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人物之前首先我们需要对他做一个了解那孙茂才是谁呢?在《乔家大院》这部剧中他前半段是乔致庸请来的军师,是帮助乔致庸度过高粱霸盘危从此开启致富商旅的关键人物在乔家大院中,他的话语权和当时的当家人乔致庸的话是具有同等分量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在乔致庸事业达到巅峰时被他背后使了绊子,意见不合分道扬镳,恩怨情仇刀兵相见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乔家大院孙茂才下场?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乔家大院孙茂才下场(如何看待乔家大院中的郭茂才)

乔家大院孙茂才下场

评价一个人物之前首先我们需要对他做一个了解。那孙茂才是谁呢?在《乔家大院》这部剧中他前半段是乔致庸请来的军师,是帮助乔致庸度过高粱霸盘危从此开启致富商旅的关键人物。在乔家大院中,他的话语权和当时的当家人乔致庸的话是具有同等分量的。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在乔致庸事业达到巅峰时被他背后使了绊子,意见不合分道扬镳,恩怨情仇刀兵相见。

对于这样反差极大的人物设定,我们怎么去解读,怎么去看待呢?

有人说,这样的人就是个小人,一个白眼狼,就像当时孙茂才被赶出乔府时,曹掌柜说的一样,如果当年没有乔致庸的收留就不会有他孙茂才的今天。先不说这句话对不对,至少对于孙的忘恩负义很多人是深恶痛绝的。

可是还有人就说了,乔家的辉煌何尝不是孙茂才的功劳呢。当年没有他,高粱霸盘就只会愈演愈烈,到时候身败名裂的那就会是乔致庸,会是乔府上下。当年没有他左右逢源上下打点,乔致庸第一次入狱就不可能活着出不来了。孙茂才可以说是乔致庸的军师,智囊,也可以说是乔致庸的恩人。

是呀,这样复杂的人物,我们草率的判定他的是非功过,未免显得太过武断了。

那么我们就结合全剧来看一看孙茂才的一生。

刚一出场,孙茂才是什么形象?贡院门口卖花生的一个小贩。虽然饱读诗书,但是总是名落孙山。说白了就是一个怀才不遇的穷书生,为了生计卖花生。这样的人物,从出身到现状,你觉得他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就是一个草根,一个为了活命卖花生时甚至都要缺斤短两的草根。

一个从小就生活在挣扎中的人,他不可能有乔致庸的洒脱与豪放,他习惯于生计和生活,而不是探讨生命的价值。我觉得这一点在电视剧中倪大红老师演绎的非常好、非常到位,这或许也是他后来演艺生涯得到质的飞跃的一个原因。

而乔致庸这个角色就和他截然相反。乔致庸从小就生活无忧,学习考科举可以说是他从小以来的唯一任务。不光如此,他还是出生在一个商贾世家中的孩子,从小就耳濡目染那些从商之道、经商之法,就算他从来没有经过商,只要给他尝试的机会,他也一样能够做好。这就像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一样,在家族出现危机时,力缆狂澜,一个人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这些东西不是说孙茂才不可以具有,事实是,他想,可惜没有那个条件。

我们都知道和乔致庸同一时期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吧,如果把胡雪岩放到乔致庸那样的家庭背景下,想必,也不会有后来的满门抄家,郁郁而终。

那你可能会说都是命运问题了。其实也不是,你看看后来,孙茂才是怎么做的?落榜之后不嫌路远,不怕麻烦,千里迢迢的直接去找乔致庸了。他问什么要去找乔致庸?而乔致庸为什么后来这么的器重他?你好好想想就会明白,那些说他心机深重的人也应该会明白,他这样做只能说明他很有智慧。

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最快的方法是找一个已经处在你想要的达到的命运位置的人。靠近他,借他的实力成就自己的梦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踩在巨人的肩膀你就是新的巨人。

我们这里说的智慧和心机是两码事。你有心机有什么用?孙茂才如果只是借着和乔致庸有一面之缘的由头来投奔乔致庸,我想,以乔致庸的才智,他一眼就能看穿。但是,事实上是孙茂才不仅找到了乔家,进了乔府,而且被乔致庸赏识重用甚至尊为军师,智囊,心腹。

