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信息,即在科学活动中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记录活动过程。在科学活动中,幼儿的记录是指幼儿把自己发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用图画、表格、文字等符号来表示。他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有其独特的作用:记录可以促使孩子更细致地观察,更认真地思考,使他们通过个人、同伴、集体等多种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规范化。

在一次次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认识科学的规律,奠定基础。记录活动是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表现。教师指导幼儿要详细地将实验过程记录在记录单上,以便于在谈论环节帮助幼儿再现客观事实,提供表达和交流的素材。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用数字、表格,也可以画成图,或用文字表述等。记录可以有个人、小组和集体等不同形式,教师要指导幼儿把握好记录的时机和内容,以免错过重要信息。

一、幼儿科学实验记录的好处

幼儿进行科学实验记录的好处具体如下。

(1)在科学实验中记录实验结果是幼儿实验探究必不可缺的环节,记录可以帮助幼儿对实验操作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记录表、有效地指导幼儿进行记录,可以使幼儿热爱操作,喜欢做小实验,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猜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幼儿学会有效操作、探索和学习。

(2)记录可以吸引幼儿的观察兴趣,激发幼儿持续观察、探索的愿望,在观察记录中获得成就感。教师要做的是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幼儿细致观察。

(3)记录获得的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索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表,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记录获得的信息还有助于幼儿将原有的认知与当前的操作结果相比较,调整原有的认知,促进新知识的主动构建;记录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视角,了解更多的观点和不同的发现。

(4)记录能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幼儿通过记录可以多角度地探索发现事物,有利于他们运用艺术、文学的语言等形式,甚至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形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

3-6岁幼儿科学实验有哪些(幼儿园的科学实验能教会孩子哪些技能之记录实验结果)(1)

二、幼儿科学实验记录单的类型

科学活动中,记录单的设计要根据活动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记录经验而进行设计。通常记录单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空白式

幼儿的记录单是一张白纸,它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为幼儿的自主、自由表现提供较大的空间,但可能出现记录缺乏条理的问题。此类型比较适合大班幼儿操作,同时也要求幼儿有一定的记录经验。

(二)表格式

在记录单上设置表格,每格内都有具体的记录要求,表格内的内容均用幼儿易懂的图示或符号表示。表格式记录单有助于幼儿明确记录的内容要求,记录的条理性较强,不足之处是对记录的自主、自由性有一定的限制。此类型记录单适合所有幼儿操作。

(三)清单式

清单式的记录单是一种特殊的表格记录单。当实验对象或材料较多,但实验的结果只有“是”和“否”两种答案时,宜选用清单式的记录单。如科学活动《吹泡泡》中,让幼儿实验记录哪种材料能吹出泡泡,哪种材料吹不出泡泡。此种记录单类型适合中大班幼儿操作。

三、幼儿记录实验结果的注意事项

幼儿记录实验结果的注意事项具体如下。

(一)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明确实验记录单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达到本节活动的教育目标而设定的。教师最好不要对幼儿的记录形式提出统一的要求,而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的丰富,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运用更快捷、更方便,且易于他人阅读和理解的记录形式,如通用的图示、符号、数字等。

(二)让记录最大限度为幼儿活动服务

科学小实验的记录形式有三种:个人记录、小组记录和集体记录。幼儿的个人记录表现出幼儿个体对事物、现象及关系的理解。幼儿集体记录经常是在幼儿个人记录、小组记录的基础上产生的,也有不适合个别记录或小组记录,或者比较难记录的情况下,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集体记录,在经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和达成的共识。幼儿从个人记录到小组记录再到集体记录的经历,能使幼儿初步感受知识的产生和经验的获得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化和普遍性的过程。

3-6岁幼儿科学实验有哪些(幼儿园的科学实验能教会孩子哪些技能之记录实验结果)(2)

(三)记录表的设计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水平

幼儿记录按照记录方式可以分为描述性记录和统计性记录。描述性记录是幼儿科学记录常用的方式,它是用绘画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或现象。如画影子活动中,孩子分别拿着相同的物体在早、中、晚时在太阳下描绘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在不同时间的变化。统计性记录则是用各种表格的方式记录获得的信息。

如物体的溶解实验中,统计有多少人认为会溶解,有多少人认为不会溶解,等等,在中班上学期,幼儿的小肌肉发展有限,应该以集体记录为主,主要是让幼儿初步认识记录表,在教师的记录中感知记录的方法。中班下学期的幼儿,一方面小肌肉发育有了一定的基础,动手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就可以设计简洁、易懂的图表,让幼儿用做标记的方法在操作后进行记录。

