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

文 土卫六

取厕纸刷脸,是为了环保;

小区进门刷脸,是为了安全;

进动物园刷脸,是构建智慧城市的需要;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2)

刷脸就是智慧城市,难不成我们的城市之前都是“智障”吗?/图虫创意

刷脸付款,是为了让支付更加便捷;

售楼处刷脸,是为了区分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到位的服务……

总有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让我们“出卖”自己的面部。

这些服务商言之凿凿不会上传信息,更不会造成信息泄露。可每当那些一张仅售3分钱、5分钱的人脸信息泄露出来时,言之凿凿变成了啪啪打脸。

啪啪打脸之后,人脸识别继续“故我”,以各种名义逐渐侵占我们的生活。个人的隐私的卑微反抗,显得无力而无奈。

人脸识别,连你的拉撒都要包办了

2020年进入最后一个月,关于人脸识别的新闻热点突然多了起来,光是“人脸识别厕纸机”就上了两次微博热搜。

12月6日,东莞城管发布通报,为在街边厕所使用这种厕纸机表示道歉。东莞城管称,已协调终止使用该设备,改为常规方式免费向市民提供纸巾。此前,曾有大量民众举报,认为这种厕纸机会造成人脸信息隐私泄露。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3)

东莞城管致歉,值得肯定。/@东莞城管微博

就在这件事过去不久,广州海珠湖公园又因为这种厕纸机上了热搜。当时海珠湖公园的态度比较强硬,称没有接到投诉和举报。生产这种设备的公司也声称,“机器没有网络功能模块,会自行删除照片”。

我当即就去海珠湖公园走了一遭,发现厕纸机前有不少老年人在体验围观,人群中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

有一位大妈个子不够,还从旁边搬来一块砖垫在脚下才能刚好看到镜头。看着一条长长的纸巾从机器里滑了出来,大妈嘴角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4)

这家公司的取纸机已被使用接近3亿人次。/土卫六摄

我观察了差不多半小时,发现体验这款机器的,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看到之后大多会选择绕开,使用自己携带的纸巾。

随后,我打电话询问海珠湖公园工作人员,“为何要设置这样的厕纸机,担不担心隐私泄露?”工作人员这样答复:“设置这款机器的初衷是为了响应国家环保的政策,机器投入一周以来,我们公园每天的用纸量少了一半。投诉的事情不担心,我们很少接到投诉。”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5)

人脸识别厕纸机投入使用后,传统的纸巾筒已经空空如也。/土卫六摄

我又打电话采访了厕纸机的设备商,对方回答:“我们的设备已经做了4年多,是国家许可的,并没有违规。而且你设置取纸的间隔是多长时间,它就会在这个时间内删除人脸信息,不会造成隐私泄露。”

但我在这家设备商的一份产品介绍上,却清晰看到产品规格参数内显示“联网:4G”。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6)

此前,IT时报的记者在采访这家设备商时,对方亦曾侧面映证其联网功能,“设备里存有4G流量卡,能把采集到的人脸信息等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上,但云服务器每隔9分钟就会自动覆盖数据”。

另外我还在多家其它人脸识别厕纸机的产品说明上,看到了关于4G、WIFI联网的表述,甚至有的厕纸机还可以通过后台“管理数据”。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7)

可连接平台查看设备数据,是指哪些数据?堂而皇之导出隐私信息?

说起来,人脸识别厕纸机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17年3月,第一台人脸识别厕纸机就已经在北京天坛公园试点安装。整整一年后,广州市花都区花果山公园正式安装了一台这样的机器。当时媒体的报道还颇为正面,标题是《“刷脸”取厕纸,纸用量减半》。园方表示,装上这款设备后,一个月能节约厕纸成本上千元。

纸巾浪费,确是乱象。有的人一扯就是一长条,用的却只有一点点,剩下的到处乱扔,实在不环保。手机扫码取纸,二维码容易被替换成挂马链接,窃取个人信息。刷脸取纸又可能造成人脸信息泄露……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8)

在节约和环保面前,还是信息安全事大。因为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就等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会有无穷无尽的隐患等着你。

人脸信息泄露,可以有多可怕

人脸信息比其它个人信息更为敏感。

人脸识别是生物特征识别中的一种,与指纹、虹膜等生物特征一样,人脸信息具有唯一性和不变性。与传统的数字密码相比,这样的生物信息一旦丢失,意味着用户再无机会“重新设定”。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9)

不像名字、住址、手机号码泄露,最严重也就是改名、搬家、换号,人脸信息泄露之后如果引发严重后果,难不成要逼人整容不成?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指出:“如果要获取我的指纹,我是知道的。指纹泄露后,别人并不知道这个指纹是我的。但人脸泄露后,马上就能知道是我,其他人都可以迅速锁定我。”

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生物特征,人脸信息还具有易于获取、获取过程无感化、与个人身份关联紧密等特性。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技术人士表示,“人脸信息与个人身份之间的关系可谓‘一目了然’,一旦建立其关联信息,风险很大。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0)

更严重的是,人脸信息一旦泄露,即便泄露信息的始作俑者被抓,你的信息已经留存在黑市,还在被继续层层转手,已然失控,无法挽回。

因为人脸信息涉及到身份ID认证,一张脸对应一个身份信息,如果一个人的人脸信息、身份证信息同时被不法分子获取,相当于实现了个人信息匹配,就有极大的可能性被冒用身份办理网贷、注册软件或网站、甚至解锁支付软件、精准诈骗等等。

