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养殖技术和方法(通过观察母鸡判断鸡病)(1)

在饲养雌性斗鸡中,最容易观察到的是鸡的粪便,鸡的肛门附近,看到蛋的状况,根据这些观察到的情况,可以及早发现母鸡是否已经得病。有些对于公鸡亦然。

一、肛门和泄殖腔异常

斗鸡的肛门是粪道、尿道和生殖道的共同开口。肛门内是泄殖腔,是直肠最后扩大部分。健康产蛋母斗鸡肛门呈白色,湿润而松弛。低产或休产期母斗鸡,肛门色泽淡黄,干燥而紧缩。肛门和泄殖腔若出现异常,则是疾病的标志。

1、肛门周围有炎症、坏死和结痂

常见于泛酸缺乏症。肛门周围肿胀、覆盖有多量黏液状蛋白分泌物,见于前殖吸虫病、卵黄性腹膜炎。肛门肿胀、有石灰样粪便封肛,则见于雏斗鸡白痢病。肛门突出或外翻,黏膜充血、肿胀、变色,临床上见于泄殖腔脱垂和啄肛。

2、肛门周围有稀粪玷污

一般见于副伤寒、溃疡性肠炎、慢性鸡白痢、新城疫、大肠杆菌病、副黏病毒病、细小病毒病以及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腹泻。

3、泄殖腔黏膜充血或出血

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引起的泄殖腔炎症。泄殖腔有假膜结痂或溃疡,则见于葡萄球菌病。泄殖腔黏膜肿胀、充血,且肛门周围组织溃疡,多见于隐孢子虫病、前殖吸虫病和慢性泄殖腔等。

斗鸡养殖技术和方法(通过观察母鸡判断鸡病)(2)

二、粪便异常

粪便是饲料在消化道内经消化吸收后通过肛门排出体外的残渣。斗鸡的粪便分为小肠粪和盲肠粪。若粪便出现异常,则与某些疾病有关。

1、粪便稀、呈青绿色或黄绿色

多见于新城疫、斗鸡住白细胞虫病、禽流感、副黏病毒病等,也见于慢性霍乱、伤寒、默氏杆菌病、肉毒梭菌毒素中毒和衣原体病等。粪便稀、呈灰白色,并混有白色米粒样物质,则 的为绦虫节片,常见于各种绦虫病。

粪便稀、呈淡黄色,则见于盲肠肝炎。

粪便稀、呈水样白色,常见于传染性法氏囊病、初期的斗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也见于因斗鸡闷热突然饮水量增多所致。

粪便稀,混有黏稠半透明的蛋白或蛋黄,常见于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和前殖吸虫病,也可见于新城疫等。粪便稀并混有小气泡,可见于维生素B2缺乏症,也见于感冒受凉而引起的肠内容物发酵等。

2、粪便呈稀软并混有暗红或紫色血黏液

多见于球虫病、线虫病、也见于盲肠肝炎、霍乱、伤寒、副伤寒和出血性肠炎。

粪便呈血水样,则多见于盲肠球虫病和磺胺药中毒、呋喃丹中毒、敌鼠钠中毒等。

3、粪便稍软,且排出量多,周围带水

见于消化不良,饲料中麸皮或豆饼量高,或长期缺乏沙砾和食盐等。如粪便呈乳白色奶油状,常见于鸡内脏型痛风、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钙磷比例失调或使用磺胺药过量等。

斗鸡养殖技术和方法(通过观察母鸡判断鸡病)(3)

三、蛋外观变化

1、蛋外观出现异常

如薄壳蛋、软壳蛋、裂纹蛋、砂皮蛋、皱纹蛋等,一般常见于笼养产蛋斗鸡的疲劳症、骨软症以及热应激综合症,也见于某些传染病和其他营养代谢病等。

2、血壳蛋

常因蛋体过大或产道狭窄所致,也见于母斗鸡维生素K缺乏症,引起卵巢破裂出血,血块随卵子下行被蛋白包围所致。

3、出现小蛋黄,甚至无蛋黄

一般见于饲料中黄曲霉素超标,也见于某些病毒性传染病,由于病毒严重感染输卵管上部所致。

4、粉皮蛋

即蛋壳颜色变淡或呈苍白色,临床上见于产蛋斗鸡感染新城疫或禽流感等病毒。也见于受应激后,影响蛋壳腺分泌色素卵嘌呤的功能所致。若出现无蛋壳的蛋,则见于卵黄性腹膜炎,或因内服四环素药类物而影响壳形成,也见于母斗鸡产蛋时急性应激所致。

斗鸡养殖技术和方法(通过观察母鸡判断鸡病)(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