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一大早,和朋友一行七人驱车来到内蒙古土右旗美岱召镇,探访感受土默川草原历史文化,亲闻那藏传佛教的薰香,目睹大雄宝殿古色古香的壁画瑰宝,遥望阴山上宝峰舍利白塔,徒步绕行维修一新的皇城城墙,记录下点点滴滴,留做美好回忆,同时与向往美岱召的朋友们参考、借鉴、讨论、共享。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1)

美岱召文保碑

明代建筑美岱召庙集聚汉、蒙、藏式建筑之精华,是国内外知名的观光旅游胜地,美岱召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美岱召因此也被誉为大明金囯皇城,草原黄教第一寺。美岱召依山傍水,是仿中原汉式,配合蒙藏风格而建的。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2)

美岱召文保碑记

美岱召位于呼包之间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境内,西距包头市约50公里,东距离首府呼和浩特市100公里,京藏高速公路北侧,呼包高速公路、110国道和京包铁路横跨境内,交通尤为便利。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受封顺义王,在土默川上始建城池,万历三年(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明朝廷赐名福化城。西藏活佛迈达里胡图克图来此传教,所以又叫做迈达里庙,迈大力庙或美岱召。它是内蒙古第一所藏传佛教寺庙,也是塞北草原上堪称一绝的既有城也有寺的城池,是"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3)

美岱召城门.泰和门

美岱召在研究明代蒙古史、宗教史、建筑史和美术史方面有着极大的价值。作为大明金国"都城",是阿拉坦汗和夫人三娘子的"皇城",又是喇嘛教传入蒙古时期的一个重要弘法中心。

进入美岱召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岱召博物馆,也是最具特色的建筑,从空中鸟瞰,整个建筑群就是一朵盛开的曼陀罗花,其建筑形成在全国实属罕见。情感师太亦舒最早期著名小说《曼陀罗》中讲,女人就是一朵曼陀罗,美丽动人却带有剧毒。当你被她吸引,忍不住要靠近,你越靠近她,越被她迷惑,最后只能像失去知觉的虫子一样,从曼陀罗美丽的花叶中坠落。这仿佛是一种暗示,暗示着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爱情故事? 曼陀罗被称为藏传佛教的灵洁圣物,只有天生的幸运儿才有机会见到她,见到她能给人无止息的幸福。因佛法修的是清心观世界,寡欲走红尘,手中无物,万相皆空,所以在很久以前,这无蕊的花就被人们看作神的化身,象征着空心、无心和安心。阿拉塔汗和夫人三娘子笃信佛教,兴建归化城,归化城又名召城,也叫三娘子城。这其中的奥妙令后人遐想连篇?!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4)

美岱召城门匾额

美岱召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整个城池略呈长方形,城墙高约4米,周长681米,四角建有角楼。南墙正中开设城门,并还有城楼,城门上嵌有明代扩建寺庙时刻的石匾额,上题"泰和门"。供着佛像的殿堂就在城内,山门匾额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之句,落款为"大明金国",印象深刻,感觉它很特别,很有个性。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5)

方框里的字迹【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

站在皇城城墙上,遥望美岱召后面大青山半山腰上的宝峰山,上面高高地耸立着一座醒目的舍利白塔,白塔里祭有阿拉坦汗的骨灰。据相关资料介绍:作为一代枭雄的阿拉坦汗去世后最先是土葬,后来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来内蒙古草原讲经时,起出了阿拉坦汗的尸骨,进行了隆重的火葬仪式,并在宝峰山上建塔安置骨灰。我想,现在看到的宝峰舍利白塔应该是近年在原址上重新修葺的吧,太宏伟壮观了!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6)

大青山上的宝峰舍利白塔【安放阿拉坦汗的骨灰处】

此次参观最重要的是看壁画,未来之前早有耳闻,美岱召壁画是本召的一大特色,现存1650平方米,形象地描绘了明代蒙古政治、宗教发展状况,被誉为壁画博物馆。大雄宝殿内四周壁画从腰线部分一直到天花板,场面宏大,构图丰满,需仰视方能尽观。北面墙壁正中绘有释迦牟尼巨像,背景绘有释迦牟尼佛传故事画,如太子游北山、剃度出家、降伏魔女、得道成佛等,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富有人间情趣。感叹先人高超的绘画艺术和匠心独具的思维。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7)

敕勒魂简介碑记

在城内东北方,有一座垂歇山顶式建筑,叫"太后庙",亦称"三娘子庙"(钟国夫人庙),有些疑惑不解,为何没称忠顺夫人庙呢?庙内的檀香木塔,储放着三娘子骨灰。与王昭君一样,阿拉坦汗去世后,三娘子按古代北方民族遗留下来的"收继婚制"习俗,三次下嫁给阿拉坦汗子孙辈的顺义王,维系了土默特部长达40年的安定局面。明廷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封她为忠顺夫人。仿佛一下子明白了钟国夫人与忠顺夫人庙号称呼的不同,彰显了立庙者对三娘子的尊崇。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8)

