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前言演员于荣光是香港90年代功夫片中当仁不让的大硬汉,由他出演的《木棉袈裟》《给爸爸的信》《东方快车》等一系列动作片早已深入一代人的心中。
可就是这么一个硬汉,在家中,在妻子面前,却是十分的“贤惠能干”。
只要有他在,就不让妻子做一点累活儿、重活儿,可以说是个实打实的“三好男人”。
妻子王玉苓是他的初恋,两人的婚姻整整维持了35年,这在很难长久的明星婚姻中十分罕见。
但是,即使于荣光对妻子如此的好,在他63岁之际,妻子仍然一纸离婚状送到了法院,坚持要与他离婚!
63岁,按照孔子的说法,早就过了知天命之年,这个年纪,他们已经一起走完人生的大半时光了,因何在最后却坚持不下去了?
二人离婚的背后,到底蕴藏了什么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少成名,得贤妻,于荣光堪称人生赢家
于荣光,1958年出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他的父亲叫于明奎,是一位京剧圈里的名角。
很小的时候,于荣光就对京剧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在于明奎的严厉教导下,他的童年和一般的小朋友不一样,在别的小朋友还在街头巷尾追逐打闹时,他却要辛苦训练摔跟头、吊嗓子……
也正因为从小打的底子扎实,于荣光在11岁时就成功考上了风雷京剧表演团,一开始他唱的是花脸,但随着越长越高大,做起花脸动作十分别扭,无奈之下只能当起了团里的武生。
京剧练功苦,武生这个行头更是当中的苦中苦,武生演员不仅要在腿脚上练功夫,还得一直保持身体的柔韧性,这需要每天背着几十斤的负重进行力量与巧劲训练。
于荣光做到了,并且这一干就是数十年,他所扮演的武生一角在北京小有名气。
直到1982年,24岁的他迎来了生命中的贵人。
在那段香港动作电影的黄金年代,来自北京的李连杰在香港打下了一片天地,让香港电影圈对大陆电影人放开了怀抱。
香港知名导演徐小明在那一年正为《木棉袈裟》的男主角选角犯愁,因为这个男主角不仅要长得正,武功也得正,还得会唱京剧。
徐小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择来到北京物色男主角人选,正好在风雷京剧团遇到了方方面面都符合要求的武生于荣光,当场就敲定,男主角就是他。
《木棉袈裟》在香港上映后引起了巨大轰动,25岁,于荣光一夜成名,实现了从京剧演员到动作演员的华丽转变。
或许是担忧自己的孩子在娱乐圈变了性子,或许是想让其有个家能够安定下来,就在于荣光拍摄完《木棉袈裟》没多久,于明奎夫妻俩就开始催促自己儿子结婚。
1985年,在父母的安排下,于荣光经人介绍遇见了王玉苓,她比他小一岁,也是个老北京人,性格温柔宁静,家世很好,父母是央企职工。
两人郎才女貌,一见钟情,双方父母也觉得很满意,于是隔年两人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于荣光曾经对王玉苓发过毒誓:“一生一世只娶你一人,且永远不负你!”
就像谈恋爱时承诺的那样,于荣光粗犷的大男子外表下,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男子主义者”
在婚后的生活中,只要于荣光没有外出拍电影,他都会选择替妻子承担家务,家里的大小杂事,他绝对不会让妻子动手。
做饭、洗碗他干,扫地、拖地他干,是一个真正的顾家好男人。
而且身为演员,于荣光一直严格律己,洁身自好。
在香港拍电影期间,他和众多形象貌美、身材火辣的香港女演员合作,却从没有任何绯闻。
拍电影的所有收入,他全部上交给了自己的妻子,不像娱乐圈的“AA制”夫妻,他没有私房钱,更没有小金库。
他用实际行动,向王玉苓表达了今生只爱她一个人的诺言,这在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娱乐圈,显得十分另类。
忙事业,疏家庭,两人婚后生活渐行渐远
都说20世纪90年代是香港动作片的黄金年代,用知名导演王晶的话来说,那个时代,香港的动作片只要刚刚立项,投资人的钱就会打到账上,钱就像是大风刮来的一样。
也是在那个时候,于荣光迎来了个人事业的上升期,一年365天,他有近300天在外面拍戏,十分辛苦。
同样辛苦的还有他的妻子,一个人为他撑起了整个家庭。
回忆起前半生,王玉苓有很多的苦无法对外人言。
比如,结婚没有多久,于荣光就接到邀约,再次奔赴香港拍戏。
但其刚刚离开,王玉苓就发现自己已然怀孕,可自己的男人正在外面打拼事业。
为了不影响于荣光,十月怀胎期间,她只能自己照顾自己,一个人上下班,一个人生孩子。
比如,在孩子的成长教育方面,于荣光在父亲的角色上是缺位的。
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儿子的家长会,没有和老师交流过孩子的学习问题,没有在孩子在校园里被同学欺负的时候以父亲的身份站出来。
甚至在王玉苓打电话希望其多和孩子说说话的时候,于荣光却以工作太忙直接拒绝了。
这让他的儿子于子龙记忆犹新,直到长大后也并不愿意原谅自己的老父亲。
在那一刻,王玉苓觉得,钱并没有那么重要了。
进入千禧年,大陆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好莱坞大片的疯狂进驻,让香港动作片的黄金时代逐渐凋零。
