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东馆特辟“馆藏精品馆”,首展以“典册琳琅”为主题,系统展示从纸间书写到勒石传拓,从古代的雕版,活字印刷,再到近代的铅印、石印等技术更迭下的文化传播之路,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
继上周给大家介绍了被称为“镇馆之宝”的宋刻本《长短经》之后,本周继续为大家重点介绍八大展区精品中的精品,今天我们来看古代写本展区,给大家隆重介绍上海图书馆年代最久远的藏品,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写本之一的《维摩诘经》。
现存最古老的纸写本之一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所有的书本都是抄写而成,但是由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大家都没有把书籍当作文物来保护的意识,所以在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发现之前,存世的古代写本的数量甚至比古代书画还要少的多。
“1900年5月26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5万余件。后经英、法、日、美、俄等国探险家的盗窃掠夺,藏经洞绝大部分文物不幸流散到世界各地,仅剩下少部分留存于国内”
上海图书馆所收藏的古代写本中,大部分也来自敦煌藏经洞,其中就包括这件目前馆藏有确切年代最早的一件藏品,《维摩诘经》。《维摩诘经》卷子装,存上卷。共384行,行17字,分19纸,首残缺,在它的最后一行题记清楚写着“神龟元年岁次戊戌七月十三日经生张凤鸾写”,也就是北魏神龟元年(518年),距今1504年。
影响最大的佛经之一
《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全名《维摩诘所说经》,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简单说“维摩诘”三个字,“维”是表示“无”的前缀;“摩”是“垢”,“诘”是“称”,因此“维摩诘”在梵语中有“净名”、“无垢”之意,故又称《净名经》,是大乘佛教的经典之作,自古以来深受僧俗所喜爱,这部佛经文字优美,对此后两千年的中国文化、文学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关于“天女散花”,大家熟悉的可能是梅兰芳先生早年创排的京剧《天女散花》,它是梅派经典剧目之一,这部剧的取材就是来自于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
维摩诘是佛教传说中的一位居士,《维摩诘经》主要记载的是维摩诘患病,佛陀想派几位弟子去看望,但是各位弟子叙述自己以前跟维摩诘讨论佛法的内容,结果都发现自己水平不及他,所以都不敢去。最后是文殊师弟,也就是所谓文殊菩萨自告奋勇前去看望维摩诘,与他讨论佛法。后世的“天女散花”这则佛教典故就出自于《维摩诘经》。
千年前的书法与造纸
上海图书馆所藏《维摩诘经》为北魏写本。纸张发明后,简和绢依然是书写的主要载体,到了魏晋时代,在纸上书写日渐增多;东晋以后,纸张才代替简牍,成为普通的书写材料。在敦煌藏经洞被发现之前,存世的宋以前的古写本较少,而在敦煌经卷中,书写于五至六世纪,且明确有落款的古写本更是凤毛麟角。
《维摩诘经》因为其年代较早,书法上更多保留了隶书的特点,因此在书法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因此,这部北魏神龟元年的古写本,对于研究当时的造纸技术及书法特色也具有很大的价值。
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馆藏精品馆正在展出我馆浩瀚馆藏中的诸多精品文献,快来打卡吧!
◎上海图书馆东馆七楼馆藏精品馆内景
正在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