进入大班的幼儿,由于有了中班的记录基础,教师就可以开拓更多不同形式的记录方法。描述性记录是大班幼儿科学记录常用的方式。如观察月亮活动中,幼儿每日观察后分别记录下每天月亮形状的变化,感受月亮在一个月中的变化。最后启发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同伴的记录,发现月亮变化的规律。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书写和绘画基础后,完全可以扩展到采用图画、符号、表格、简单的文字等多种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进行记录。

(四)幼儿记录单的再利用

在科学小实验中,幼儿记录的结果可以成为很好的区域环境材料,每个幼儿的记录结果贴在墙上,便于同伴之间交流试验方法,重温试验过程,对比实验结果。记录结果还可以装订成册,成为幼儿很好的“成长记录袋”。可以让家长也参与进来,共同指导和促进幼儿活动记录的实施。最后,可以建立长期研究记录评价机制,以评价、珍藏科学小实验记录为内容,让幼儿珍藏、积累自己的研究记录,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展示自己学习科学的轨迹,增强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总之,幼儿园科学活动中的幼儿记录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是幼儿思维的再现,是证据的获得,是评价的依据。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要注重落实包括科学记录为典型环节的任何一个细节,让科学记录在幼儿科学兴趣培养和科学素养的提高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以便更准确地把握科学记录的规律,促进幼儿科学教育的发展。

3-6岁幼儿科学实验有哪些(幼儿园的科学实验能教会孩子哪些技能之记录实验结果)(3)

四、课堂中幼儿实验记录的活动指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课:会飞的气球玩具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探究和发现空气的存在,观察空气流动后会形成风并产生动力推动物体的现象。

2.学会观察记录的方法,引导幼儿利用空气流动产生动力这一原理尝试制作会飞的气球玩具。

3.激发幼儿热爱科学以及探索新知的愿望。

活动准备:

气球,记录卡片,画纸,水彩笔,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看这是什么呀?(出示未吹气球,引起注意)那谁会吹气球呢?(邀请小朋友上台尝试)

2.活动展开

(1)让幼儿观察气球是怎么飞的,学习制作观察记录卡片。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个气球与刚才的气球有什么不一样啊?(让幼儿一一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师:那如果我们现在松开手,气球会怎么样呢?(引导幼儿猜想,并回答)

师:好啦!那我们就让小朋友们自己来实验一下吧,看看吹起来的气球松开手之后会是什么样子的。

(让幼儿自主从材料盒中取气球实验,教师在旁边指导)

师:好啦!小朋友们,我们的实验结束了,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我们一起讨论一下松开手后气球是如何飞的,好不好?(让幼儿一一回答,教师总结)

3-6岁幼儿科学实验有哪些(幼儿园的科学实验能教会孩子哪些技能之记录实验结果)(4)

师:那么我想问一下小朋友,每一次松手后,气球飞的方向都一样吗?(让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师:那现在老师在给你们一次机会,认真观察一下它有什么规律好不好?但是这一次呢我有一个要求(出示记录卡),要你们把每次做的实验记录在卡片上。

(教师分发记录卡片,并示范如何记录:记录气球是怎么放的,然后是怎么飞的)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师:现在我要请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他做的记录了!(教师提问,让幼儿展示)

(2)教师演示,并揭示其中的原理。

师:为什么气球朝上放的话,就往上飞,朝下放就往下飞呢?(引导幼儿思考,并一一回答)

(教师在白板上画图示意,并总结规律)

(3)根据原理尝试制作会飞的气球玩具。

师:今天我们用会飞的气球做游戏好不好玩?那能不能用它来设计成什么玩具呢?大家都动脑筋想一想。(让幼儿举手回答,越多越好)

师:老师在这里准备了好多材料,根据你所想的,选择你需要的材料,咱们一起做玩具好不好?(教师观察并指导幼儿制作)

3.活动结束

气球玩具成果展示

师:来。我们看一下有哪位小朋友愿意介绍一下自己制作的玩具?

(让幼儿一一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也可以同伴间相互交换分享)

活动延伸:

让小朋友回家后向爸爸、妈妈讲一讲:气球为什么会飞?是怎么飞的?并制作更多的气球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

更多幼儿科学教育知识请关注大宋文正教育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