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茶叶被奉为“国饮”,但很多人对茶叶的了解依然停留在绿茶、红茶、普洱茶。除了铁观音、龙井等少数靠炒作火起来的茶,很多人茶小白连六大茶类都分不清楚。

是什么原因导致茶入行门槛高?

喝茶到底该不该入行?

应该学到什么程度?

选错茶叶行业了:入行的门槛到底(1)

本期讨论目的,从品类、价格、地域、专业知识等方面探究茶的入行壁垒,拒绝繁文缛节,让喝茶变得更轻松、更惬意。

本期联邦调茶局主题

喝茶的门槛到底“高不高”?

选错茶叶行业了:入行的门槛到底(2)

FTI情报全纪录

(根据与会人员发言整理)

葭萌

大家当初是怎样入的茶圈?

黄大

茶圈,我们讨论时应该有个定位,就是非茶行业从业者的喝茶人。

马文东

我正式入茶圈,是去做市场总监。职场的茶圈,跟传统的茶圈还不一样。我就是瞎喝的那种……

贺志江

哈哈,都是从瞎喝喝进圈里来的,希望更多人进圈看看。

吴建丽

入茶行业是因为北京的水,误打误撞。但懂不懂茶跟喝不喝茶没关系。

贺志江

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门槛并不高!只要会喝水,就可以进茶圈啊!然后边喝边学就可以了!

书法圈行吗?歌唱圈行吗?画家圈行吗?

郭军建

讲得好!

吴建丽

茶这圈的分卖茶的,买茶的,喝茶的,玩茶的,有门槛的当属玩茶的吧?

邵景峰

喝茶几十年了没进圈,圈子在哪里?喝茶不就是喝水吗?

孙静怡

现在茶行业有这么一个怪象,一帮人不停地在地上画圈圈,一帮人不停地倡导出圈,神仙打架……

刘韡

想聊这个话题,是因为虽然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喝茶了,但绝大多数至今没进过茶店,由内向外看确实没啥门槛,但是多数年轻人还是被各种所谓的喝茶规矩阻挡。

我一个朋友把茶店都开到菜市场了,上次聊天居然说,我都在菜市场卖茶了,但大部分人还是不敢进,只是门口看看。

吴建丽

一个人能影响的就是自己身边的人,做人的规矩就是喝茶的规矩,没必要在弄出那么多的事出来。

葭萌

很现实的说,现在年轻人不爱喝茶,是因为茶太复杂。大家可以说说,茶小白入圈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

向兵

小白遇到的问题就是茶规矩!遇到的第一个人,如果特文化,特爱显摆教,想教人家点道道的,那这小白只能吓到脸白了。

贺志江

茶是文化载体、是文化媒介。喝茶的规矩还是要讲的。

马文东

茶规矩只是一方面。比如“开张吃三年”,好多人以为茶是暴利行业。

向兵

另外选购,新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选购。

贺志江

这个对,选购本来就不是新人能做的事。

向兵

这个选购,还真跟新人进圈有关系。有些从业者看新人不懂,就想杀猪,杀的整个行业都青黄不接。

黄大

茶一直宣传治癌,然后又说会致癌,自己打自己,茶就是这样,左手一个胡萝卜,右手就给自己一棒子,说隔夜茶不能喝容易滋生细菌,茶不是可以杀菌的吗,怎么会生菌?新手大概都会被这样的问题困扰。

张赛

我觉得喝茶和品茶应该严格区分开,喝茶不要讲“品”的概念,要不越喝越玄乎。想把茶喝明白,结果是越喝越不明白。可以说是一门单独的学科了,要用心钻研。

贺志江

@张赛 喝和品都是可以的,看你追求的是什么?

张赛

大家有没有觉得,茶叶鉴别成本很高,茶的口感、颜色、汤色、汤感区别很大,各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消费者很难建立标准和识别印象。

要把一款茶喝出个标准口感,得砸上千块钱。

贺志江

估计不止这个价。

吴建丽

茶在北方是奢侈品,很正常。

贺志江

茶从来就是一个学科,就像吃饭的和做饭的。吃饭很简单,爱吃就行,但有些人吃饭,非要知道怎么做,肯定就难了。

吴建丽

看您追求什么,您要把他当着生活必需品就简单很多。

孙静怡

最近我的一个90后的朋友要见家长,问我送什么茶,我都好奇他怎么会有送茶的意识?

