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五块二

清朝科举,考官出了一语双关的上联为难考生,被7岁神童巧妙对出

对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本身所承担的作用也有所变化。在古时候啊,对联常常作为朝廷考察人才的标准之一,也是渴望谋得一官半职的平民老百姓参加考试时候的一个科目。而到了现代,对联寓意着喜庆和迎新,也是人们茶余饭后的一种乐趣。比如几个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聊到什么有趣的小事情,就可以即兴来对几副对联。

清朝科举谁出题(考官出了一语双关的上联为难考生)(1)

在历史上,文人才子们对对联有一种很独特的感情,他们精通诗词歌赋,外出踏青时常常有感而发,于是相互之间以对对联的方式进行切磋。举几个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苏东坡、唐伯虎、纪晓岚等人,他们都用自己的才华,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对联。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一个对联小故事,它出自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位小神童和考官之间的较量。这位小神童名字叫做林丰,那时候他还只有7岁

清朝科举谁出题(考官出了一语双关的上联为难考生)(2)

但是父亲见他出口成章,并且有着超乎常人的记忆力,看书的速度简直是一目十行。于是就背着他去参加县里的考试,以免耽误他的才华。

当他们到了考场门口的时候,恰巧碰见负责监考的考官。考官想要讽刺这爷俩一番,他觉得虽然林丰还只有7岁,但不至于让父亲背着走。

清朝科举谁出题(考官出了一语双关的上联为难考生)(3)

考官出于对这种行为的不满,于是随口而出上联:“子把父当马,成何体统?”。考官说完之后,心中沾沾自喜,不仅发泄了自己的情绪,还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谁知道林丰几乎没有经过思考,马上对出了下联:“父望子成龙,理所当然!”。下联可谓是对仗工整天衣无缝,并且也直接回应了考官的讥讽,表达了自己的志愿和决心。考官瞬间转变了自己的态度,把林丰从他父亲背上抱下来,并且拉着他的手来到了考场。

清朝科举谁出题(考官出了一语双关的上联为难考生)(4)

这时,考官看见树上停留着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于是他想要再出个题目考一下林丰,他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大家公认的神童,不能仅仅因为一道题就轻易让他通过呀。

考官先出上联:“树大杈多,不宿无毛之鸟”。他这是用的双关啊,不仅描绘了当前树上鸟儿鸣叫的场景,还暗示林丰,朝廷并不打算浪费资源养一些无用之才啊。

清朝科举谁出题(考官出了一语双关的上联为难考生)(5)

小小年纪的林丰对考官的言外之意了然于心,他低着头稍作思考,很快就对出了下联:“滩平水浅,难藏有角蛟龙”。下联不仅满足了最基本的对仗要求,还坚定地表达了林丰对自己的信心和抱负,实在是很有力的回击啊!考官这下终于心服口服,这个小孩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