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文明网文明餐桌(扬州推动文明用餐在乡村化风成俗)(1)

竹西社区邻里酒席中心的餐桌上摆放了公筷、公勺和用餐提示卡。丁云 摄

11月16日,扬州召开农村集体聚餐“公筷行动”现场推进会,推动文明用餐在乡村化风成俗,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公筷行动”在城乡全面覆盖。

农家宴餐桌摆放公筷公勺

昨天中午,在邗江区竹西街道竹西社区邻里酒席中心,20多张餐桌上都摆放了四双公筷、两把公勺,餐桌中间则摆放了一张文明用餐提示卡。餐厅墙上,悬挂了一组食品安全宣传海报,“公筷行动”倡议书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卡也全部上墙公示。

扬州市食药监局食品餐饮监管处处长周波介绍,《扬州市农家宴食品安全管理指导意见》要求,农家宴聚餐举办者和承办者须报告备案。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卡要公示乡村厨师基本信息、接受食品安全培训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等信息。

公筷公勺可阻断疾病传播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使用公筷公勺?扬州市食药监局食品餐饮监管处副主任科员季松表示,公筷公勺制度从医学角度来说,值得推广。“不分餐具会增加消化道疾病传播的风险,比如幽门螺杆菌、甲肝、戊肝等,主要是通过‘口口传播’。公筷不与人体接触,直接阻断了疾病传播途径。”

此外,使用公筷公勺也有利于提高文明素养。公筷公勺能体现城市品位和对外形象,在饭桌上主动使用公筷公勺,也是对他人的尊重,体现餐桌文明。

“为了让公筷公勺与普通筷子、勺子区分开来,我们要求公筷公勺样式要与用餐者自用筷子、勺子有所区别。在筷子长度上,普通筷子24厘米,公筷一般在27—32厘米。同时在公筷公勺上印制‘公筷、公勺’字样,或其他适宜的提示语。”季松说。

鼓励用餐者使用公筷公勺

谈到农村集体聚餐“公筷行动”的意义时,扬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蒋元峰表示,公筷能够夹出扬州的文明形象,吃出扬州的文化味道。

“农村集体聚餐‘公筷行动’融合安全、健康、文明三元素,要以‘三摆’‘三挂’‘三有’为主要内容。”扬州市食药监局局长赵国祥表示,“三挂”即在农村集体聚餐场所显著位置悬挂食品安全宣传海报、“公筷行动”倡议书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卡。“三摆”即在每张餐桌上都摆放公筷公勺、合理膳食知识卡、文明用餐提示卡,鼓励用餐者使用公筷公勺,倡导健康餐饮、文明用餐。“三有”即要求确保农村集体聚餐活动有技能培训、有现场指导和有考核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