这样的一个人不可能和诸葛亮,司马懿之流相比,但是,在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上,他们其实都是如出一辙的。

诸葛亮出山,关羽张飞买他的账吗?没有。当时诸葛亮怎么做的?上来就亮大招,预测曹仁到来的时辰以及如何破解他的八卦阵。就是这样当时关羽服他了吗?没有。所以才有后来,关羽华容道上放曹操这一幕,这说明什么?他和诸葛亮的赌约,他输了。服了吗?服了。我们看《三国》的时候,白衣过江前,关羽怎么说的,他对诸葛亮前线胜利赞不绝口。这不仅是嘴上服,而是打心里的服。

那司马懿呢?司马懿展现才华的时候,曹氏家族的其他成员,有谁服他?你们看《大司马》的时候有一段情节就是,诸葛亮东出连连击溃曹军,这时候司马懿有没有上来就挣?没有。那些总想压他一头的人,什么曹休之流,是不是。你想立功,给你机会,我不跟你抢。你想扬名立万,给你,我也不跟你抢。最后证明什么?证明司马懿的以守待攻的策略才是对的。等到这个证明结果反复被认证之后,司马懿才出山。是因为没有能打仗的了吗?是因为没有人再说他的观点是错的了。那你是对的,那就你来做。

让一个人心服口服的办法是什么?就是你要有能够折服他的能力。

孙茂才在乔家,一开始和诸葛亮,和司马懿的遭遇是一样的。上来长栓就很不服气,还得给你牵驴,还得给你端碗,最可气的是还得给你盛洗脚水。你说气不气人。你这么招摇,别人都是土生土长的人,人家会服你吗?后面不给你穿小鞋吗?当然会。那怎么办?走起,展现才艺。

上来孙茂才就猜到刘黑七定要前来闹事,所以他就借着这个空挡的时间,给乔致庸拔牙。

牙疼的问题解决了,刘黑七的问题也想出办法了。

光拔个牙,肯定不是本事。后面激将乔致庸放弃江雪英选择陆铭钰,包头巧设计引诱邱家上当高价囤高粱,一个草根人物见识不多,经商不久就能如此处变应事,没有足够的智谋恐怕也很难想得出来。

从这些事情上来看,孙茂才不仅智商高,而且处事不惊应变有序,年轻的乔致庸和他比至少心智上还差很多。而且从乔致庸刚开始处理和他争夺霸盘的邱家的态度就能看出,当时的乔致庸除了私恨就是泄愤,但是孙茂才很明显更能冷静的站在局外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那么这么一位有才学有见识的人物为什么最后会和乔致庸分道扬镳呢?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其实,很多时候两个人的观念以及观点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乔致庸一直以为他和孙茂才是情投意合,志趣相投,但那也只限于在面对乔家生意上的问题上。

前面我们也分析了,孙茂才和乔致庸是两个人出身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性格不同,甚至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不一样的两个人。这样的两个人待久了自然会有很难融合的地方。

比如,当初孙茂才看待刘黑七的问题和乔致庸的就不同,还有在处理乔致庸的婚姻和家族的命运问题上两个人的想法也是不一样,再有就是处理已经霸盘落败的邱家的态度和看法也是不一样的,种种的不同,你细细去总结分析就会发现,前期之所以矛盾没有爆发是因为孙茂才的观点引导甚至启发了乔致庸,乔致庸在面对不一样的观点时选择了接受。

可是,后面就不一样了,随着乔致庸心智的成熟,理想和情怀的不断升华,在他原有的格局上增添了更深层次的东西,当他在回头思考问题时,就不太会完全按照别人的意思去办,这也正是孙茂才感觉自己被排挤,两个人逐渐越走越远的原因。

相对于乔致庸的成长,孙茂才则渐渐地局限在原有的视野中,这也是草根局限性的体现。就像为什么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农民的局限性一样,孙茂才虽然才华依旧,但是他的格局,他的视野已经局限了,这是小人物能成功但是成功难传承的原因。

电视剧的大结局是孙茂才连个延续香火,死了收尸的人都没有,这样的结局其实编剧和作者都已经或多或少的暗示了这一点。

谈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为什么很多人拼了命都要走出去,都要去追求成功?为什么?也许这一代我们拼了命也只是孙茂才、胡雪岩这样的人物,但是,我们的下一代甚至更多代子孙才能像乔致庸和乔致庸的后代一样,格局更大,视野更广。才不会是农民的儿子还是农民,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把根换了才能长出你想要的苗,你说呢?

