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玄奘大师坐化仙逝1355周年之际,昨天(3月27日)本壹点号《节日研究》刊发了鲜为人知的玄奘大师与唐皇李世民父子的纠葛文章——《李世民父子为啥屡屡逼迫玄奘还俗?遭拒后唐皇做了啥》一稿。今天咱再探讨下玄奘大师的身世。

其实,玄奘大师俗名到底叫什么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而且各种观点都有自己的论据。

玄奘大师简介(玄奘大师是地道的)(1)

(玄奘大师纪念邮票)

出身官家

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用现在的流行语言来说,其实玄奘大师是典型的“官二代”,其祖上都是比较有名的官宦。

资料显示,玄奘是东汉名臣陈寔的后代,曾祖父陈钦,曾任后魏上党太守;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任国子博士,食邑周南(河南洛阳);父亲陈惠,身高体壮、美眉朗目,平时潜心学问,博览经书,为时人之所景仰,曾做江陵的县官,后来隋朝衰亡,便隐居乡间、托病不出,当时的有识之士都称赞他的志节。陈惠共生四子,玄奘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玄奘于隋朝仁寿二年(602年)出生。

玄奘幼年跟父亲学《孝经》等儒家典籍,“备通经典”,“爱古尚贤”,养成了良好的品德。父亲去世后,二兄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即长捷法师。玄奘十一岁那年,便随二哥长捷法师入寺受学《法华经》、《维摩经》等,从此走向了佛门。

玄奘大师简介(玄奘大师是地道的)(2)

俗名之争

一直以来,玄奘大师出家前的俗名究竟是“陈袆”、“陈祎”还是“陈炜”都有争议。

玄奘本姓陈,这是没有疑义的。《旧唐书》中就有记载:“僧玄奘,姓陈氏”。但是,他的名字却总说纷纭。有人说名“祎(yī),有人说名“袆(huī),还有人说名炜(wěi)”。认同他叫陈祎的,有《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等工具书。认为他叫陈袆的,有《辞海》《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等工具书,认为他叫陈炜的,有《西游正史》等书。

造成玄奘俗名说法不一的原因,主要是当时官方的史书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除了《旧唐书》提到玄奘的姓氏外,《新唐书》中再没有说及,这就造成了没有一个权威说法的状态。而对“祎”和“袆”两字的考证,也显得各有其理。

玄奘大师简介(玄奘大师是地道的)(3)

(唐太宗李世民召见玄奘壁画)

认为应该用“袆”的理由是:“袆”字作为玄奘的俗名,应该出自《礼记》中的句子“夫人副(古代贵族妇女的头饰)袆”,‘袆’义为一种服饰(或说祭服)。玄奘的二哥长捷法师俗名陈素,“素”字也是出自《礼记》中的句子“大夫素带”,“素”义为白色的生绢(带),也是一种服饰。这种亲兄弟间名字出自同一古籍的原则,应该是有力的证据。

认为应该用“祎”的理由是:(一)“祎”为美好之义,且多用于人名;而“袆”为古时王后的一种祭服。(二)玄奘的“奘”字,为壮大之义,根据古人名与字相配的原理,大与美相承,从意义上看“祎”字更加合理。(三)“祎”和“袆”两字,一个为示字旁,一个为衣字旁,由于这两个偏旁十分接近,古代常常混用,“袆”字可能是“祎“字的误写,如汉碑、敦煌写卷、唐石经上都是这样,其实都属于别字。

否认玄奘名“祎”的人,还有几点推论:其一,如果因为辞书上说“祎”字“多用于人名”,就认定肯定是这个字,这就不对了。因为一个字在大部分的文献里只是用于人名,可以得出结论此字“多用于人名”;但是如果因为某个字“多用于人名”,就认定某历史人物的名字就是这个字,这样的反推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其二,所谓用“祎”字是“大与美相承”,是把古人名、字相配的原则用错了地方,因为僧人的法号是不必配合俗名的。比如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本名李叔同,法号与名字,其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其三,“祎和袆两字,由于偏旁相近,古代常常混用”,时有这种可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特意将“袆”字写成“祎”字。因为作为刻石版刻工,一般不会愿意费工多刻一笔,而总是希望省力少刻一笔的。更何况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后人避尊者讳而故意缺笔,于是给后世造成了误会。因此,不论是从取名的用意,还是从刻石刻经版的混用方面说,玄奘的俗名都应是“陈袆”。

至于陈炜,多数人认为很可能真是“祎”或“袆”字的笔误。

在玄奘大师俗名的运用上,钱文忠教授的《玄奘西游记》做的比较到位,他在正文里都用“陈袆”,但在旁边加个括号,里面注明也作“祎”。钱教授解释说:“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只有一个地方讲他叫陈祎,另外四个同时代的文献讲他叫陈袆,而我们在没有足够多的证据情况下,只能取多的一个,不能拿少的否定多的”,这是学术研究应取的严谨态度。

玄奘大师简介(玄奘大师是地道的)(4)

笔者认为,玄奘大师的俗名到底叫什么虽有争议,但他对世界文化交流和佛教的卓越贡献是世人公认的。相比之下,他的俗名到底叫什么就不那么重要了。

(壹点号《节日研究》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翟恒水,参考资料:《玄奘生平》中国新闻网,2013.12.13,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