一念无明》在豆瓣电影的评分为7.9分

黄进拍这部影片只花了200万,拍摄了16天,却是用心通过电影媒介,去跟观众交流一个他想要讲述的精神病患者的真实事件。电影的剧本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是他和女朋友陈楚珩共同写的。黄进说:“剧本写了两年多,到现在差不多有三年了。”

影片改编自真实新闻事件,但又没有拘泥于这一个案例,而是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寻找对题材的认知和感觉,黄进表示:

“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做采访、调研,听了很多故事,更惨的也听过。这个故事大家已经觉得很惨了,但真实的事件更惨,我见了好多这样的人之后,到现场再去拍戏。”

用心之作,得到了“老戏骨”无偿的帮助。多次获得金像奖、金马奖的曾志伟、金燕玲均是零片酬出演,曾志伟被剧本打动,主动帮助黄进联络金燕玲,后者只拍了一天戏,就借此拿到了金马奖、金像奖最佳女配角。余文乐平日多以酷帅形象示人,主演动作、爱情片居多,这次也是零片酬接演这部戏。剧中,余文乐饰演躁郁症患者,黄进说,余文乐需要这样一个角色来升级自己的演技和戏路,“他之前没演过这样的题材,特别想挑战自己,给大家展示一个不一样的余文乐。”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3)

《一念无明》剧照(豆瓣电影/图)

想讲商业电影无法好好说的故事

博纳影业将《一念无明》带到了内地院线发行,为了呈现原汁原味的港片,内地公映版本都是粤语版。市场以商业电影为主,文艺片生存较为艰难,为此博纳影业携手中影、幸福蓝海、百老汇、上影影城等13家连锁品牌影院联合推广,为了给品质文艺片争取一方天地。

但商业片扎堆,上映5天,该片仍只有平均2.7%的排片占比,截至今天(4月11日)下午6点,《一念无明》内地累计票房574万元。仅从票房而言,较为惨淡。

然而,黄进并不看重商业盈利,他说:“资金来自香港地区的政府,即便最后的作品在商业上没有太好的表现也没有关系。”黄进更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去尽力展示一位新导演创作的初心和能量,正如他所说:“身为一个创作者让我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不过这样的机会可能就只有一次,如果只有一次的机会,我想要讲一些商业电影里无法好好说的故事。”

故事聚焦香港地区社会底层小人物,讲述躁郁症患者阿东因母亲意外过世涉案,出院后和不得不回家的父亲共同生活的故事。导演没有大肆煽情,用同情心的视角去观察这类人的生存状态,而是安静地讲述他在亲情中面临的相爱相杀之困局,以及他们的存在与社会成功价值观之间无法回避的矛盾冲突。

影片残酷阴郁,但影像又锐利不失关怀,有人将之比作香港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剧中不少情节发生在劏房,香港地区出租房的一种,业主将普通住宅分割成更小的独立单位出租。这样有限的空间隐喻香港地区弹丸之地,但却通过人设、剧情延展透视了这个金融中心之地的世间百态。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4)

《一念无明》的未来5天的排片情况(猫眼专业版/图)

黄进说,他很喜欢片末阿东与劏房租客的年幼儿子在天台那段戏。他们只是单纯的好友,但周围的“正常人”却是如此紧张看到他们坐在一起。这位小弟弟的母亲从小就给他灌输“成功论”,他的模板应该是阿东的亲弟弟,那个留美不再回来的成功人士,然而当他的母亲身患抑郁症,却只有阿东不厌其烦地照顾,讽刺的是,母亲所有的期盼仍是小儿子的回归。

在黄进和编剧陈楚珩看来,庞大的“成功”压力,无形中潜规则的建立已经成为香港地区很多人不堪承受之重,阿东这样的精神病患,呈现的却是社会真实普遍的状态。成功与否,是别人加诸于自己身上的标签,电影正是想献给被城市淹没的人。

