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 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俗语,也称常言, 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一、龙生龙子,虎生豹儿。
用高贵的龙生龙、而凶恶的虎豹生虎豹的现象,来形容坏人生坏人、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含义。
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焉:哪儿;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
三、只行好事,莫问前程。
要多做好事,多做有利于别人的事,而不要去考虑往后的事。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经常为别人做好事的人,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但他们并没有想着去留一个名或得一点好处,这样的人令人肃然起敬!
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表面的意思是说,别的山上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五、仙果难成,名花易陨。
世界上的美好事物要取得成功是非常不容易的,要保持它的最佳状态更是非常困难的。
六、生命有限,艺术无涯。
一个人的生命有长有短,但总是有限的;然而在艺术这条路上,要追求它的完美是没有边界的。
七、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礼:礼物;求:请求。送礼物给人,一定是对人有所求助。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一个人无原无故地对你好,那他一定有什么事有求于你。
八、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