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季的正宗昭通红富士苹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1)

如何种出优质而高产的苹果?

谈及这个问题时,云南昭通市昭阳区海升现代苹果种植扶贫示范基地(简称海升苹果基地)的技术管护人员杨华署一语惊人:“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我们种苹果,已能够旱涝保收,不靠天吃饭了,不向老天爷要收成啦!”

这个基地的霸气从何而来?昭通苹果产业路在何方?带着这些疑问,“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寻走云南采访组”的记者进行实地走访,并在该基地汹涌澎湃的农业科技革命“浪潮”中探寻着答案……

一年一季的正宗昭通红富士苹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2)

苹果大丰收

一个正在“飘红”的“网红”苹果基地

本月15日起,记者到昭通寻访后发现,已开始上市的昭通早熟苹果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昭通苹果产业成为当地产业扶贫中的一个“重头戏”,海升苹果基地成为当地果农热捧、各方推崇的“网红”苹果基地。

又是一年苹果成熟飘香时!15日当天,海升苹果基地阳光普照,红苹果挂满枝头,果香沁人心脾,在山坳田园间“飘红”,一派喜人丰收景象,显示着这个基地在今年冰雹冷雨等恶劣天气下仍然“旱涝保收、不靠天吃饭”的实力和底气。

让人惊艳的是,这些早熟红苹果色泽鲜红、果香浓郁,吃起来十分香甜爽脆,各地买家和吃货纷至沓来,“沸腾”了本已生机勃勃的苹果园。

一年一季的正宗昭通红富士苹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3)

红苹果色泽鲜红

“这种(苹果)叫‘皇家嘎啦’,那种小个头的叫‘神沙’,最大个的叫“华硕”,都是陕西海升集团引进或培育出来的优质早熟苹果新品种,已经开始熟了,过几天就可以大量采收啦!”该基地苏家院镇苹果园负责人崔明伟说,这3种早熟苹果要比北方苹果早熟20来天,与北方苹果错峰销售,且大多是订单式供应,就算放到果市上也根本不愁卖。

据了解,海升苹果基地始建于2014年,分布在昭阳区苏家院镇、永丰镇、布嘎乡境内,现有种植面积3万余亩,明年将增至5万余亩,由陕西海升集团、昭阳区农投公司分别控股70%、30%,而海升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果汁生产企业、国际一流的苹果种植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强势入驻昭通后带来了关于苹果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机制,在业界刮起了一阵“此苹果非彼苹果”的“旋风”,也让该基地成了各级部门、苹果业界、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年一季的正宗昭通红富士苹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4)

“与众不同”的苹果园

一种能撑起昭通苹果产业未来的小砧木

在青坪村苹果园,记者见到了与众不同的一幕:整个苹果园上方盖着一张大大的网状膜;每隔9棵结着红苹果的苹果树,就栽有一颗结着青绿色苹果的苹果树;其他果园都忙着除草,这个基地却在苹果树行距间大量种草;每棵树的上树冠和下树冠颜色各不相同……

“那个网叫防雹网,是用来预防冰雹灾害的,也不影响苹果采光和透气。”该果园负责人浦绍蕊说,那些结着青绿色苹果的树叫“公树”或“授粉树”,就是利用它的花期长、花粉多等优势,专门用来帮助其他苹果树授粉和座果的,而在果园里种植黑麦草、鸭茅等生草,有利于为苹果树疏松土壤、防止板结、抗旱防寒、提供肥料、增强光照,生草还可用作养牛饲料,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这个距离地面5至10厘米的树冠,名叫砧木,是我们从欧洲引进的世界领先的自根矮化脱毒脱毒砧木,是一个随时能在上面按需栽种新品种苹果的嫁接口。”陕西海升集团昭通项目总经办主任蒋启波说,目前,海升苹果基地全部采用世界先进的砧木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建设了3万亩高效、高产的标准化现代苹果示范园,成为全国最大单体连片矮砧密植苹果种植基地。

一年一季的正宗昭通红富士苹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5)

“与众不同”的苹果园

据了解,在昭通现有的45万亩苹果树中,大多数是用高大的实生乔化砧木来种植苹果的老果园,种植模式较为传统、粗放、低效。

可喜的是,海升苹果基地的矮化砧木及其种植模式,为昭通传统乔化苹果种植模式的更新换代、转型升级注入活力,已被昭通市委、市政府列为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将被广泛运用于当地的老果园提质改造、新增果园建设中,产生无可限量的产业价值。

一个亩产10万元的现代苹果示范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嘛!种果树也一样,没有科技含量是绝对不行的。”随后,蒋启波主任如数家珍地向记者推介了海升苹果基地采用矮化砧木密植种植技术的几大优势:

品质更好,让苹果光照足、着色好、糖度高、品质佳、卖价高,生产高端化、品牌化苹果;

