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立本

阎立本(约600~673)的绘画代表着初唐美术的水平。阎氏出身贵族。其父阎毗(563~613)为北周驸马,入隋后以擅长绘画、工艺及营建任将作少监。阎立本一直追随着唐太宗李世民,曾继其兄阎立德为将作大匠、工部尚书,高宗总章元年(668)升为右相。

今存传为阎立本的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等。

初唐代表画家阎立本(隋唐五代名画家你了解吗)(1)

步辇图 唐 阎立本 绢本 设色 故宫博物院收藏

《步辇图》卷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来迎公主受到太宗接见的历史事件。

画卷上共绘有13个人物,分两组,右部以唐太宗为中心,9名宫女抬着步辇,手执华盖、羽葆,簇拥而至。左边3人顺序排列,前面是宫廷礼官,中间是禄东赞,后面跟着一名译员。两组人物形成画面的两个重心,并以右部密集人物为主,唐太宗李世民是核心人物。他面相丰腴英俊,雍容大度,目光深邃,满含威仪,表情庄重,体魄魁伟,面对吐蕃使者,思虑着汉、藏和亲,稳定边陲的国家大事。

作者运用传统的对比表现手法是相当熟练的。为了突出唐太宗的至尊风度,作者安排了宫女加以衬托。首先从造型比例上形成对比:宫女们娇小玲珑、五官细小、身材修长,尤显出唐太宗的高大硕壮。其次从表情上形成对比:宫女们年轻可爱、顾盼生姿,反衬出唐太宗的深沉庄重。再从动与静上形成对比:几个宫女或抬辇或执羽、或躬背或昂头、或侧趋或正行,左摇右晃,姿态多样、表情不一,而唐太宗则正襟端坐于辇上。色彩上也形成对比:在红绿相间的宫服掩映中,太宗的褐黄色衣衫、黑色靴帽尤具庄肃之概。

《历代帝王图》,又名《古帝王图》,描绘了西汉至隋的13个帝王像,每一像均有题款。按顺序如下:“前汉昭帝刘弗陵”;“光武皇帝刘秀”;“蜀主刘备”;“吴王孙权”;“魏文帝曹丕”;“晋武帝司马炎”;“后周武帝宇文邕,在位十八年,五帝共二十五年”,“陈文帝,在位八年深崇道教”;“陈废帝伯宗在位二年”;“陈宣帝讳顼在位十四年,深崇佛法,日召朝臣讲经”;“陈后主叔宝在位七年”;“隋文帝杨坚在位廿三年”;“隋炀帝杨广在位十三年”。

初唐代表画家阎立本(隋唐五代名画家你了解吗)(2)

历代帝王图 (局部) 蜀主刘备像 唐 阎立本 绢本 设色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

初唐代表画家阎立本(隋唐五代名画家你了解吗)(3)

历代帝王图(局部) 晋武帝像

初唐代表画家阎立本(隋唐五代名画家你了解吗)(4)

历代帝王图(局部)隋文帝像

《历代帝王图》选取的13位帝王有暴君、庸帝、昏王、明主。每个帝王独立成一组,一般有两名侍者,其中陈后主只有一侍,而陈宣帝则随有10侍。构图表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立像,侍者在旁,一种是坐像,侍者穿插左右。对这种互不联系的并列形式,除在长卷限制的构图上寻求一些变化外,画家着力刻画人物个性的差异。作者善于选用特征性细节,尤其注意刻画面部五官的不同。作为共同气质,这些皇帝多少均具有“王者”风度,为了突出天子的与众不同,侍者们相应画得矮小,甚至于和帝王的高大不成比例,这是中国统绘画常用的手法。

初唐代表画家阎立本(隋唐五代名画家你了解吗)(5)

历代帝王图(局部)周武帝 陈后主像

初唐代表画家阎立本(隋唐五代名画家你了解吗)(6)

历代帝王图(局部)陈文帝像

《历代帝王图》中的侍者描写比较出色的是陈宣帝一组中的10个侍者形象。6个姿态各异的下人抬着行辇,左右两人执扇相随,他们有的闷闷地抬着辇杆,有的回顾内侍,有的面作苦色,也有的专心恭敬地侍候皇帝。辇后跟着两名侍臣,个性刻画很出色:一个严肃地望着眼前情景而陷入沉思,另一个年纪大些的显露愁容,似乎都在为国担忧。这人物变化多样,打破了全卷构图的呆板,实际上作者隐含了一种君臣百姓状况的象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