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东山话方言学习(跟明筠学漳州话)(1)

在漳州方言里“糯米”读成tsut8 bi3,但是“糯”字在漳州方言中的读音是lo6,与读成入声的tsut8相去甚远,可见本字另有它字,这个本字就是“秫”。

“秫”:《说文》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尔雅·释草》众,秫;《疏》众一名秫,谓黏粟也;《唐韵》食聿切,音术,谷名。东晋陶渊明在《和郭主簿》中写道: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由此可知,“秫”在先秦时期已经是用于表示有粘性的谷物,直到东晋仍在沿用。“糯”:《集韵》奴卧切,音懦。稻名;《说文》沛国谓稻曰稬;或作糯;《增韵》稻之黏者,可以为酒。由糯字的解释可知,糯在早期是稻谷的意思,直到《增韵》(南宋时期)才有了粘性稻谷的含义。由此我们知道漳州方言采用的是保留上古汉语表粘性稻谷字义的“秫”字,没有和北方官话一样采用后起的“糯”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