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爱乐之城(《La La Land》)一口气拿到14项奥斯卡提名。

没能顺势揽下小金人虽然遗憾,但导演达米恩·查泽雷(Damien Chazelle)还是凭借这部片,成为史上最年轻的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得主。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

实际上,在没被大众熟知之前,达米恩·查泽雷就已经显露出过人的锋芒。

单看他的早期作品《爆裂鼓手》的电影海报,已令人浮想联翩。

一个狰狞怒吼的人,一个融在阴暗色调里的人,一个巨大醒目的字眼WHIPLASH(鞭打),无一不在挑动着观影者敏感好奇的神经。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2)

他们分别担任什么角色?而WHIPLASH这一词,又意味着什么?

别急,往下看,这部拿下奥斯卡2个奖项、3次提名的影片,不会让你失望。

苦乐交织的寻梦之路

鸾翔凤集的一级音乐学院里,主角安德鲁不起眼且自卑。

相反的是,他的野心胜于周边任何一个人。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3)

正在为比赛招募乐手的一流导师弗莱彻,似乎识破了他这头蛰伏的兽,于是不久,安德鲁进入弗莱彻带领的乐队担任替补鼓手。

这一契机对安德鲁而言是一个极好的开端,仿佛想要的一切,就在一眼能望到边的尽头处。然而就在第一天,幻想的堡垒瞬间坍塌成一抔黄土。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4)

吹毛求疵的弗莱彻极度恶毒的辱骂他,毫不手软朝他砸椅子,甚至狠狠地扇他耳光,一下又一下……

浑身冷汗的安德鲁这才发觉,眼前的弗莱彻不只是难以多得的贵人,同时也是不折不扣的、来自地狱的撒旦。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5)

百分之九十九的正常人,这时早翻脸走人,不制造点舆论风波报复一番,恐怕夜晚都难以入眠。

但安德鲁没有,他属于剩余百分之一的“非正常人”。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6)

弗莱彻对他变态般的苛刻,他便对自己更加不可理喻的苛刻。

他发疯似的没日没夜练习,很快,握着鼓棒的虎口一次次血肉绽开。

鼓棒染上血的嫣红,双手血淋淋一片。可即便如此,练习室里的鼓声也未曾停歇……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7)

甚至在后来,他果断和心爱的人提出了分手,没留丝毫伤心的空隙,便转身继续苦行僧般的生活,只为了从弗莱彻身上获取一丝认可。

他愈发玩命,弗莱彻就愈发变本加厉。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8)

弗莱彻迫使他恶意竞争主力鼓手的高位,蓄意给他制造诸多的竞争对手,一次次让他陷入压力与焦虑的死局中。

危机被安德鲁和着血水一一下咽,终于在含金量极高的赛事临近前,他从在旁调音翻乐谱的替补,坐上了主力鼓手的位置。

正当我和他一样,以为总算到了柳暗花明的一天,殊不知,弗莱彻对他的磨炼才刚刚开始……

两个偏执狂的修罗场

上帝在造就天才的时候,似乎额外在他们身上多添了一样东西——偏执。

用一生去崇尚绝对完美主义的乔布斯,是不折不扣的偏执狂,影片中弗莱彻和安德鲁亦然。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9)

永远一身黑衣的弗莱彻,他追求完美的音乐,培养出堪称传奇的乐手是他唯一的目标。

在一名学生因他患上抑郁症和焦虑症自杀身亡后,他仍固执的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只是人们不能理解。

在他眼里,人们口中常说的“没关系”“不错”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具有毁灭性的,所以,他必须与普罗万众背道而驰。在他看来,只有用极端的方式,才能逼着人们去突破自身的极限。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0)

​他选择安德鲁,不仅仅是偶然,也并不是安德鲁多么的突出,而是在安德鲁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弗莱彻的眼光没有错,平日里普通的让人连脸都记不住的替补鼓手安德鲁,确实和他相似。

安德鲁曾说,我宁愿34岁就身无分文酗酒而死,也不要健康富有地活到90岁。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1)

正因为同样的偏执,安德鲁才能扛得住弗莱彻的折磨,无视周边难以入耳的闲言碎语、忍耐双手旧伤新痕的刺骨疼痛、牺牲自己仅有的一份感情,一心把梦境筑成现实。

一个竭力想要成为巴迪·瑞奇(爵士鼓王)的学生,一个费尽心血来培养传奇音乐人物的导师,他们的毕生所求不谋而合,却又让彼此跌入了执念的无底深渊。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2)

在这场角逐中,他们彼此赏识,又对彼此恨之入骨。

至此,片名“WHIPLASH”不只是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一首曲目的名字,同时也映射了弗莱彻以近乎不人道的手段鞭笞安德鲁,使他苦痛中重生,从而上升到至高境界的血泪全程。

或许,正应了京剧界常说的老话:不疯魔,不成活。

未曾挑战过自身的极限,又怎能磨淬出绝世的才华?

人生的选择从来不分对错

影片中,人物特点鲜明,轻易就可以划分归类。

一类是安德鲁和弗莱彻,从一开始,他们就决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像烟花一样度过这一生,虽然短暂,却散发出世人都为之惊叹震撼的璀璨光辉。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3)

影片最后和开头一样,也用了一段鼓声,只不过这鼓声比起一开始,更密集,更紧促,更加的激烈,将听众的心,死死地和每一个急促的鼓点绑在了一起,仿佛身体里每一个被生活苦难杀死的细胞,在鼓声中复苏、重生。

透过鼓声,我们得知,最终,安德鲁强有力的证实了自己的选择。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4)

而另一类,则是生活在安德鲁身边的人,例如他的父亲——虽然心怀作家梦,却以高中教师的职业谋生,像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平凡而又普通的人生。

他对儿子并没有过高的要求,在儿子受挫的时候,他只是宽慰:“你还有其他很多选择。”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5)

他不理解,在儿子的观念里,是完全没有办法接受这种委曲求全的。

即便如此,他始终是一个伟大父亲的形象。在残缺了一角的家庭里,无人知道他背后到底忍受了多少苦难,才习惯性的形成了这种委曲求全,甚至看上去有点软弱的个性。

是他给安德鲁足够多的爱,才使得安德鲁有足够的力量去对抗外界的种种,而也因为有安德鲁,他的生命才有了温度。

他的内心因亲情变得充盈丰富,也没枉费这一生。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6)

看完影片,不禁令人思考,现实世界里,这当中的哪一类,才是人生该有的样子?

村上春树曾说:“以卵击石,在高大坚硬的墙和鸡蛋之间,我永远站在鸡蛋那方。”

安德鲁就是村上春树所说的鸡蛋,不自量力的他用人生去证明——以卵击石,也未必不会赢。

安德鲁的父亲,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他在现实世界中望而退却,隐于平庸。他明白,淡然,才是生活的真谛。就像我们每个人的父母,往往他们唯一的祈愿只是阖家平安。

爆裂鼓手影评视觉分析(电影爆裂鼓手偏执)(17)

但其实无论在人生路上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没有对错之分,有的只是合适与不合适,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也没有分出个高低的必要。因为,不管哪种选择,都有其个中滋味,甜与苦都只能个人去感受和承担。

我想起电影《大鱼海棠》里的一句话:所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他们的生命就像横越大海。

若真是如此,那祝你旅途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