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途铠2022款新能源(操作系统之新途)(1)

我们现在正处于互联网时代,虽然互联网已经由过去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现在的万物互联,不断地发展变革。但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处处仍然有新的东西、新的概念不断地冒出来,处处都有你意想不到的新意。我们这个时代仿佛发展得太快,让我们来不及思考一样,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眼花缭乱般不知所措,稍不留神就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

离我们普通大众比较近的、触手可及的科技就是改变了我们生活方式的互联网络科技,每个人只需一部手机或是一台电脑就可以融入到互联网中,可以与天南海北的人们夸夸其谈,可以买到大江南北的特产物资,还可以遍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等等。这些丰富的体验感都离不开互联网系统(手机操作系统、电脑操作系统、服务器操作系统等)的和谐统一化。

这里面提到的操作系统可以说是万物互联的灵魂,在各种万物互联的网络节点设备及终端设备上跳舞一般。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未来有关第三类操作系统的基本构思概念。

2、三个基本特征引入

接下来,我们就之前所说的第三类操作系统的前三个特点来具体描述,即1)完全跨平台(即多平台同一性);2)自适应能力(即自主匹配硬件能力);3)万物归一物(即解决设备间的多主体模式)。

2.1、完全跨平台

操作系统本就不应该局限于某一个或者某几个领域设备上成为专属和鸿沟,比如电脑windows系统、服务器Linux系统、手机Android系统等等,仿佛每一种设备都有它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不能与其他类设备互联。说这些操作系统分属不同公司而形成各自领域的壁垒,这还尚且说得过去。然而就连苹果公司的苹果电脑MacOS与苹果手机iOS竟然也不是同一个系统。只能说过去的时代,人们在设计操作系统时多没有考虑跨平台的需求。像如今新出来的华为鸿蒙系统、欧拉系统,虽然能够统筹更多的领域设备,但还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适时提出了第三类操作系统的概念,要求它能够实现完全的跨平台化。我们可以在操作系统的内核层去实现跨平台功能,这相比过去应用层方面的互联互通的效率要高很多。而内核层实现,就需要把原先的操作系统的内核层加以再度分层分离,即双层内核嵌套(见后续详解)。这个在技术上可行,但是内核好像变得更加复杂了,其实,这个可以由矩阵内核化技术来解决。所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途铠2022款新能源(操作系统之新途)(2)

2.2、自适应能力

回顾过去,我们在进行Linux内核移植时,需要进行大量看似无用却又必不可少的工作。其原因就是现有的操作系统不够智能,换一个芯片电路板,就需要重新适配。还有手机上很多操作系统都要去适配不断新出来的机型,等等。说实话,这种效率对于操作系统本身来说是很低效的。如何让操作系统自身具备主动适应新机型、新种类设备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就像我们的操作系统每次启动时都有一段引导程序,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操作系统的内核层不加一段自适应程序呢?我们把所有设备看成硬件资源,只需要在操作系统加上自适应驱动程序。这种技术在Linux设备树里有过类似的应用理念,所以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过去我们只有一层内核的操作系统,会造成内核层次混乱,而现在我们在构思第三类操作系统时采用双层内核嵌套时正好可以把这个理念考虑进去。

2.3、万物归一物

第三类系统的本质是化万物为一物。在前两类系统发展阶段我们谈的是万物互联,但它始终是万物,多个主体,假如它们有个体思维或者控制生产它们的公司有自己的想法,它们之前互联合作只会是表面上的合作愉快了。这是前两类系统的致命弊端。另一方面,哲学上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有万物归一的说法,在我们领悟下,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命理。第三类系统正是将物与物间的交流变为物与物间的融为一体。现在,我们在了解这一系统发展的本质规则下,应该继续探索如何实现融为一体的技术法则,从而完成完善第三类系统的研发。

万物归一物强调的是各种设备在万物互联的理念作用下融入成一个物体一般,所以操作系统应该由多个设备的多个系统融入成多个设备一个系统,这就需要各个设备上的系统各自自动地裁剪相应部分,从而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同样,这一技术也是依赖于双层内核嵌套的技术机理。

3、操作系统的未来

途铠2022款新能源(操作系统之新途)(3)

未来的操作系统,我们站在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各个领域,比如工业大机械化,汽车小型整合化、农业集中管理化、家居形态分散化。各种应用场景纷繁复杂,有的像手环这类小物件,有的像手机这类功能需求复杂物件,对操作系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设计第三类操作系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该系统能大能小的需求,而且要在各个领域都表现出它的专长性,进一步突出了它的灵动性。我自己也常以为未来的第三类操作系统就好像在各种硬件芯片上跳舞的灵动舞者一样。只有这样才符合我们大众对它的期待。

(个人观点,不争对错,仅供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