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的英文名(Chinkiang是镇江的英文旧名)(1)

现在,大多数学过英语的人可能都不知道“Chinkiang”的中文含义,然而它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之前镇江的英文译名,并且存在使用了一个多世纪之久,广泛见诸英文出版物中。其实,现在它仍然被使用着——附着在镇江香醋的英文标识上。最近,有心思细腻的市民把这个词从故纸堆里重新打捞出来,置放于公共论坛上,触发网民群起围观的兴趣。对此,我市文史专家称,公众对于镇江一词旧译的浑然不知,显示出一代人与一代人历史传统与记忆的断裂,同时建议在学校教育中应将这个词纳入乡土知识体系中,接续修复这种小的断裂。

上个世纪的英文名(Chinkiang是镇江的英文旧名)(2)

长见识了!意外发现镇江英文旧译名

“今天发现镇江的一个英文翻译,Chinkiang……懂的来看看”,网友“Moshangpengyou”在本地某论坛称,最近在看一档节目时发现,著名音乐人高晓松在节目中顺带提到了镇江人民都很熟悉和喜爱的赛珍珠,表示他在看赛珍珠的英文书籍里面,注意到“镇江”的翻译就是“Chinkiang”,而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Zhenjiang”, “我英语学得不好,想问问论坛里有没有英文大神,帮忙解释下这是怎么回事?是怎么从‘Chinkiang’转变成‘Zhenjiang’的?”

有热心网友认为,这是英国人根据当时的中国方言翻译过来的,清末民国时期一直使用“Chinkiang”,“Zhenjiang”是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的英文地名用法。经常乘坐飞机的人稍加留心就会注意到,很多国外机场还用NANKING(南京),PEKING(北京)等地名,机票中机场编码像南京就不是NJG,而是NKG。北京也不是BJG,而是PEK,就是这个道理。

近在眼前!旧名至今仍用在香醋包装上

事实上,这个词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网友“qzshi68”称,“可以看看金梅牌镇江香醋瓶子上的标签,早就这么用了,延续至今,当然现在大多数要用拼音表示。”

记者就此走访位于丁卯桥路上的中华老字号——镇江香醋的门店时发现,三年陈的镇江香醋使用的是汉语拼音,但是用于进出口普通包装的金梅牌镇江香醋,则是沿用了旧译——CHINKIANG VINEGAR。一名营业员告诉记者,这是一种出口加内销的香醋产品,主要由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负责出口,因此保留了过去的镇江旧译名。

在询问了一圈后,周围大多数学过英语的朋友,甚至生于斯长于斯的普通镇江市民都表示,对“Chinkiang”一词不认识。记者搜索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后发现,镇江的英文名称均没有收录这个旧译名。不过对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最后一战,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发生的镇江保卫战,维基百科收录在列,名为Battle of Chinkiang(镇江之战)。

文史研究专家张峥嵘介绍,“Chinkiang”是英国人对镇江的旧译。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自此开辟镇江为通商口岸。此后镇江设海关署,镇江关收税的机关被称为镇江关税务司。镇江海关所涉地名全部使用了这个旧译。

记者在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近代海关常用词语英汉对照宝典》中查阅发现,多个涉及镇江海关的地名统一使用了“Chinkiang”。

传统断裂!修复工序很简单加括号附注

这个英文旧译的根据何在?文史研究者、市赛珍珠研究会副秘书长裴伟称,清末时普通话还没有出现,也没有现在的汉语拼音,那中文地名、人名翻译成英文怎么办?为此英国人威妥玛在华任职期间制订出了专门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给汉字注音。

这一方案以后被普遍用来拼写中国的人名、地名等,一般称为威妥玛拼音。裴伟称,目前在商品中仅有中华香烟、青岛啤酒、镇江香醋等为数不多的品牌在商品标识中仍然保留了其汉语拼音诞生前的旧译名。此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使用的也是威妥玛拼音法的英文校名。

裴伟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一诞生于清末、镇江被动国际化过程中的文化符号,在今天仍然具有文化语境中传播的特定价值。清末以来,国内外有关镇江的大量英文出版物如明信片、邮票、历史文献书籍中,使用的就是镇江旧译名。至少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汉语拼音方案确定采用之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学习英语的镇江学生一般都知道这个旧译名。直到上世纪80年代,汉语拼音才全面进入学校课堂。而对于镇江英文旧译名遗忘的背后,折射的是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断裂的文化传统与历史记忆。好在这只是小的断裂,裴伟建议,可在今后镇江的学校教育中将这个词纳入乡土知识体系。同时不只是要方便镇江人了解自己的过去,也要考虑方便现在的老外搜索镇江时,能够及时了解镇江更多、更丰富的信息。遗憾的是,目前无论是百度百科、维基百科,还是官方的中国镇江网对于镇江的英文介绍中,都没有注明这个词条,“修复的工序其实也不难,关键要有人来做,只需在现有镇江译名后加个括号,注明旧译名就可以了。”(记者 陈志奎)

中国地名英文旧译一览

早期的地名译音用方言音或官话音,拼音形式直接用葡语、西语、意语、拉丁语、法语或者英语转写。后来的多用官话音,拼音形式一般多用威妥玛式拼音或者邮政式拼音或者国语罗马字。

北京:Peking

重庆:Chungking

江苏:Kiangsu

安徽:Anhwei

山东:Shan-tung

福建:Fukien

山西:Shansi

陕西:Shensi

四川:Szechwan

江西:Kiangsi

南京:Nanking

吴县(今苏州):Soochow

无锡:Wuhsi

徐州:Hsuchow

扬州:Yangchow

广州:Canton

厦门:Amoy

青岛:Tsingtao

天津:Tientsin

成都:Chengtu

延安:Yenan

合肥:Hofei

杭州:Hangchow

沈阳:Mukden

大连:Dairen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

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中山大学:Sun Yat-sen University

王爱敏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