据APP专项治理工作组等组织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六成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据央视报道,今年9月,广西南宁市好几位市民在和置业顾问韦远鹏完成刷脸认证后,房子当天就被过户出去,而且立刻被买家抵押给第三方。售房者们说,仅仅被韦远鹏一个人骗的受害者已经超过10人,受骗总额超1000万元。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1)

仅仅刷个脸,名下房子就没了。/新闻在线

这起案件和南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的“邕e登”APP有关。南宁推出这款APP的初衷是为了让市民在买卖房产的过程中减少跑腿,方便民众。但仅需刷脸即可过户的操作便利了市民,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操作空间。

在这件事之后,“邕e登”APP升级了刷脸模块,买方在第一次刷脸认证后,需要输入卖方手机收到的验证码,才可以进行第二次刷脸认证,且过程中还需要对着界面读“我已经知晓并同意办理二手房买卖业务”,才可以完成过户。

这不禁让我多了一层担心,“邕e登”的防火墙能抵挡住什么级别的黑客攻击?万一用户的声纹信息和人脸信息一起被盗取了怎么办?

2018年7月,浙江绍兴一名叫张富的大专毕业生,利用非法购买的公民个人身份信息,将相关公民的照片制成3D头像,通过某支付软件人脸识别认证。在他被查获的电脑里,警方发现了2000万条公民个人信息。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2)

被告人张某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10000 元;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5000 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四年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5000 元。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许多二手电商平台上,人脸信息贱卖到一颗鸡蛋的钱都不如。有的人甚至收集人脸合成淫秽视频,用于敲诈或者售卖牟利。

另外还有照片活化工具包,可以模仿人“眨眨眼”“张张嘴”。众所周知,这是目前使用普遍的人脸识别安全认证措施。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3)

人脸信息泄露,实在是太可怕了。如果滥用刷脸的歪风再不遏止,以后韦远鹏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到那时候再遏止,恐怕就晚了。

卑微的隐私,微弱的反抗

在人脸识别滥觞面前,敢于说“不”的第一人是郭兵。

2019年10月,因为不忿“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强制游客刷脸,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用一天时间准备了起诉状,去往法院申请立案。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4)

1年零23天后,2020年11月20日,这桩“中国人脸识别第一案”一审宣判:野生动物世界赔偿郭兵合同利益损失及交通费共计1038元,删除郭兵办理指纹年卡时提交的包括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信息。

郭兵胜诉了,他的胜诉却成为了一场“没有胜诉的胜诉”。因为,法院仅支持了删除自己照片在内的面部特征这一项,而主张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相关格式条款内容无效的四项诉讼请求,未得到法院支持。

最关键的是,一审判决后,野生动物世界依然沿用仅能通过人脸识别入园的格式条款。这使得郭兵胜诉的意义仅限于他自身,而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被晾在了一边。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5)

郭兵决定上诉,但他的抗争之路却没有得到多少支持。郭兵的同学朋友对他说:“郭老师我很佩服你,但是我们做不到,我们家里人不支持,必须要带小孩子去玩的,因为那个地方确实很适合小孩子玩。”

同样在抗争的,还有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劳东燕。据《人物》报道,今年3月,劳东燕发现,小区每单元的电梯里都贴上了通知,要求业主下载一个APP,录入人脸信息,用于门禁升级。

劳东燕和街道办、业委会展开了一系列博弈,对方先后拿出便捷、房价、安全三大理由,试图劝说劳东燕。但在她的坚持下,对方终于妥协,不愿录入人脸的居民,也能依靠刷门禁卡、身份证登记或使用手机APP回到自己的家。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6)

仅仅依靠个体的微薄力量,很难和庞大的系统做抗争。唯有公权力介入,通过立法和执法的手段,才能把人脸识别这头魔兽关在笼子里。

12月初,工信部发布《APP用户权益保护测评规范》和《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评估规范》,规定按“最小必要”原则,规范个人信息收集,其中就包括人脸信息。

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的是天津,12月2日表决通过的《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提到,“市场信用信息提供单位不得采集自然人的宗教信仰、血型、疾病和病史、生物识别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另外,最近由于“戴头盔看房”事件的发酵,南京市相关部门已经要求售楼处拆除人脸识别系统,保障购房者的权益。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7)

遍布售楼处的人脸识别系统,其目的在于帮助房企进行客户界定,即购房者是属于自然来访客户,还是中介渠道客户。进了售楼处,立马进行人脸识别比对,可以防止“飞单”和重复计算客户的来访渠道。

这样的做法方便了企业,却未曾告知看房者,已经侵犯了看房者的个人信息权益。

其实,许多欧美国家早已通过了人脸识别的相关禁令。比如,美国加州的奥克兰市议会投票决定,禁止该市市政机构在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警察部队也不例外。

公厕人脸识别纸巾盒(取个厕纸都要刷脸)(18)

我不是一刀切反对人脸识别,至少商用人脸识别的泛滥,需要得到遏止。/图虫创意

人脸识别泛滥的歪风,该遏止了。这不仅需要郭兵和劳东燕这样的公民挺身而出,敢于说“不”,更需要立法部门和执法机构深层介入,规范使用范围,加固信息安防。

不能再等了!

参考资料

[1]困于人脸识别|人物

[2]刷脸取厕纸?仅上海安装上万部|IT时报

[3]人脸识别刚要普及,怎么就被禁用了|差评

[4]十步一刷脸,如厕也困难|中国新闻网

[5]人脸识别深陷争议漩涡|券商中国

[6]“人脸识别第一案”:没有胜诉的胜诉|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