在刚刚结束的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一念无明》摘得最佳新晋导演、最佳男/女配角三个奖项。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至少可以让《一念无明》这样的电影不至于默默无闻。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5)

今天是《一念无明》在内地上映的第4天,维持低迷的排片,票房至今未破500万。这种结果不难预料,中国的电影市场仍在接受考验,中国的电影观众也在缓缓成长。在谈论影片内容之前,想跟大家分享下《一念无明》或者如《一念无明》之类的“文艺片”影院观影体验。

中国的电影观众似乎有种通识,那就是去电影院看的片子,一定是大片。大卡司、大场面或者说大欢喜,总之需要一种极致体验来值回票价。而节奏缓慢,无大制作加持的影片,则可以在网上找资源慢慢屯着看,或者干脆不看。部分电影人的矫情在于没有认清电影的娱乐属性,在他们眼里电影是文化产品,除了消遣之外,更有传达价值的重要意义。然而在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电影的娱乐属性恐怕是大于其文化属性的。因此部分电影人对于中国电影观众乃至中国电影市场是颇有怨言的。

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不过是在几年之间,从0到100亿的票房市场,我们走了几十年。但从100亿市场到400亿市场,只用了短短几年。这与GDP的增长相关,与线上购票平台的角逐有关,更与中国人正在升级的娱乐结构有关。以至于从西方好莱坞及东方的香港、台湾均开始给予中国电影观众“特别关照”。无论是大片强插的东方面孔还是特供3D版,都是中国电影市场一个尴尬的怪相。但我相信这种怪相不会维持太久,终有一天,中国进电影院和和进餐馆一样,不是每一次进都是胡吃海塞,小馆小菜也是吃个欢腾高兴,并津津有味。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6)

作为中国电影的一名普通观众,我自然也有这种通识。但这种通识正在慢慢改变,或许是从《三峡好人》的迪斯科开始,或许从《聂隐娘》的听“风声”开始,或许是从《百鸟朝凤》的那声唢呐开始,“文艺片”的影院观影给予我很多不一样的体验。那种对故事的专注,对画面的沉迷、对音乐的震撼,是在家里对着“小屏”无法体味的。去年,李安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首次启动120帧4K3D技术,在影院观影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看到演员眼睛里的红血丝,毛细血管的运动,那种沉浸感,会让我们更接近故事,接近导演表达。同样在《一念无明》里面,余文乐饰演的阿东,闪躲的眼神,拘谨的情绪变化,都能细腻捕捉。还有立体环绕的音乐,都在帮助观众接近电影。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需要去影院观看“文艺片”的缘由吧,这对于我们来说值回的是更佳的观影体验。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7)

《一念无明》戏剧之外的结局是令我感动的,一方面是余文乐、曾志伟、金燕玲等知名演员的零片酬出演。另一方面,是金马奖、金像奖等权威奖项对《一念无明》的嘉奖,还有新晋导演黄进的处女表现。这些星星之火,燎原可待。

关于《一念无明》电影有几点感受。看到阿东(余文乐饰)与父亲(曾志伟饰)母亲(金燕玲饰)的相处,不难理解你躁郁的根源。父母与子女间的缘分,有时天注定。有的可以相携相伴共度一生,有的磕磕碰碰也是走过一生,还有的可能是段孽缘,相杀相害不在少数。面对好的缘分,我们的欣然接受。面对坏的缘分,我们却难以割舍。

阿东家有两兄弟,父母偏爱弟弟,阿东从来都是不被重视的那个。成年后,弟弟定居美国,父亲常年不归,母亲瘫痪在家。阿东担负起了照顾母亲的责任,每天为母亲端屎擦尿,洗衣洗澡。阿东内心是或许渴望通过这种不离不弃重建与母亲的情谊,然而母亲心中仍然只有身在美国的弟弟,对阿东恶言嘲讽。阿东因为需要照顾母亲,自己的生活也受到影响,其实在这种情况下,阿东将母亲送到疗养院无可厚非。但童年的执念或者心魔,在阿东心中隐匿不去,导致阿东失手杀死了母亲。最后检查出躁郁症被无罪释放,送了青山神经病院。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8)