于荣光在这个时候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香港,回到内地继续工作,这让王玉苓十分激动,以为一家人今后终于要团聚了。
在聚餐的时候,她终于可以向自己的同事介绍自己的丈夫;在逛街的时候,她终于可以挽着自己丈夫的胳膊。
她做梦都想,让自己的丈夫长长久久陪伴在自己身边,哪怕只是一家人坐在家里看电视。
然而,让她感到十分失望的是,于荣光虽然人回到了大陆,心却依然还在工作上,他有次在外拍摄电视剧,忙得一年都没能回家。
于荣光回京的短暂时间,王玉苓专门和丈夫有过交流,希望他回来以后,能将关注点多停留在妻子和儿子上。
毕竟,再多的钱也比不上一个宽阔的、能遮风挡雨的臂膀。
但于荣光对事业看得很重,他拒绝了妻子陪伴的请求,依然维持原先的工作节奏。
他先后接拍了譬如《狼毒花》等一大批国内影视剧,剧与剧中间没有任何休息时间,他就像是一条永远不休息的弹簧,始终保持着工作的紧张感。
除了拍戏,就是拍戏,他和妻子之间聚少离多,这和在香港的时候没有丝毫区别。
有一位朋友曾经这样评价于荣光:“他永远只关心工作,经常吃饭的时候闲聊三句,必提工作……”
可见,事业是他所有的核心。
就这样,一个人忙着拍电影,一个人忙着带孩子,他做着他的事业,她守着她的空房。
2003年,于荣光的父亲于明奎因肝癌,生命进入倒计时。
主治医生建议其回家休息,可在那段时间,于荣光依然还是在外打拼事业,所有照顾老人的事情都落在了王玉苓的身上。
照顾公公吃喝拉撒,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王玉苓是一个孝顺的儿媳,任劳任怨,她是儿媳,却干了儿子的工作。
于明奎在她的照料下,竟然比医生预计的多活了7年。
周边所有的街坊邻居都夸赞于明奎有一个好儿媳,但这样的生活却让王玉苓的内心逐渐变得冰冷起来。
每一个妻子最需要丈夫的时候,于荣光都没有在场,他就仿佛是结婚照里的纸片人,并不真实。
在于明奎逝世以后,于荣光才明白了陪伴的重要性,他回顾前半生,方才发现自己亏欠了妻子和儿子很多,但这个时候已经迟了。
儿子已经长大,不再需要父亲的陪伴,而妻子也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他在家里面坐立难安,仿佛是个局外人。
三十多年来,两人在事业上没有任何交集,渐行渐远,就连朋友也都是各处各的,长此以往,夫妻关系已经如同一个空壳一样变得再没有意义。
于荣光起初以为,只要自己改了,一切都会变好,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他突然闯入了母子的生活,让整个小家庭都开始别扭起来。
两人开始就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争吵起来,王玉苓也将这么多年的辛酸一股脑子都倾泻到了对方的身上。
“你知道我这么多年怎么过得吗?”
“儿子什么东西吃了过敏你知道吗?”
“你过去自由惯了,那就继续去自由去,别来叨扰我们母子的生活!”
争吵越来越多,没有任何要停歇的意思,最关键的是,他的儿子永远站在母亲这一边,根本不想继承父亲的衣钵。
没有办法,他只能离开这个令他感到陌生的家,一头继续扎进拍电影中。
近暮年,闹离婚,回首过往一阵唏嘘
2021年,王玉苓首先提出了结束这段婚姻,于荣光很不同意,他认为两人并没有到要离婚的地步,但是王玉苓很坚持,最终两人同意协议离婚。
于荣光始终没有想明白,明明他从业40多年以来一直洁身自好,所有的收入尽数上交,为什么到了最后还是要被迫离婚?
他一直认为,只要赚很多钱给妻子,就是他身为丈夫的责任,他做到了。
但是站在王玉苓的角度,一个女人想要的除了物质上的满足,还要精神层面的依靠感。
她实在无法接受一个“丧偶式的一辈子婚姻”,一个人照顾家庭耗尽了她所有的精气神。
她在离婚调解现场时,曾这样说过:“我们夫妻两个表面上结婚已经35年了,但其实我也守寡了35年,我再也受不了这种关系,我坚定离婚,哪怕我现在62岁,我也不想和你过了!”
最终在王玉苓向法院起诉,对簿公堂以后,两人结束了这场大半生的婚姻关系,作为弥补,于荣光将大部分财产都给了妻儿。
离婚以后的二人就如此前一样低调,并没有引起娱乐圈的轰动。
当下,于荣光依然还在拍戏,包括《尚食》《排爆手》等等影片的播放,说明他虽然年老了,还是那个事业上的“拼命三郎”。
只是英雄迟暮,本该在安享晚年的年月,却没有了家,依然还在外面打拼,令人感叹。
而他曾经的妻子王玉苓依然极为低调,儿子已经结婚,她也真正自由了,有些媒体想要采访她,都被其果断拒绝。
爱情来得很容易,走的时候也很容易,就像是荷尔蒙一分钟的荡漾,说没就没了。
但婚姻不一样,婚姻初始的样子是美好的,有相濡以沫,有长相厮守,有互相理解,有双向奔赴。但一旦结束,要么决绝老死不相往来,要么鸡飞狗跳不得安宁,很少会平淡收尾。
至少,于荣光和王玉苓是比较幸运且平淡地结束了婚姻,希望他们都能找到令自己更幸福的生活。
结语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于荣光会不会将自己的事业心分出一点给那个任劳任怨、操持家庭大半生的妻子?
如果人可以重新做出选择,那么年轻甜美的王玉苓是否会不选择嫁给这个视事业如命的男人、过上大半辈子独居的生活?
两人的故事起于两人,终于两人,风起云消,个中滋味,只有当事人知。
亦或者,两人婚姻内里仍有隐情,不足为外人道也。
人生没有假如,生活也不会回到过去,对于明星而言,想要平衡事业和家庭都如此困难,普通人又该怎么做呢?
祝愿每一个对爱情有希望的人都能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