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朱非墨 原创首发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1)

“面对黑暗,怀揣光明”这八个字,是我党隐蔽工作者熊向晖,进入胡宗南的部队,投身地下工作事业时,给自己取名“向晖”两字的完美诠释。“黑暗”是指隐蔽战线,而“光明”自然指的是他一生信仰的共产主义事业!

熊向晖原名熊汇荃,1919年4月出生在山东省莱州市一个官宦家庭,家境优渥的熊汇荃,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了清华成为一名优秀的清华学生。

1936年冬,熊汇荃在清华大学结识了共产党员蒋南翔,并于12月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放暑假时,蒋南翔批准了熊汇荃回家探亲,顺便了解社会动向。熊汇荃当时是个18岁的小伙,他怀揣一颗火热的报国心,回到武昌的家中,结果没多久外面就爆发了七七事变,这下子,他和蒋南翔忽然就失去了联系。

就在他看到报纸上刊登的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一,将在11月1日于长沙开学的消息时候,他立即前往报道,12月23日南京沦陷,几天后一位叫郭见恩的清华女同学,代替蒋南翔与他接上了头。熊汇荃表达了自己强烈要求去延安的愿望,但是郭见恩却说:“上级指定你不要暴露党员面目,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国民党第一军胡宗南部“服务”。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熊向晖初生牛犊不怕虎。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2)

说到熊向晖最初到胡宗南那里应试,还有一段佳话,熊向晖谨记周总理对他的嘱托:“第一不要急于找党,要耐心等待,独立解决问题,甘于做闲棋冷子。第二隐蔽党员身份。不发展党员,不参与服务团的领导工作,保持不左不右,爱国进步的政治面目。对于误解咒骂,要有韧性,要忍耐。第三在国民党里,对人可以略骄,宁亢勿卑,卑就被人轻视,难以有所作为但也不宜过亢。要做到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

因此当熊向晖在接受胡宗南对他们这次同来的服务团人员进行接见时,他先仔细观察胡宗南对其他人的态度,他发现胡宗南个头不高,但接见时需要手执名册,依次点名,按照规定的军礼被点名的人都要站起来说声:“有”。

熊向晖却暗自就有了主意,当胡宗南点到他的名字时,他特意不卑不亢的并没有起立,而是坐在那里,举起右手回答了句:“我就是。”

胡宗南瞪了他一眼问:贵庚?

熊向晖说:再过3个月零4天满19岁。

胡宗南问他随什么到本军来,熊向晖很正常的回答:参加革命。

这个中立且挑不出毛病的回答让胡宗南一怔,熊向晖这才接着说,参加革命是受孙中山先生遗嘱的影响,是为了致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说白了现在就是为了抗日,抗日就是革命。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3)

他的这一番回答既没有涉及党派之嫌,又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这让身为军人的胡宗南很是欣赏。胡宗南接着问:不愿抗日、反对抗日算什么?

熊向晖答到:“积极抗日的是真革命,消极抗日的是假革命,不愿抗日的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是反革命。

说完,胡宗南紧跟着又问了一句:“对反革命怎么办?”熊向晖说:“杀。”就这样一轮紧张地问答下来,胡宗南初步认定了熊向晖这个19岁的后生可畏。

胡宗南后来又对熊向晖进行了二轮盘查,据熊向晖在周总理那边的了解,胡宗南在黄埔军校期间,还算是积极抗日分子,因此熊向晖表达了自己在学校关于“闹学潮”的表现,是爱国运动,是拥护政府反对侵略。并充分地运用了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

熊向晖不仅得到了胡宗南的赏识,他还亲自把熊向晖的父亲接到身边,并向老人承诺一定要把向晖培养成才。胡宗南后来让熊向晖继续到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接受了正规的军事训练。

1939年3月,熊向晖毕业。胡宗南非常赏识熊向晖的才干,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了副官兼机要秘书。

潜入敌军内部,熊向晖靠高情商、高才智打动胡宗南,成为必不可少的得力干将。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4)

对于一个19岁的大学生来说,打入敌军成为一名潜伏特工,熊汇荃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对于钦点熊汇荃的周恩来来说,熊汇荃就是他要找的角色。

周恩来了解胡宗南,因此他心目中能打入胡宗南内部的那枚“闲棋冷子”,绝不是等闲人家出来的孩子,必须具备以下几条:

一要出身名门望族或官宦之家,年纪较轻,仪表不俗,公开的政治面目不左不右,言谈举止有爱国进步青年的气质,知识面较广,记忆力较强,看过一些介绍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的书籍和孙中山的著作,肯动脑子,比较细心,能随机应变。——节选自熊向晖自传《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

以上几点,在熊汇荃身上基本都能有所体现。熊汇荃的父亲曾任掖县的推事,也就是县长,后来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刑庭庭长。他家里的8个孩子,熊汇荃排行老五。因此不算名门望族,也是官宦之家,熊汇荃对旧式大家庭的繁文缛节、礼仪规矩还是有一定的耳濡目染的。