一年后,阿东康复出院。多年不见的父亲突然杀回,接回了这个“陌生”的儿子,两人居住在10尺见方的斗室之内,压抑及矛盾,一触即发。阿东父亲出于抱歉也好,道德约束也好,在阿东再次发病之后不愿将他送回精神病院,却也无法和阿东建立良好沟通。

有时候我们过于迷信血缘或者束缚于道德,导致血亲关系分崩离析。回头看,彼此放手,未尝不是更好的结局。

阿东重回社会,一切并不顺利。企业单位因为他的躁郁症不予聘用;朋友们避之不及,纷纷远离;甚至连日日相处的父亲在床下藏了锤子,防着自己的儿子。阿东的重回之路,困难重重。我们对特殊群体的偏见,远远没有消除。那个精神病人家属互助小组,在里面互诉的人,其出发点也许并不是帮助自己的亲人走出困境,而是在说服自己过得心安理得。曾志伟饰演的父亲,终于在互助小组中找到了真相,最后与儿子达成和解。

有时候我们又不得不迷信血缘的力量,血亲之助,才是赶走阴霾的春风吧。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59)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60)

《一念无明》是部好电影——开篇第一句下结论。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61)

然而这并不是一句草率的结论,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说好,那是没长脑。我们说它好,是因为它够诚恳,够真挚,沉得住气也静得下心。在能力范围内它毫无偏袒地把一切都亮给你看,好的还是坏的,美的还是丑的,电影本身没有做出任何评判。因为面对人生里这些复杂而又难堪的时刻,没有谁能轻易区分对错。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62)

这是一部聚焦躁郁症患者及其家庭的电影。影片改编自香港真实案件,主人公阿东(余文乐饰)罹患躁郁症,在情绪里反覆煎熬。爸爸黄大海(曾志伟饰)离家不顾,留下久病的妈妈,家门就是栅栏,一点点碰撞摩擦都让母子俩露齿相斗。 有一天,阿东帮失禁的妈妈(金燕玲饰)冲洗,却意外结束她的生命,被判入住青山医院。大海在愧疚下决定接治疗後出院的儿子阿东回到自己独居的小室一起住,两个大男人相挤在呼吸都嫌拥挤的斗室中。阿东重投社会,却遭到身边的朋友歧视,他尝试着平复自己。心头沉没的是家,肩头沉重的是枷,最简单的关系,最复杂的纠葛,阴暗屋檐下透现父子对坐光影,成一张现代生活的全家福。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63)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64)

现在让我们抛出一个问题:你对躁郁症到底了解多少?或者说,作为一个心理较为健全的人类个体,你是否有真正地关注、并且试图理解躁郁症患者内心的痛楚?

电影用许多篇幅刻画了旁人的冷漠与歧视。用人单位在听到“躁郁症”三字后的推脱搪塞,好友婚礼上其他人的指指点点,邻居知晓此事后强烈要求父子俩搬走——这样的画面放到你眼前,你可能会生气,会失望;然而设身处地地想想,如果面对阿东的是你,你会怎么做?你是否能毫无芥蒂地面对他,包括他的痛苦与反常?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65)

在经历了一连串的打击后,阿东由躁狂转向抑郁,他躺在狭窄的小床上日夜不停地流泪。他的父亲此时此刻才真正学会了接纳他,面对“不如送他回精神病院”的建议,黄大海淡淡地问:“是不是甚么都可以外判给别人做?”——不是。

你永远无法理解一个躁郁症患者内心的痛苦,正如你无法看清他们平静的外表下潜藏着怎样的风浪。他们就像月亮,面对外界的一面泛着虚幻的宁静,而背面有多少个坑他们自己都未必清楚。痛苦如此深重,你没有任何办法去做到什么感同身受,因为坦白讲,你压根就做不到。

曾拍香港片走红的女人(19岁拍风月片成名)(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