产出更高,通过引种华硕、嘎啦、红蛇等优质苹果品质,实现平均亩产4-5吨,昭通绝大部分的乔化苹果树产量仅有2-3吨;

挂果更早,实现苹果幼树第1年开花、第2年挂果、第3年丰产,传统乔化树栽植4-5年才挂果、6-7年丰产;

节约肥料,采用全国领先的水肥智能一体化技术,按节令适时精准地施肥20多次,比一年只施肥两次的传统施肥方法节约肥料60%;

节约用水,采用国际先进的精准滴灌技术,每亩用水量仅为80-120立方米,传统乔化树每亩用水量高达450-650立方米;

机械施工,采用宽行密植、行间覆草种植模式,实现了疏花蔬果、割草、打药等种苹果环节机械化作业,相比乔化种植模式节省人工80%。

避免农残,通过性诱灯、粘蚜板、杀虫灯等病虫害综合防治系统,避免土地和苹果的农药残留。

一年一季的正宗昭通红富士苹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6)

苹果挂满枝头

在海升苹果基地,除了漫山遍野的苹果园,还有一个挖机轰鸣、桩柱林立的建筑工地。随后,记者了解得知,该基地正在这里兴建一个集苹果分拣、加工、冷链、物流、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全链条现代产业体系,一条每小时能分选、加工、包装10吨苹果的厂房已完成工程主体,一座4万吨苹果保鲜气调库完成施工场平,这两个项目预计将在明年3月建成投用,让昭通苹果的储藏保鲜期从普通冷藏条件下的3个月延长到半年。

令人啧啧称奇的是,权威资料显示,海升苹果基地培育或引种的华硕、红蛇等优良品种,亩产值高达10万元以上,是玉米种植收益的100多倍,证实了现代农业产业在强大科技支撑下的巨大“钱途”。

一年一季的正宗昭通红富士苹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7)

助推脱贫攻坚的苹果产业样本

一个助推脱贫攻坚的苹果产业样本

现年68岁的李世会老人,曾是昭阳区永丰镇青坪社区杨家湾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海升苹果基地里清扫掉落的苹果叶,日工资为60元,每月能在家门口挣个1600元左右的务工收入,她家向该基地流转6亩土地后每年可获得5400元流转金,让现已摘掉穷帽子的她笑得合不拢嘴。

实际上,李世会只是该基地助力脱贫攻坚中的一个受助人。据介绍,海升苹果基地采取企业 基地 贫困户的方式,流转了3万亩土地,为农户特别是贫困户提供了几种“造血”式的脱贫增收渠道:每亩土地流转金为900元,每年向2.1万多名农户支付4500万元流转金;优先吸纳5000名贫困户到基地就业务工,年用工达120余万人次,人均务工收入达18000元至24000元,农户务工总收入为9000万元以上;整合2250万元脱贫产业扶持资金并入股该基地,农户前两年可获得入股资金6%的保底分红,第3年丰产后每年可与昭阳区农投公司分享基地利润30%也就是上亿元的分红,村级集体经济随之壮大;该基地在1至2年内将749户易地搬迁户培训成现代农业产业工人,再将基地内的苹果交由对方托管,每户托管人员年收入4至8万元。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支撑。2018年,作为中国南方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昭通苹果种植总面积达45万亩,覆盖昭阳区、鲁甸县的22个乡镇,总产量58万吨,苹果畅销海内外,种植产值为40亿元,带动果农人均增收5500元,推动30万果农脱贫致富,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果”、“致富果”、希望果和幸福果。

目前,苹果产业已成为昭通脱贫攻坚中重点打造的6大重点产业之一,2019年将新增7万亩苹果,2020年将增至72万亩苹果,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辐射带动13万农户52万人致富,让贫困户15100户51300人脱贫。

在上述诸多利好因素下,人们有理由期待并深信,不管是昭通老果园改造、新果园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苹果品牌化,还是昭通脱贫攻坚、产城融合、城乡一体、苹果之城、乡村振兴,海升苹果基地高产高效的矮化砧木密植种植模式、高端化品牌化全产业链现代运营体系必将大展身手,正在举全市之力主抓的昭通苹果产业必将大放异彩,作为全省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昭通必将大展宏图,借助苹果打好昭通版的“绿色食品牌”、“健康旅游目的地”这两张“建设中国最美省份”牌!

一群追梦人,广种苹果树,绿了一坝区,富了一方人,美了一座城……在无尽的苹果情缘、苹果情结、干群担当和各界奉献中,昭通人爱苹果爱出了名气,昭通被苹果爱出了名堂,“数天下苹果,还看今(日)昭(通)”、“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半城苹果满城香”的昭通苹果产业梦将会逐步照进现实!

云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申时勋 谢毅 杨萍 昭通日报记者 张永刚 摄影报道

一年一季的正宗昭通红富士苹果(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