正是这个优点,曾让改名为熊向晖的熊汇荃,成为胡宗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务助理。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5)

1940年,熊向晖为胡宗南已服务了三个年头,胡宗南俨然已经把他当成自己人,12月7日那天,胡宗南交代熊向晖,自己准备去南五台祭奠父亲三周年忌辰,并简单的吩咐了一下,用老礼节仪式祭祀。熊向晖当时就明白了,他很快布置了灵堂、供桌、檀香炉;又准备了干果、冷盘、热菜、水果各N盘。

其中最能体现熊向晖细心的,是热菜中的一只鸡,这只鸡的鸡头和鸡尾各留了一撮毛,这是古代大家庭中祭祀时的重头戏,一般百姓人家是做不到的。因此胡宗南很是满意,祭奠开始后,熊向晖又有条不紊地陆续给胡先生传递祭品、点烛烧香、甚至连行三跪九叩首礼的蒲团摆放、唱喏,他都亲自打理,胡宗南对此非常满意,进一步加深了对熊向晖的依赖程度。

这件生活中的事例,足以说明当初周总理的高瞻远瞩,知人善用。不得不佩服总理眼光,熊向晖这颗“闲棋冷子”摆放得很到位,且熊向晖本人也很会做人做事、深入敌心,相当符合当初预选的人设。

这段回忆让熊向晖很是感慨,其实在胡宗南手下做事的时候,义薄云天的熊向晖与胡宗南,抛开党派之分,不得不说也存在着深厚的友情。

在熊向晖晚年的回忆中,很多原来与他共事的老友曾特意从台湾回国找他,其中比他高一辈分的张佛千与熊向晖女儿的对话,很耐人寻味。

熊向晖的女儿怀着质疑的态度,对张佛千提出了一直压在心底的一个疑问:“您听说我父亲是共产党以后,对他是什么感觉?”

张佛老有着很深的社会地位,曾经位居台湾防卫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并跻身文化名流,因此他的话是具有一定分量的,他说:“第一是惊讶。他是共产党,我一点没有看出来。第二是感谢。他在胡先生身边,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掉胡先生,可是他没有。第三是佩服。他这个事情做得太漂亮了。”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6)

年轻时的胡宗南

熊家女儿愕然地问:“难道你们不恨他?”张老说:“为什么要恨呢?你父亲入共产党在前,到胡长官身边在后,那是各为其主。要怪只怪后来蒋老先生非要打内战。如果不打内战,大家不是相安无事吗?”

张老的这段话,透出了熊向晖做人做事的态度,他首先遵守的是民族大义,是信仰,其次才是小我,是人与人之间的恩情,友情。他做事非常有分寸,知进退,这不仅是周总理用他的原因,也是胡宗南愿意信任他的原因之一,抛开政治立场,胡宗南对熊向晖也是有知遇之恩的。

据说每次给军中重要人物回信、写稿,都是熊向晖执笔,胡宗南看完基本不用改,并且相当满意。这也说明熊向晖对胡宗南有深入的了解,二人能达到神识相通的地步。胡宗南对他的信任度也是极高的。

熊向晖回忆,有一次胡宗南和白崇禧一起去西安视察,由他和机要秘书谢和赓跟随,没想到的是,谢和赓也是一枚安插在白崇禧身边的“闲棋冷子”,但在当时的情况下二人均不知情。他们一起在一个雨夜留宿在一个老乡家,老乡家里相当贫穷,连像样的粮食都没有,只有点山药豆,他们用稻草烤来吃了。

那一夜胡宗南问白崇禧:“我们与共产党斗,能不能斗得过共产党?

白崇禧说:“我们是搞上层,共产党搞下层;上层我们占优势,下层共产党占优势,上层人少,下层人多。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7)

他们二人的这段对话,让熊向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人民才是当家做主的大人物”这句话,国家是人民的国家,这句话就是真理,连白崇禧胡宗南这样的人都不得不承认。第二天临走,胡宗南给了那家老乡400元钱,并同着白崇禧说:“老百姓这样穷,不革命怎么行!”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让熊向晖认识到除了各为其主的意识形态不同外,胡宗南本性并不恶劣。也正是因为熊向晖了解胡宗南的为人,这也为他日后的工作做下了很好的铺垫。做特工最稳的就是能摸着老虎的脉走,这一点熊向晖做到了。

胡宗南闪击延安,熊向晖冷子启动,冒死传递情报,险中求稳以智取胜。

1943年5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突然公开宣布《解散共产国际的协议》,这让蒋委员长看到了一丝希望,他密电胡宗南,认为此时正是趁共党内乱,趁机袭击的好时候。他要胡宗南闪击延安,一举攻占陕甘宁边区,限6月底完成部署,并要求行动绝对保密。

