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细描,婉转清丽,安静内敛、小家碧玉的美,是诗词文化中璀璨的一部分。很久以来,我总惊叹于汉字的千回百转、意蕴悠长,亦感慨于我们文化中无比温柔的部分。

细腻的情感举世共通,然而语言的表达让同一种情感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呈现。写悲剧,西方有一代文豪莎士比亚,东方有满纸荒唐曹雪芹,同是倾覆在时代里的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多了悲怆,林黛玉与贾宝玉却多了凄凉。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1)

记得初夏时,与大家一起读过一首清凉宁静的词,《幽居初夏》,陆游一生忧虑痛心,晚年退去一身浮华,在幽居之所浅浅地写着“睡来谁共午瓯茶”,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凝聚一生怅然,那份举重若轻,实际也是清淡文字的独有魅力。今天就与大家一同走近一位婉约派词人,来体会这份细腻的美吧。

一、秦观诗词特点

秦观,北宋时期的重要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虽然在苏轼门下,却是婉约词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坎坷,作品多感叹爱恨情仇与身世命途,和柳永、晏几道等都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宋词中的另一大流派为豪放派,代表人物有大家都很熟悉的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作多视野广阔、气势恢宏,甚至会不拘于格律而肆意挥洒,相对来说,婉约派诗作更在意音律结构,用词精美婉转,这些特点也能在秦观的词作中体现。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2)

二、一生坎坷,身世沉浮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还有别号为“邗沟居士”。纵观少游一生,其实“坎坷”二字都不足以形容。都说,不经历坎坷和苦难,不足以语人生,而秦少游之所以在宋词占有重要的席位,与他忧郁坎坷的经历分不开。可以说,他的词和他的人生一样忧郁沉婉。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3)

三、天资聪颖却少年丧父,在山水中词风始成

秦观,祖籍是浙江绍兴,早在唐朝,他的祖先便为了躲避战祸,举家迁徙到江苏高邮,而秦观正是出生在高邮这边婉约清丽、烟水朦胧的江南山水之中。

秦观没有显赫的出身,父亲只做过小官,但曾在太学学习过,学历不低。优秀的基因使秦观自幼聪颖过人,过目不忘,在父亲的引导下,十岁的时候便通晓《孝经》、《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不幸的是,在他15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生活也陷入了贫困。十九岁娶长沙长沙宁乡县一个小官的女儿为妻。

在十九岁到三十岁的时间里,他居家潜心读书以备科考之余,也喜爱游山玩水,在此期间,秦观的生活虽不富足但还是比较小资,游山玩水之余也写下了不少诗词,如这首《纳凉》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4)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秦观与友人共游汤泉、龙洞山,前往乌江拜谒项羽墓,得诗文三十余首,有《汤泉赋》一篇,记载出游行踪。其中文字,已初现清丽之状:

“……然则幽逺僻陋之叹,亦非泉所病也。泉固无所荣辱,特以人意推之。可以为抱器适用,而不择所处者之戒。”

四、科举途中拜谒苏轼,人生轨迹此时已定

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秦观进京考试,途中经过徐州。当时苏轼正在徐州任职,其文学地位已初具影响力。秦观便慕名而来,拜见苏轼。他的才华得到了苏轼的极大赏识,苏轼称其“有屈宋姿”,意思就是有屈原、宋玉的风姿,评价相当之高,自此,秦观便于苏轼结下了一生的友谊和师徒之情。但秦观的这次应考成绩却不尽人意,落第而回到高邮。

元丰二年(1079年),秦观与苏轼一道南下,同游惠山,又与友人游玩鉴湖、禹庙,甚是欢喜,在与友人分别时,他依依不舍地写下了著名的《满庭芳·山抹微云》表达这份感情: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5)

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五、科举及第,进入官场,却仕途坎坷,受尽煎熬

元丰四年(1081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的秦观再次名落孙山,他于元丰八年(1085年)再次参与科考,历经多次失败,这次终于考取进士,开启自己十数年的宦海沉浮之途。