邵景峰

烟、酒、茶是传统随手礼的必选品。

贺志江

@孙静怡 北京的送礼和接待场景,一个人一年最多消耗三五斤。

吴建丽

茶的饮用价值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茶的营养价值提升了我们的健康水平,茶的文化价值提升了我们的人格魅力。

贺志江

就想喝茶,知道有什么茶,知道如何泡更好喝就可以了。

张赛

然后就得研究器皿和水温啦!还得花钱学习,哈哈。

贺志江

不一定,学茶纯属兴趣爱好。

吴建丽

喝茶纯粹是个人的事,是喝出来的一份感觉,喜不喜欢自己的味蕾说了算。

葭萌

吴老师说的是。但是年轻人从众,如果卖茶人引导不好,容易让人觉得茶文化太深。

吴建丽

正因为人有从众,才不要过分的去强调什么茶什么茶,先人手一个茶杯喝起来再说。

荪艳

深入学习茶文化还是从认识茶开始,喝就是第一步。

张赛

买茶不方便。茶城等销售渠道过于集中,茶馆又缺失,买茶只能亲自跑马连道。

吴建丽

买茶其实还是很方便的,有好多买茶的渠道,现在外面的茶叶店也很多。我觉得主要是媒体。在很多的时候起到的作用不是很好,尤其是主流媒体。他们都在宣传高大上的东西,让人望而却步。

邵景峰

耐存放类茶的功效现在都是口口相传,等科学报告明确解释茶的好处,等中国茶标准成为世界茶标准,等我茶人能在销售时明正言顺说,健康、养身、祛湿、减肥、润肠、抗衰老、调理肠胃的时候,这点茶世界人民会买单的。

向兵

有没有什么方法,让大家都简单一点呢?

贺志江

我经常跟茶友说,如果不懂茶,怕上当就去买品牌的、大厂的、知根知底的,尽量不要从网上买。

荪艳

而且大品牌的不一定贵。

吴建丽

小媒体的影响力不行,我们在这儿讨论这些话题,都没有一个主流媒体说一句话起的作用大。

邵景峰

最近有人给宠物用减肥茶了……

孙静怡

年轻人还真是愿意在宠物身上花钱,不可估量的花。

葭萌

回到正题,大家认为喝茶到底该不该入行?该的话应该到什么程度?

刘韡

个人感觉受各种茶文化的炒作,把喝茶这个事搞得太朦胧了,都是农作物怎么就不能像吃饭一样呢,我觉得茶馆什么时候生意好了,茶业必繁荣,想喝什么品质的茶,就能享受到什么品质的服务,让喝茶像吃饭一样简单~

张赛

我觉得茶确实跟饭一样,有南北差异,也在打架。可能是互联网这几年把各种类的茶放大了,大家不自觉开始找特点,特点多了鄙视链就多了,就复杂了。

网上流传的普洱圈子专属鄙视链:喝号级茶的鄙视喝印级茶的;喝印级茶的鄙视喝中期茶的;喝中期茶的则鄙视喝新茶的。

荪艳

我觉得茶叶的历史、栽培、制造、贸易以及社会、艺术各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总结,对于以次充好的茶我们可以主观的去评判,但是对茶的认知应该还是要从喝开始,然后去认识它,了解它。

建丽

如果真正茶行业的人,能把茶看的再简单一点儿就好多了。比如说像一条鱼,它可以清蒸,也可以红烧,还可以油炸。茶不也就是这样吗?因为它的加工方法不一样,所以才出现了什么六大茶类几大茶类,过分强调这些对于消费者并没有太多的好处。

杨懿

@吴建丽 哈哈,我有时候也会这样给我的学生解释,拿鱼举例子。

吴建丽

我觉得对于茶小白来说,喝茶第一可以健康,第二有很多好玩的。根据口袋里的钱购买适合自己喝的。

葭萌

大家有没有觉得茶产业目前是生产端指导销售端,去产地化才是大茶企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向兵

其实也不是生产端指导销售端,而是市场指导营销,营销指导生产。当下什么最赚钱,大家就做没什么,跟风生产,几次红改绿、绿改红,就是这样。现在好多了,出现了很多坚守自己特色的品牌。

葭萌

大家在茶叶推广或者吸纳小白入圈时,还遇到过哪些现实问题?

张赛

我遇到过,理解茶圈术语很难的。两颊生津、水味、回甘、锁喉(挂喉、顶喉咙)、喉韵、高香、蜜香、陈香、闷气、高火味、堆味、粗老、露筋。

马文东

喝茶时候,第一泡是不是倒掉不喝?

孙静怡

没有绝对。

张赛

如果是礼节性的,为了干净,可以倒掉。

刘韡

看来这喝茶第一步就各有各的观点,足以说明第一泡倒不倒并不重要。

马文东

我觉得茶企要修炼内功,注重品质和品牌,宣传上注重线下场景的渗透和打造。

黄大

对,茶的场景消费做的太单薄了。其实空间好搞,比较难的是,内容的持续输出,当然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葭萌

感谢今晚大家的讨论,虽然是圈层化的讨论,但是大家都观点基本统一,相信未来茶会更接地气,茶行业会越来越好。

选错茶叶行业了:入行的门槛到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