对于胡宗南与蒋介石之间的密电与战略部署,熊向晖获悉后,考虑到该是自己这枚“冷子”启动的时候了,他冒死找到了组织,将“闪击延安”的部署情况以密电的形式,从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迅报延安。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8)

1943年7月,朱德同志接到电报后,明电胡宗南:“自驾抵洛川,边境忽呈战争景象。道路纷传,中央将乘国际解散机会,实行剿共。我兄已将河防大军向西调动,弹粮运输,络绎于途,内战危机,有一触即发之势。当此抗战艰虞之际,力谋团结,犹恐不及,若遂发动内战,必致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之大业,而使日寇坐收渔利,陷国家民族于危亡之境,并极大妨碍英美苏各盟邦之作战任务。”

熊向晖收到这份电报,自己心下一惊,他心知这会暴露“内奸”,但仍然硬着头皮给胡宗南念了两遍,胡宗南第一反应是谁泄的密?这仗还打不打?

熊向晖此时心里早有打算,运用以智反智的策略,为胡宗南从大局分析,强调此次的行动是高层密电,知道的人很少,一定是有间谍混进来,因此必须彻查清楚,才好向上面交代。

胡宗南找来了特务头子刘大军,并封锁了此战是否开战的任何讯息。与此同时,胡宗南内部高层会议召开,并未回避熊向晖。会议上参谋长们各抒己见,有的人主张打,有人主张缓,最后胡宗南做结论,认为不可坐以待毙,应为委座分忧。但对于自己眼下兵力粮草的状况,胡宗南再清楚不过了,因此他认为此时不该轻举妄动,还是应以“东御日寇”放在第一位。因此他提出罢兵,但必须彻查间谍。

胡的意思很明显,既要安抚委座,也不能在此时,形势大不利的情况下发动进攻。恰好7月10日,周总理来访,熊向晖这才得以抽出15分钟的时间,把胡宗南的抗战意图,简明扼要地向周总理说了一遍。

总理临走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只提几句,对党要忠诚,对敌要狡猾;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大不抓小,注意战略动向,主要着眼保卫党中央。”说完周恩来又紧握了一下他的手,摇了摇说:“我不送你,胜利后见。”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9)

见到周总理的熊向晖百感交集,但内心升腾着更坚定的信念,那就是“胜利后见”。几天后胡宗南继续召开了紧急会议,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熊向晖写了一封字条传递给周总理,在熊向晖的情报工作传递下,第三次打延安的反共高潮也顺利地被压了下去。当胡宗南带着部队赶到延安根据地时,毛泽东一行人已经及时撤走。

1945年,豫西日军代表第十二军司令官鹰森孝投降。胡宗南被蒋介石晋升为上将,颁发了胜利勋章。这一次胡宗南兴高采烈地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保送熊向晖去美国留学。因为此次的抗日美国盟邦给了他巨大的援助。

熊向晖接受了这个建议,回家后他告知自己的未婚妻,同济大学医科学生谌筱华,为了让自己的潜伏任务继续下去,他向组织推荐了未婚妻,王石坚经过同她长谈,批准了她参加党内工作。

王石坚被捕,熊向晖暴露,命运有惊无险,后半生归国主持国内外交。

1947年10月初,熊向晖通过《纽约时报》得知中共地下电台在北平、西安被破获,抓了不少人。妻子来信告诉他,这次被捕的名单里就有王石坚,她很担心熊向晖,此时他已经在美国俄亥俄州攻读硕士学位。

在美国,熊向晖只是顺便帮助王石坚主办的《新秦日报》写“旅美通讯”。这个结果一出来,熊向晖的身份明显暴露了。但此时国民党气数已尽,胡宗南虽然很愤怒,却也无力回天,反而摆出一副解甲归田的模样,于40岁之际与自己的女学生闪婚,从此不问政事。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10)

而熊向晖的命运也相当传奇,在一路有惊无险的颠簸下,他终于于1949年回到祖国,周总理一行人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了他,一进门总理指着在座的客人问:“都认识吧?”

原来此行有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国民党当局原派的和谈代表。张治中上来就说:“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

总理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

结语:

熊向晖的一生,惊险而又传奇,让我不由得想起柳云龙最得力的佳作《风筝》。剧中的六哥、军统头子“郑耀先”、后来有身份无法证明的地下工作者“郑耀先”,何尝不是熊向晖这些人的缩影。他们才是时代中最伟大的隐秘者。

风筝六哥被暗杀疯狂报仇(疑似风筝六哥原型)(11)

熊向晖是幸运的,他最终得以证实身份,回到祖国,继续报效国家。这才是让我们最欣慰的结局。熊老后来在周总理的安排下,成为我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以周总理助手的身份开启长达20余年的外交生涯。

1991年1月熊老应中央文献研究室邀请,为纪念周恩来总理去世15周年写下了《地下十二年与周恩来》,此文发表后在海峡两岸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熊老过去在国民党胡宗南部去了台湾的袍泽纷纷来大陆看他。由此写下了上述传奇而不朽的篇章。令人可敬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