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要丰富许多,比我们接触到的要庞杂许多,比我们理解到的要深刻许多,它的缤纷复杂决定着人类思维方式的参差多样。面对这个纷繁复杂世界,大部分时候的我们都只会用一种方式去理解它,这或许能给予我们精神上的安全感,有利于我们去把控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但殊不知,任何一种理解方式都只是吻合了这个世界所呈现出来的可被你这种理解方式所理解的那一部分。所以对于那些真正想要求真的人来讲,时常会陷入各种怀疑中去。

宗教和科学,一直以来都是理解这个世界的两把钥匙,二者本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但是自从一部分号称“启蒙”的人类尝到了科学为人类社会带来的甜头之后,我们便开始对这个世界上除科学以外的事物试着用科学的态度加以解释。

我们习惯了用科学去解释一切,渐渐地,我们将自己所看到的、感知到的世界称之为物质世界,并告诉普罗大众们这个物质世界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且不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宗教与科学上的关系(宗教与科学的打开方式)(1)

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之后,人类发明创造了一系列研究物质的方法,从物质的组织形式,到物质的存在状态,再到运动规律,甚至未来变化趋势……我们将这个世界视作一个可供研究的对象,它就如同我们的掌上万物,只要你有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操作,那一切都可被人类认知和掌握。

可是,即便这个世界发生的很多都被科学解释得有理有据,但有时,我们仍然感觉“真实的”世界并不是科学所描述的那个样子。尤其是我们一生多多少少经历了几次“神秘体验”的时候,尤其在我们在感叹世事无常与命运玩笑的时候,当那些出现在我们生命里的种种偶然巧合被科学强行解释却不能说服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对科学产生质疑。

科学,使人类摆脱了自然与鬼神的束缚,它是人类从诞生之初起由盲目的原始崇拜到自主性与能动性确立的一大显著标志。但这一能力的广泛运用,也使得它处于一种前面所说的尴尬境地。面对科学所不能确定或不能解释的事情,有的人选择宗教,依靠对神灵的信仰来获得安全感和救赎。

在此情形下,双方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科学主义者认为那些满嘴神仙鬼怪的人愚昧不堪,不过是一群亟待启蒙的孩子而已,因为科学在不断发展,那些玄之又玄的问题一定可以得到确切的解释,我们不应从客观唯心者那里去寻求解答。

而依赖信仰的人则认为科学主义者不过是一叶障目,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摆脱不了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依靠科学是绝不可能对这个世界获得最终的认识。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人提出了“地心说”,后世视作真理,而到了中世纪,哥白尼又提出日心说,后世同样视作真理,现在,我们又提出宇宙爆炸说。科学确实是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认识工具也在不断深化,但正是如此,我们才永远不可能获得终极真理。

所以,不能简单评判二者的是非对错,因为二者内部的逻辑都是完整的。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科学与宗教呢?我开篇就说,宗教和科学,一直以来都是理解这个世界的两把钥匙,二者本是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只是人们“求胜欲”的过度旺盛,非要拉在一起相互“洗脑”,这才使得这个问题略为棘手。

宗教与科学上的关系(宗教与科学的打开方式)(2)

众所周知,牛顿是近代西方非常伟大的科学家。物理领域,他建立了以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等等。数学上,他发现了微积分,二项式定理。他推动了近代以来的科学革命,改写了人类的命运。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也信奉神学,并在晚年以近乎痴迷的态度大肆研究。

这一行为常常会使得后人费解,在科学主义的无神论者看来,牛顿的行为有违科学精神,这样的荒唐行径不利于他在科学领域进一步的突破。在有神论者看来,这恰恰成为了他们攻击无神论的依据,他们会说:“就连牛顿,还有后世的爱因斯坦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都会选择研究神学,这就证明了科学尽头就是神学”。

其实,如果抛开形态冲突,二者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压根就不是矛盾,不论是宗教神学还是科学,它们都是在认识和解释宇宙而已,而且它们有着相同的目的——永恒。

对牛顿而言,科学和神学都是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只是方式不同,科学具体、直观地研究形而下的经验世界,宗教则抽象解释形而上的世界。两者非但不矛盾,而且界限明朗,就是研究清楚眼前存在的世界之后,进一步搞清楚背后何以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科学或许能证明某种事物的存在,但并不能证明某样事物的不存在。所以,不同的研究对象就注定需要不同的研究方式。

用研究物质的方法去研究非物质就好比用手术刀剖开爱人的心脏去寻找爱情一样荒唐。千万不要用理解科学的方式去理解宗教神学,那样只会让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

二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他们难以相互理解,无神论者常常会为有神论者信仰着在自己看来压根不存在的荒唐之物嗤之以鼻,所以他们最长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说有上帝,有佛祖,他们在哪呢?你要是能证明给我并让我看到他们,那我也会相信”。这显然就是科学的方式理解宗教,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论证。

面对这个问题,有神论者并不会感到难以应对,因为在他们看来,无神论者提出的问题压根就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你不需要质疑上帝是否存在,你只需要不加质疑然后无条件信仰就好,你在这里咄咄逼人近乎疯狂的求证本身已经证明了你没有得到上帝的救赎。

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分歧,信奉科学的人必然不会将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压根看不到的无法证实的信念之上,而有神论者也自然不会像他们一样寄希望于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的不稳固因素之中。

上帝、鬼神、灵魂……对于这些非物理事物的实在性,我们习惯了用某种看得见的方式对其加以证实。我们都习惯了科学的解释,因此潜意识里自然就觉得,如果某个现象你不能用科学向我证实,那么不论你说得再漂亮,都不过是一个坑蒙拐骗的神棍而已。这一切其实还都是源自于我们对宇宙的物质性的深信。

宗教与科学上的关系(宗教与科学的打开方式)(3)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要丰富许多,比我们接触到的要庞杂许多,比我们理解到的要深刻许多,它的缤纷复杂决定着我们思维方式的参差多样。面对这个世界,如果我们坚持以一种方式去强行理解,那便容易让自己陷入困窘。

所以,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还保留怀疑,那就不要着急定论。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开篇就说:求知是人的本能。没有谁希望自己永远都活在欺骗之中,不论是二者的哪一方,追求真理的那颗心都具有。

面对浩瀚的宇宙世界,宗教和科学唯有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求索才是正道,产生问题就去自己解决,发出疑惑就去说服自己。

科学和宗教之间,不必相互“洗脑”。随着各自研究的深入,如果未来的哪一天,发现自己的理论终于站不住脚,不能再自圆其说,那再自发地去向对方妥协就好了。

各行其道,莫要打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