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国标其实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民生风向标。根据新国标,电动车(骑行)划为三个级别:电动自行车、电动轻便摩托车和电动两轮普通摩托车。随着淘汰违法电动车政策的收紧,新国标电动车置换也渐入高潮。但不少市民在换上新国标电动自行车并取得牌照后,第一时间先是卸掉脚蹬子,这个脚蹬子俨然成为电动车新国标中最为多吐槽的一个强制标准。那么为何有那么多人对这个强制安装的脚蹬子有意见呢?

专家们给出的装脚蹬子理由

一是车上安装脚蹬子之后,符合电动自行车属性,既可以电动行驶,也可以人力蹬行。如果车辆没有电了,车主还可以像自行车一样骑着车回家,不用自己下来推着车走。

二是电动助力为双脚提供歇脚位置,也增加了车辆的稳定性。对无踏板的弯梁车型,少了脚蹬子双脚就没地方放,骑行时不利于车辆稳定。

三是便于交通参与者和执法人员区分属性是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因为有脚蹬子,人们一眼就可以分辨出哪一辆是电动自行车,哪辆是电动轻便摩托车或电动两轮普通摩托车。因为两者性质是不一样的,受到的管辖也不一样。电动轻便摩托车或电动两轮普通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类型,上路的话需要考取驾驶证,这样交警可以通过外观,判断这些车的性质,并且对车辆进行检查。普通交通参与者也可以参与对机动车走非机动车道的监督,维护道路使用权。

部分购车者嫌弃装脚蹬子的理由

一是很多电动自行车脚踏根本蹬不了。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车重的规定是55公斤以下,实际使用中,50公斤上下的电动自行车蹬起来十分费力,骑行完全是痴人说梦。

二是对于踏板类车型,两个脚蹬子就是麻烦和事故制造者:首先,(底部)踏板造型电动自行车,两个脚蹬子间距比普通车要宽一些,整车离地间距又很小,骑行在颠簸路段或转向行驶,脚踏都容易触地或触碰到周边物体;其次,电动自行车转轴齿轮与链条相比自行车尺寸都要大一号,转速也更快,这样粘性就更大,更容易导致脚蹬子跟转,即使修复也没用,没多久还会发生跟转形象,而脚蹬子跟转很容易挂到衣角或裙边,尤其是对于儿童座椅上的孩子而言,极易刮伤别伤儿童手脚;其三,由于踏板宽度,车主停车后无法避开两个脚蹬子,容易刮到自己,单脚或双脚支撑地面也变得十分困难,不利于应急。

三是作为辨别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外观符号虽然简单而又直观,但也不是无可替代:首先,新国标电动自行车有认证程序,要悬挂电动自行车铭牌,对于伪造铭牌执法部门是能够鉴别的。其次,对于无踏板的弯梁车型安全的脚蹬子恰恰是踏板类型电动自行车最不安全的累赘物件,为甄别车型而牺牲安全就是舍本求末,完全是一种不可理解的行为。

所以,对于大多数踏板类型新国标电动自行车车主来说,这个强制脚蹬子就是“只要面子不要里子”的典型代表,是牺牲了安全和便利换来的实物标签。故此,一些超标车为了蒙混过关,按假脚蹬假装“李逵”,而更多的真配有脚蹬的国标车,反而卸下了脚踏,变成了“李鬼”。这个辩识标志俨然成了“鸡肋中的战斗机”,看着闹心,用之死心,要是放任不管,它总要隔三差五地给你整的事来,极不省心。

据相关统计,全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达3亿部,其中符合新国标的踏板类电动自行车数以千万计。群众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小小脚蹬子关系千家万户,希望有关部门和专家不仅要把群众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挂在嘴边,贴在墙上,更要放在心里,付诸于行动中。组织科学的调研和认证,用切身体会感受脚蹬子强制安装是不是对每个电动自行车车型都有必要?对踏板类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有没有影响?能不能和有没有必要设计出可折叠的脚蹬子?#你怎么看待电动车新国标#

电动自行车脚蹬链条不起作用(闹心烦人的电动自行车脚蹬子之是非)(1)

图中是被卸掉脚蹬子的新国标电动自行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