历朝历代,难免有朋党之争,北宋朝堂亦因此呈现着十分混乱的局面,入得官场的秦观身不由己,陷在这种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登科后的秦观因亲近苏轼而被视为“旧党”, 元佑二年(1087年)得人举荐却被诬告,元佑六年(1091年)又遭人上奏诋毁,这段时期,秦观的仕途可谓万分坎坷,此时四十三岁的秦观也疲倦不堪,心生退意。

元佑七年(1092年),秦观开始被委任要职,获得恩宠,在后来的三年里可谓顺风顺水,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宋哲宗于元佑九年(1094年)亲政,重视“新党”,身为“旧党”重要人物的秦观就此开始陷入不断贬谪的漩涡,直到其去世前夕。

在1094年到1096年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从京城被贬到杭州、丽水、郴州等地。在这一贬再贬的生活里,秦观逐渐心灰意冷,诗作亦流露出更多的悲情。1097年春天,秦观四时九岁,这一年他在郴州写下了最著名的词作《踏莎行· 郴州旅舍》。在秦观晚期创作的诗词中,最为出名的也当属《踏莎行·郴州旅舍》,这首词可谓说尽了被贬之凄凉、思乡之凄切: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6)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曾被苏轼大力称赞,并将后两句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写于扇子上,随身携带。

六、一生坎坷,命陨调任途中,苏轼大哭绝食两天

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被贬朝臣多被召回,在外流放数年的秦观亦接到了回调的命令,然而,一代文学大师就这样逝世在调任途中,终年52岁,苏轼听闻噩耗,大哭不已,两日未进油盐,其一生之坎坷,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7)

七、秦观著名词作赏读

大概了解完秦观的一生,不妨一起来细读一篇作品。这篇词的具体写作年代已不可考,联系他的经历,也许能读一读,想一想,写这首词的时候,词人正处在他人生中的哪一程呢?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8)

“漠漠轻寒上小楼”,淡淡的冷顺着窗沿门楣爬进小楼里,那诗中人在哪里呢?我的脑海中最先浮现的画面,是一位倚在床头的女子,用绣花扇子遮住自己的面容。大约也只有这样闲愁的人,才能够敏感地觉察到这悄然而来的寒凉吧。

推开窗,清晨的日头隐匿在阴云里,给人百无聊赖之感,正像晚秋的萧瑟一般。一年中除了秋,还有哪个季节有这样令人感伤的气候呢?自然,就是春季了。这首词也正是以“伤春”为基调书写的。

既然窗外无甚好景色,词中人的目光终于是移回了小屋里。眼前的画屏绘着淡烟笼罩着流水的图景,这种图景在刚刚起身的人眼中更添几分朦胧,与窗外暗暗的天色一道,衬托着词人压抑愁闷的心境。

总归是春天啊,窗外纷飞的花轻盈得像梦境一般,而不知何时开始落下的雨将天地笼罩在朦胧里,细细密密正如说不清也道不楚的愁绪一般。时间的消逝是这样迅速,春日的易逝也总让敏感的人感叹万千。词人在这里正面点出自己的迷蒙与愁思,对仗极富工整之美,连飞花与雨都愁到如此地步,何况望雨之人、写雨之人呢?这一份愁凝滞在笔尖,却一样有“一江春水向东流”般的力量。

秦观最著名的词赏析(秦观一代婉约词宗)(9)

感叹也不能将着愁抹去啊,词中人终是收回了痴痴的目光,轻轻将缀着珠宝的华美帘子用银钩挂起。生活还要这样百无聊赖的过下去啊,而我无处寄托的愁闷,暂且就带着一同度日吧。

不叹爱情,不为官途,秦观的愁比起别人少了些壮烈,却多了些轻盈。对于一个细腻敏感的词人来说,生命中的空虚寂寞或许已是不能承受之重,只好借曲折柔婉的笔触来感叹。伤春悲秋,或许这是一种被现实阻挠的迷失,又或是独属于有才之人的一种寂寞。

我想,赏文字之美便可,自不必坠入这种无边的寂寞之中,世间原有更多风景期待你去探寻,也有许多美有待你的关切。当然,总有寂寞、苦闷,甚至没道理的难过,若无处寄托,或许读一首词,也是对生活的一种充实呢。

注:本篇文章为原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其他任何平台,如需转载,请私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