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2月28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突然派人逮捕了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并于次日将其软禁于南京汤山,该事件彻底引起了国民党内部的公开分裂,并造成了宁粤对立的局面。就在这时,驻扎在广东的陈济棠乘胡汉民被蒋介石软禁,随即发表通电,宣布反蒋并驱逐了蒋介石安排在自己身边监视自己的陈铭枢。

李宗仁陈济棠抗日(震惊中外的两广事变)(1)

蒋介石与胡汉民

1932年1月,陈济棠把广东党政军的大权全部集于一身,登上了“南天王”的宝座,并借助在国民党内享有很高威望的胡汉民这个金字招牌,开始与蒋介石相抗衡。最初,蒋介石因为忙于“剿共”,对陈济棠的所作所为都采取了暂时容忍的态度,后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撤退,正式拉开了万里长征的历史帷幕,蒋介石也在这时腾出了手,开始将矛头转向西南的两广地区。

李宗仁陈济棠抗日(震惊中外的两广事变)(2)

陈济棠

然而就是这时,一件大事的发生让蒋介石有了插手两广的借口,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突发脑溢血病逝于广州,享年57岁,这位国民党元老的死,让蒋介石内心十分激动,不仅使他在政治上少了一个劲敌,还让自己有了把黑手伸进两广的理由。于是,蒋介石以吊唁胡汉民为名,派出孙科、王宠惠等人来到了广州,并给陈济棠带来了自己的指示:要求两广当局务必加强与全国“精诚团结”。

李宗仁陈济棠抗日(震惊中外的两广事变)(3)

陈济棠心里自然也十分明白蒋介石的用意,但要让他如此轻易地交出两广的军政大权,陈济棠心里必然是万分不愿的。为了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陈济棠立即致电桂系李宗仁,认为现在全国民众抗日救国的呼声极高,如果两广联合反蒋,唯有扛起“出兵抗日”的大旗,才能争取到全国民众的支持和响应。在这一点上,陈济棠可谓是和李宗仁、白崇禧等人不谋而合,因为桂系早就打算出兵收复失地,准备陷蒋介石于舆论上的不利。

李宗仁陈济棠抗日(震惊中外的两广事变)(4)

双方一拍即合后,李宗仁立即动身飞抵广州,与陈济棠商议两广联合行动,白崇禧也和刘斐来到粤桂边境视察地形,并拟定出作战计划:对福建和贵州方面采取守势;对江西、湖南方面采取攻势;粤军主力集中在全州、桂林地区,准备全力进攻湖南,并在粤桂两省与各邻省的边境地区构筑防御工事。一切准备就绪后,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以国民党西南执行部的名义,发出了“反对日本增兵华北”的通电,“两广事变”由此正式爆发。

李宗仁陈济棠抗日(震惊中外的两广事变)(5)

就在他们率部开始向湖南进军之时,蒋介石派出戴笠指挥军统特务来到了广州,开始进行反间、收买活动。很快,特务们的付出就得到了回报,广州方面大量的飞行员开始驾机投靠南京政府,陈济棠得知后,立马下令封闭机场,并将剩余的飞机全部入库,随后指派宪兵部队在机场严加把守,但仍然没能稳住部队的阵脚,先是李汉魂不辞而别,离开汕头,投靠了蒋介石,后又遭遇手下大将余汉谋的临时倒戈,广东局势开始急剧恶化。

李宗仁陈济棠抗日(震惊中外的两广事变)(6)

余汉谋

而反观桂系那边,李宗仁和白崇禧不得不采取救粤保桂之策,企图派出自己的桂军东下援助,挽救广东的危机,但已为时过晚,陈济棠手下的将领们纷纷开始效仿余汉谋,宣布投靠蒋介石,就这样,众叛亲离的陈济棠只得宣布下野,不仅彻底失去了“南天王”的宝座,还正式结束了他对广东的统治。广东问题顺利解决后,蒋介石又把目光看向了李宗仁、白崇禧所驻守的广西,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底,李宗仁只好自己孤身一人前往广州向蒋介石“负荆请罪”。 就这样,在经过了一场轩然大波之后,“两广事变”最终还是以和平解决的方式结束,为后来的抗战保留了有生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