在面对感情上,很多人说孙茂才是思想开放的,不像乔致庸那样保守。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首先是问什么两个人观念不一样。前面我们也说了,两个人无论是出身还是成长环境都是不一样了。

孙茂才穷苦出身,有句老话不是说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为什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穷。你不早点去当家,那一家人就要持续的为你支出,这种代价是高昂的,只有你走出家门撑起一片天,这个家才有了希望,才有了输入的来源。孙茂才就是这样的孩子,所以他的心智才会比同龄的人更早成熟。也正是因为穷,他成长的环境才会少了更多认为的清规戒律,怎么简单怎么来。这也就造成孙茂才遇到大奶奶曹枝月时一见倾心,再见表白,还见一定娶回家,哪怕死了,也不离不弃,以后再无婚娶。

没有条条框框束缚的爱,是最真挚的爱,是最纯洁的爱,他不限种族,不限尊卑,不限穷富。爱就爱了,爱的单纯刻骨。

乔致庸和孙茂才比起来,他从小就在衣食无忧,暖炕温房的环境下长大,虽然饱读圣贤书,但是他的脑子早就被家族,社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他容不得一女嫁二夫,他看不下自己的嫂子为了一个外人至乔家于不顾,哪怕在面对真爱和包办婚姻时,他也是含着泪妥协,要不然江雪英怎么这么恨他,甚至不惜出卖他揭发他让他蹲天牢。

这些是从情感观念上看待问题,那我们现在从格局上来看,孙茂才更偏执于小情小爱,拿不起放不下,即使当时他和乔致庸在开不开票号上产生分歧,乔致庸已经释怀了,可是他没有办法放得下,那天他在自己婚房嚎啕大哭时不是还说乔致庸就是错的,乔家迟早败在乔致庸手上嘛。

孙茂才的思想开放是他从小的生存环境影响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开放;而乔致庸的保守也是基于他的成长环境决定的。但也正是这些千丝万缕的原因,才塑造了两个迥异的人物。因此,现在想想那些一直宣传“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人,他们是多么得可笑。

再说说后来两个人闹掰之后,反目成仇的那段。不知道,看过这个电视剧的人有没有发现,在后来乔致庸下了大狱,横竖是一个死的时候,孙茂才说了一句什么话,他说他还的给他好好想个办法。

也就是说,孙茂才从心底上是不愿意杀死乔致庸的,之所以设计西征借款刁难,其实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那是孙茂才在敲打乔致庸,票号本身就是统治者的最好利益,你已经动了别人的奶酪就不要再那么好大喜功,招摇过市,这里边的水有多深,谁说的清楚。可是,他的好意他自己不说出来别人怎么能够理解得了呢?

还有他到乔府探望这个环节,他如果是至乔致庸于死地,就不会去,也不会露面,直接办了乔致庸就完事了。结果他不但去了,还在走的时候大喊,“我要娶他视作娘亲的大嫂,去他的娘。”这明显就是气话,就是泄私愤,羞辱乔致庸的。

因此,很多人看完电视剧觉得这个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其实,并不能这么极端的评价。孙茂才其实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血性男儿,只是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乔致庸的不同罢了。这就像,有人评价说“乔致庸用官道经商,孙茂才用商道做官”一样。处事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换来的结果自然不同。

如果你在重新看一遍这部电视剧或者小说,你就会发现,其实,孙茂才何时不是另外一个乔致庸,乔致庸何时不是另外一个孙茂才呢。一个想做官却做了商人,一个想经商挣大钱却做了官员。乔致庸潇洒豪放,做事有板有眼,知人善用,讲诚心,重义气,倡导“汇通天下”;孙茂才睿智聪明,行事风格独特,爱恨分明,识大体,顾大局,志在“货通天下”。这两个人物合在一起不就是真实历史上的乔致庸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