阿拉坦汗与三娘子石雕像

在城内东南角,就是在"三娘子庙"前的不远处,还有一口明代古井,也叫阿拉坦汗井,1985年建亭,现井深8米,用辘轳绞盘绞出的井水甘凉清冽。

史料记载,美岱召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所建的部落王城到皇城,距今已有480多年。1556年美岱召成为蒙古金国都城,1572年(明穆宗隆庆六年)库库和屯(今天的呼和浩特)破土兴建,1575年(明神宗万历三年)库库和屯建成,明朝名之为归化城。明朝给美岱召赐名福化城,福化城和归化城一字之差,体现了明朝执政者对国家统一的美好意愿。1580年阿拉坦汗在库库和屯城南建寺伊克召,明王朝命名为弘慈寺,即今天的大召寺,也称银佛寺,这一年,阿拉坦汗病重,其部下欲费佛杀僧,被阿拉坦汗严行禁止,1581年(明神宗万历九年)十二月十九日,阿拉坦汗病逝,享年75岁,1582年春天,明廷特派使节携带名贵极品来美岱召皇城吊唁。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阿拉坦汗之子黄台吉袭汗位。

阿拉坦汗历史(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皇城美岱召)(9)

美岱召西侧皇城南北城墙

再介绍一下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与阿拉坦汗同处于一个时代。万历皇帝就是北京昌平明十三陵之定陵的主人,他的墓葬在学者郭沫若的建议下开发的,现在可供游人参观。特别介绍的是,万历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8年,有30年不上朝。由此可见,万历皇帝生逢其时,继位不久,罢免前朝遗留权臣高拱,倚重和信任、并重用首辅大臣张居正,天下虽不是盛世,也可谓天下相对太平。

1608年,蒙古金国都城东迁归化城,美岱召遂改建为寺庙,美岱召城寺合一,政教一体,人佛共居。这里曾是明代蒙古草原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中心,也是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

游览美岱召就要读懂它的故事,那就是读懂顺义王阿拉坦汗与夫人三娘子的故事。美岱召的创建者阿勒坦汗,是成吉思汗的第十七世孙,是继其祖父达延汗之后蒙古草原上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蒙古金国建立后,他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最为重要的是实现了与明朝之间的通贡互市。所谓通贡互市,通贡是边疆少数民族与中原王朝保持联系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含义。政治上,它表示少数民族臣属于中原王朝,也是封建王朝笼络亦或怀柔少数民族的有效手段;经济上,它是一种官方贸易。与通贡相联系的就是互市,它是更大范围的民族间的贸易形式。

同处于一朝的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如果说一个皇帝比较昏庸,且不管朝堂政事的话,朝堂之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权臣,代替皇帝处理政事。就比如说明熹宗他因为迷恋做木匠活,就把全部的权力都交给了他所信任的宦官魏忠贤。原以为明熹宗这样的做法就已经非常奇葩了,但是万历皇帝还要比他更为过分,据说他在位四十八年竟然有三十多年都从没有上过朝。但是让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他既然这么多年没上朝堂,为何在位期间,却没有出现过权倾朝野的权臣呢?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万历皇帝他之所以还能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跟以下这几点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首先就是万历皇帝他有一个好帮手,而这个人也就是在历史上比较有名的首辅大臣张居正。据说在万历皇帝年纪比较小的时候,就一直是由张居正来代替他处理朝堂政事的。而且在张居正掌权期间,明朝经济发展也是有着比较大的提升。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也是表现出了比较强硬的态度。那个时候国家发展还是好的,这也为万历皇帝执政期间国家一帆风顺,奠定了比较重要的基础。因此张居正深受万历皇帝的信任与倚重,再加上张居正在文武百官,以及老百姓的心中都有着比较高的威望,也正是因为有张居正的存在,也根本不会出现权倾朝野的重臣。况且张居正他本人还是一个非常忠心的臣子,他也是绝对不会允许,臣子祸乱朝政的现象发生。

蒙古草原上有了40年的和平,归化城经济发展,空前繁荣,老百姓为了歌颂纪念阿拉坦汗和夫人三娘子,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归化城也称三娘子城,现在的托克托县的名称也是来源于阿拉坦汗义子妥妥的音译,阿拉坦汗委派义子妥妥治理东胜卫城期间,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当地老百姓同样把东胜卫城称作妥妥城来纪念,托克托县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明末清初,归化城也称召城,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之称,美岱召属于八小召系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