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的名称,从古至今不变的很少,也有几个城市从古至今只有一个名字,这是否与它们的名字包含在一个成语中有关,不得而知。这也算是一种文化现象吧。

古代成语故事三个字(国学知识三城市)(1)

邯郸学步

这是出自《庄子·秋水》的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燕国寿陵有个青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人走路的步法很优美,便不远万里来到邯郸学习步法。到了那里,他发现人们走路的步法的确比寿陵的要好看多了,于是就跟在人家后面模仿。但是,他总觉得自己学得不像,于是就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想来想去,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太习惯原来的步法了,便打算放弃原来的步法,另起炉灶,完全照邯郸人的步法走路,这就是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可是在走路时,他既要考虑上身如何摆动,又要考虑如何移动手脚,甚至还要计算移动的距离和摆动的幅度。结果,每走一步都累得满头大汗,却仍然学不会。最后,他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都忘掉了,只得爬回了寿陵。后人用邯郸学步的意思和故事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古代成语故事三个字(国学知识三城市)(2)

洛阳纸贵

在西晋太康年间出了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叫左思。在左思小时候,连他的父亲都嫌他身材矮小,说话结巴,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左思不甘心受到这种鄙视,开始发愤学习。当时流行东汉班固和张衡吟咏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分别写成的的《两都赋》和《两京赋》。左思看出了其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从此,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他闭门谢客,开始苦读苦写。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和皇甫谧读后,感慨万千,大力推荐,自此名声大噪。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洛阳纸贵”一时成了佳话。

古代成语故事三个字(国学知识三城市)(3)

赤壁鏖兵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率军南下,打算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九月,曹军进占新野。这时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八十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原来依附刘表,屯兵樊城,这时仓促南撤。在当阳长坂被曹军打得大败。退军途中,刘备派诸葛亮前去会见孙权,说服了孙权结盟抗曹。孙刘联军共约五万人溯长江西进,迎击曹军。十一月,双方对峙于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36公里的长江南岸)。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但是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周瑜急得病倒在床上。他的心思被诸葛亮点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一天夜里,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风助火势,火借风威,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当时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赤壁”由此得名。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微信号搜索:中华诗文学习,主编shiwenxuexi

来稿请投:shiwenxuexi@163.com

欢迎读者朋友以个人名义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用于商业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