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孩子通过对于事物的好奇,想要找到正确答案,来不断地吸收与学习。对孩子而言,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游乐场,充满着许多他想不到的惊奇,等待着他去探索与发掘。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人本身有一种认识外界的倾向。当人遇到新事物,又无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处理时,内心便会产生一种认知上的不平衡,使人设法去同化和调适。这种认知上的不平衡,就会引起好奇心的产生,而迫使孩子必须去找出适当的解释,才能让他感到安心。但也正因为如此,孩子就会出现一直问不停、迫切想知道答案的情况,这不是孩子在捣蛋,而是孩子在学习上的特质。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1)

好奇心是最佳学习动力、好奇心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人类文明的原动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著名的心理学家哈利·哈洛说:“学习不是为了获得报酬,促使一个人学习最好的方式是激发其好奇心,引起自身的学习动机,让他会为了求之而去求知。”孩子对于事物常常都充满着好奇,只要看到不熟悉的东西,就会不停地询问、观察、碰触,从这样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并从中学习与创造。因此,千万不要因为一时觉得麻烦,就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2)

问不停的问题、孩子整天问不停,并非是他不愿意控制自己,而是受到内在动机的驱使所出现的行为。当孩子拥有的知识与实际状况发生冲突时,就会让他产生一种不协调的感受,因此他会觉得不安,一定要找到答案才能安心;正是这种不舒服的感受,让孩子不停地问问题,期望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越是故意去忽略孩子的提问,越会让孩子感觉有东西悬在心上而感到更不安,结果就会出现一直缠着爸妈问“为什么”的情况。很多时候,孩子虽然已经知道了正确的答案,但还是会不停地询问相同的问题,那是因为孩子希望通过爸妈回答的标准答案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常常会反复地询问几十遍也不厌烦,这时请不要因为一时的情绪,故意回答相反的答案,以免使孩子问个不停。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3)

孩子的注意力特质、孩子对于所有没见过的东西都会充满好奇,常常会东看西看,但就是不能专心地持续一阵子,常常才玩上手就想要换一个。孩子与成人的注意力特质有明显的差异,就像灯笼与手电筒。成人因为已经非常熟悉生活周边的各种刺激,因此可以将不必要的刺激隔离开来,就像一支手电筒一样可将光线聚集在一点,即可将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相对而言,孩子毕竟才刚刚开始学习探索环境,有许多不曾看见的有趣事物开始出现在身边,因此往往无法抑制自己的好奇心,对所有出现的新刺激都会去注意,就像一个灯笼一样四处发散自己的光芒。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4)

满足好奇心的发展、宝宝天生就很好奇,只是好奇心在不同年龄的呈现方式不同。在出生到1岁时,小宝贝最好奇的是自己的身体,用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拿到新东西,会先咬一咬、舔一舔、闻一闻,这就是他的探索方式。当孩子2岁时,会突然察觉到所有的东西都有一个名字且正逢语言爆发的关键时期,因此会开始出现“这是什么”的疑惑。当3岁之后,孩子就开始喜欢问“为什么”。因为他迫切地想要知道答案,并且从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满足其好奇心。但是,由于孩子还无法自己找出答案,所以就会常常缠着爸妈不放。大约要等到四五岁以后,孩子才会渐渐发展出自己寻找答案的能力。因此,为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爸妈要花上两至三年的耐心,等待孩子在各方面持续成长,以建筑自己的“知识墙”。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5)

英国谚语:“好奇害死猫。”确实孩子的好奇心经常使得爸妈很困扰,如不停地问问题、频频打断别人说话、乱碰触物品等。但是,孩子的好奇心却是最好的天赋,正因为对事物充满好奇,才会不停地学习。好奇心是人类创造的原动力,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这个变化快速的时代,很难想象过去我们使用的计算机软盘只有14M,现在随便一部电影的容量都要2G,即便是我们最常用的智能手机的容量也都是16G起。孩子未来生活的世界只会变化更快,因此孩子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学校中获得的知识,更要能应付未来生活的变化。让孩子对事物都充满好奇,有主动学习的动机,寻找答案的能力,正是我们身为父母可以帮孩子准备的一份礼物。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6)

第一阶段重视孩子的提问:孩子之所以问问题,绝对不是故意找麻烦,而是受到好奇心的驱使,因此重视孩子的提问,认真答复孩子的问题,是减少孩子提问最有效的方式。千万不要随口回答或敷衍了事,当孩子每次获得的答案不同时,就会再多问一次,以期望获得正确答案,结果反而导致孩子更爱问问题由于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因此解释时,请尽量简短而明确,以免孩子因为冗长的解释而误解你的意思,反而产生更多的疑问,当然就会问更多的问题。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7)

当爸妈手边有工作在忙时,也不必马上停下手边的工作立即响应孩子的提问。我们虽然鼓励孩子提问,但是也需要尊重他人,因此,不妨明确地请他等待一下,说:“妈妈现在手上拿着杯子,等我放到桌上再过来帮你的忙。”但是,把手上的事完成后,要记得你的小小承诺,立即陪伴孩子并鼓励他“很棒,很听话好好地等待”。千万不要一直将“好好好,我等一下就告诉你”挂在嘴边,但却从来没有做到,这样会使让孩子更坚持一定要马上知道答案。

第二阶段允许孩子有犯错的机会:因为好奇心,孩子会不断尝试许多新鲜的事物,并且自己动手来验证刚刚学到的知识,但却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看到妈妈将巧虎DVD放进播放器里面,就将自己仿画的巧虎DVD(纸卡塞进播放器,期望也可以看到巧虎,结果当然是被妈妈骂了一顿。当孩子充满好奇时,无疑也会增加他犯错的机会,这时应该帮孩子准备好安全的环境,将可能会导致孩子犯错的物品暂时收起来,而非一味地禁止孩子尝试。例如,给2岁的孩子看绘本时,可以准备纸质较硬的书籍,以免孩子在翻页时可能会不小心撕破。当孩子在尝试新事物时,在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有犯错的机会。千万不要在孩子第一次做错时就加以责备,这样反而会让孩子抗拒尝试而变得越来越被动。让孩子可以自由自在地尝试,且不会有担心害怕的风险,自然就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8)

第三阶段教导孩子如何找出答案:当孩子提出的问题爸妈也不知道答案时,请不要急着回答孩子,因为这正是引导孩子如何找出答案的机会。引导孩子跟着爸妈看书,通过书籍或绘本和孩子一起找答案,通过实际示范,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如何通过查询书本来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再碰到问题时,他就会开始学着爸妈的样子查资料。4岁以前,孩子的表达能力尚未成熟,有时提出的问题会含糊不清。这时不妨帮孩子将他的问题聚焦,把问题重新组合一遍,再请孩子跟着复述一次,通过这样引导的过程,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提问,同时也让爸妈更明白孩子的问题,更容易给予正确的答案。

要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要怎么应对孩子的好奇心)(9)

4岁以后,就可以通过反问孩子“你觉得是什么呢”“你觉得它像什么”等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有思考的空间;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孩子练习推理、猜测等找出答案的方式。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地将绘本或童书拿给孩子,让他尝试自己找找看,再带着他一起念出里面的内容。很快地当孩子想要知道答案时,就会自己去找出书籍来翻,只是可能还是需要依赖爸妈帮忙念出来。当孩子大约八九岁时,就可以自己阅读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