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击鼓骂曹是真的吗(击鼓骂曹和洪羊洞)(1)

《洪羊洞》 杨延辉-杜镇杰

祢衡击鼓骂曹是真的吗(击鼓骂曹和洪羊洞)(2)

《击鼓骂曹》 祢衡-杜镇杰

在我看来,祢衡的未死比杨延昭的死还凄凉。尽管用当下的眼光看,他是作死的——在当权者大宴会上当了个勇敢的喷子——但他明知道下场有死无生,还是无所畏惧,这是需要精神的。这种精神成就不了现世中的成功人生,但会给人以力量——抵抗现世浑浊的力量。

杨延昭临死大唱凄凉凋,全部的唱词无一句不是家常俗话,简单叙述,如果隐去三关元帅,杨家将沙里澄金仅存硕果等家国赋予的人生大背景,那杨六郎的死就是路人甲的死。他对妻子、老母的最后言语与普通人的情感完全一致,容易引起最朴素的情感共鸣。

孟良和焦赞的死才更具戏剧性,至少比杨延昭的寿终正寝要更有色彩,尤其是孟良。他失手杀了兄弟,痛疚难忍,自刎了。因此,这个戏也叫《孟良盗骨》《三星归位》,盗骨情节是戏眼。

现在的《洪羊洞》取消了迷信的段落,有三:一是杨令工托梦,上杨老令工的魂儿;二是八贤王射虎,上虎形;三是杨延昭归位,上四个魂儿。这些带有迷信色彩段落情节的取消,让戏显得干净了许多,但丰富性也相应减少了。那种面对生死,面对亡后的亲情、友情的触痛,要轻很多。

情感的触动少了,戏的艺术效果自然有损害。情感与艺术的关系不外乎是艺术可以为我们记住那些过去的时光,而好的艺术可以使得这些时光不会被遗忘,将永驻情感之中。

当然,这种修改是难免的,也不影响“洪三段”的核心唱段。尽管上板的唱听起来更加淋漓,成套的唱腔有一种澎湃而来的感觉,更能掀起情感浪潮的涌动,但是,我更喜欢其中几句不上板的唱,一是唱腔中情感的动人丰富更加依赖演员艺术功力的把握、控制与施展,二是在诸多简单的唱词中,这几句尤显朴素、生动。

老生行当的唱腔之丰厚是优于戏曲其他行当的——原因很多,略——所以,听和看老生的戏往往受到更深沉的情感触动。如《洪羊洞》,听杨宝森、谭富英、孟小冬,各有其妙,其唱腔艺术特征之鲜明是清晰可辨的——这些唱腔是如何融合了他们的艺术、人生与情感经验,先抛却一边,可以不去了解,仅从唱腔,都值得一听再听。

尤其是杨宝森。沙哑、宽厚的嗓音条件,让他的唱腔较深厚感人,天然带有浓重的悲情意味,唱《洪羊洞》《碰碑》这种将死之意的戏,属于“天作之合”。

谭富英自有不同,嗓音有郎朗之意,唱法舒朗明阔,但《洪羊洞》《乌盆记》也都唱得特别痛快感人,透着更为洒落的写意。从嗓音特点上来说,这种戏码,谭要唱出悲情感人的意味来,比杨更为不易。

可惜的是,现在没人能唱出谭富英这样的声音了。

现在,杨派传人很多,余、杨派的《洪羊洞》一直有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所以,如果经常听杨派的,也不妨听一下谭富英的《洪羊洞》,尤其对比最后的几句唱,谭唱得非常见功夫。

不过,这两个戏恰都是谭(鑫培)余(叔岩)杨(宝森)一脉而流,至今不古。

文|SJKL 图片提供:常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