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重庆李正权
说明:重庆人的话多,说话快,又常常带有比喻、夸张之类修辞,应当说语言能力还是比较强的。笔者到北京出差,便常被北京人认为“真会说”。实际上,重庆人中会说的多,说话时经常带上“言子”。
重庆方言一是方言词较多,二是表现力较强,三是自我创造自我更新能力较高。 “言子”是重庆话中特殊的方言词语以及俗语、谚语、歇后语等的总称,短小精悍,形象生动,乡土味浓,幽默诙谐。其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日常琐事无所不涉。于是就有人专门来“展言子”,也就是把“言子”展开来说。朋友张老侃,以展重庆言子为能,红极一时。于是随而效之者众,先是在大报小报上“展”,后来又到电台电视台上“展”。笔者也展过不少,不过是在报纸上,没上过荧屏。重庆还出了好几盘言子的磁带,满城都放,引得学生娃儿们哈哈笑,笑得在地上打滚的也有。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展言子成了重庆文坛的盛事,如果谁有兴趣为此写那么—部专著,没准还能得个什么大奖呢。
据说,重庆言子幽默,给人以轻松和愉快。据说,重庆言子诙谐,细品细读后才觉其韵味悠长。据说,重庆言子是重庆人调侃、热情性格的体现,等等,等等。可是,那幽默那诙谐后面隐藏的脏和粗,那“展”的过程中的低级无聊,却令人难以忍受。
可以说,重庆言子既不文明,又不优雅,几乎都是些“下三流”的水流沙坝的话,登不了大雅之堂的。这当然与重庆人的构成,与重庆城的历史有关。重庆是近百年才发展起来的工商业城市,缺少成都那样的历史文化渊源。重庆人又是个大杂烩,除了抗战时涌入过一批文化人(可惜后来又纷纷离开了),来重庆定居的不是破产的农民,就是经商的“跑滩匠”。这样的背景,决定了重庆言子既俗且浅,既粗且滥,文化层次肯定高不起来。
以“雄起”为例。不错,雄本指公鸟,然后引伸为阳性,但绝没有男性生殖器的意思。“雄起”之“雄”,不管怎么推敲,也是指雄壮、强起、有力。可是,展言子时偏偏要将其与性连在—起,还用解放碑来作暗喻。发展下去,如果把“英雄”也拿来“展”一下,是不是也要用“那个东西”来暗喻—下呢?
近年来,网络语言横行,于是有人故意按方言的发音写成错别字当作“言子”来用,还有人故意借用重庆一些区县口音写错别字来当“言子”“展”,弄得一篇文章人不人鬼不鬼的,还自以为得意。“既然老子来到勒(这)个世界上,斗(就)没打算活着回切(去)。”“楼上勒个(这个)区嘛(形容黑的程度)黑哟,看都看球不到。”“喊你娃读书哎你要切(去)爬桐籽树,嫩个(这么)大哒(的)还去捉癞客包(癞蛤蟆)。”“你娃切(去)耍小姐也好,找婆娘(老婆)也好,斗地主也着数(算数),郎个(怎么)不喊老子喃?你娃不耿直卅!”“看你那一客线儿(膝盖),哪切(去)乓(碰)的嘛?青一坨紫一坨滴(的)!连二杆子(脚杆)也乓(碰)出血哒!”看到这样的文章,只能让人摇头了。
前几年,走进“新世纪”,走进“重百”商店,售货员—律用普通话相待。虽然那普通话带有太多的“椒盐”,却是语言发展的方向。当年,秦始皇统—汉字要求“书同文”,而未要求“语同意”。据语言学家分析,主要原因是那时商品流通不发达,口语交流很少。如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每天在重庆的外地人不知有多少,“语同意”的现实要求已经提了出来,推广普通话已势在必行。在这种情况下来大展重庆言子,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一种回光返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