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喜欢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诗,尤其年过五十之后,工作和家庭都没有了年轻时的压力,正如他的《酬张少府》诗中的“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便更加喜欢他的诗里那种禅意境界,总感觉有些话自己也想说,但就是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直到读了他的诗就感觉有种通透感,很感谢他把话都说到自己心坎上,可能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吧。

仔细想想,我对王维的诗背得最熟练、用得最多的还是他的《山居秋暝》和《竹里馆》,从开始学习书法起就经常写这两首。但对于《鹿柴》的深刻认识,却是起于三年前的一件趣事…

王维的鹿柴100字诗评:鹿柴不怕您笑话(1)

对《鹿柴》的认识始于女儿教学的一件尴尬事

三年前,我的女儿教小学二年级语文。她是学美术的,但因为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就被安排教语文。

女儿从小爱好文科,语文一直是她的强项。尽管教授小学一二年级不在话下,但涉及到一些“很专业”的问题,她还是显得不够科班。比如她给我讲的一件尴尬趣事。

她说,有一次在班上给学生讲这首《鹿柴》,便毫不顾及地读作“lu chai”,这时一个小女孩立刻就怯生生地纠正:“老师,那个字应该读作寨”。女儿说,她当时就脸色一红,感到孩子的话肯定没错,一定是自己读错了。于是她就故作镇定地问其他孩子:“她说得对不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说“对!”,于是她就更加认定自己的错误。便将错就错对学生说“老师是故意这么读的,目的是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来”。当然,出于对老师的崇拜,那么小的孩子是不会对老师的诡辩有所怀疑的。

王维的鹿柴100字诗评:鹿柴不怕您笑话(2)

后来,女儿就趁孩子们朗诵的间隙,立即上网搜索,进一步认证“lu zhai”不是“lu chai”。

听女儿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我的心里也暗暗惭愧。不禁悄悄地用手机百度搜索,其实也在认证“lu zhai”的正确性,因为,此前我已经这么读了几十年。也许,女儿的错误读法就是来源于我的教授!

但是,通过这件事,我加深了对这首诗的印象,并把它上升到同《山居秋暝》《竹里馆》一样的高度对待。

《鹿柴》的“柴”,其实就是寨子的“寨”

王维的鹿柴100字诗评:鹿柴不怕您笑话(3)

鹿柴,其中的“柴”字是个通假字,意思就是用木柴做成的栅栏。

从王维的这首诗来看,他描写的场景应该是一处人烟罕至的空谷幽林,不知他为什么以此为题。

我们知道,包括《竹里馆》在内,《鹿柴》是他的二十首系列诗集《辋川集》中的一首。他没有把诗的名字定义为“空山幽谷”之类,显然是有其系列诗的命名规则。

原来我猜想,“鹿寨”应该是在空谷幽林中搭建的一处竹木小屋,诗人在幽居期间经常在这里会友、游玩,参禅、悟道,自然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直到我为了这篇小文章,在百度上搜索合适的配图,发现了上边这幅诗意图片,才恍然大悟。在王维的诗意里,这个“柴”肯定还是有“木柴”之意,你看那些树木的枝枝丫丫,不全都像那一根根纵横交错的鹿角啊。

这首诗不算华美,甚至还有些微“瑕疵”

王维的鹿柴100字诗评:鹿柴不怕您笑话(4)

王维的这首诗用词、修辞、对仗都不算上品,甚至还有一点“瑕疵”。

第一,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几乎就是平铺直叙地写景。但是,诗中的意境却不是一般人能够表达出来的:空幽的山谷之中,密林参天,遮风蔽日,一个人影也见不到,但却隐隐约约的听见有人说话的声音,是远处山涧的回音,还是诗人同朋友说话的反响?不得而知,充满诗意。这时,夕阳的余晖穿透密林斜照在石头的青苔上,一幅充满禅意的古风山水画立刻展现在读者眼前,美得让人心痛!

第二,整首诗没有工整的对仗。不同于王维其他的诗,这首诗竟然没有两句对联,甚至没有考虑对仗。这就更切合诗的风格和意境,给人一种漫不经心、若隐若现的空灵之美。也许,一共四句诗,再弄出两句刻板的对仗,整个诗就没有这种意境了。

第三,诗中的“人”字用了两次,似乎不太讲究。每次读这首诗,我都感觉王维为什么连续在起首两句用到重复的“人”字,为什么不把“空山不见人”的“人”改为“客”,或者把第二个“人”改为其他,但却无论怎么改都不完美。也许,这就像那著名的维纳斯雕像,真正完美到极致之后的不可替代吧。

结语

王维的鹿柴100字诗评:鹿柴不怕您笑话(5)

《鹿柴》这首诗看似平淡无奇,但却十分讲究起承转合。首句即给人展现一幅空旷幽远的画卷,但却埋下一个小小的伏笔“不见人”;第二句立刻“承”接,一句“但闻人语响”,马上让人联想很多,对远处说话的人产生巨大的好奇,也使得这寂寞的空谷顿时有了生机;第三句开始“转”,将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夕阳斜照上,诗意和禅意十足;最后是“合”。诗人用“青苔”一词,进一步强化意境中的“幽”,因为有青苔的山石小径,那是因为人烟罕至、阳光稀少,又同首句的“空山不见人”,遥相呼应,形成闭环。

王维的诗,那么美。不愧是诗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