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篇说到1582年俺答汗辞世,土默特部落遂陷入内乱,一蹶不振,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藏传佛教历史最全?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藏传佛教历史最全(藏传佛教与蒙新)

藏传佛教历史最全

前篇说到1582年俺答汗辞世,土默特部落遂陷入内乱,一蹶不振。

六年后,索南嘉措接受明神宗邀请,前去北京传教,走到内蒙古卡欧吐密时圆寂。看来古时路途漫长又凶险,三世达赖当年没去呼和浩特还是明智的。

索南嘉措圆寂后第二年,俺答汗家族生育一男丁(俺答汗曾孙),遂被认定为索南嘉措的转世灵童,起名云丹嘉措。1603年,14岁的云丹嘉措在盔明甲亮的土默特蒙古骑兵护送下到西藏举行做床大典,是为四世达赖。但此时土默特部落已经逐渐式微,黄教的敌人蠢蠢欲动,暗流潜伏之下,云丹嘉措于1616年12月15日在哲蚌寺突然去世,时年28岁,明显不是善终。

四世达赖圆寂后,当时的西藏地方藏巴汗政权不允许达赖再转世。藏巴汗是虔诚的白教信徒,又认为自己时常得病是云丹嘉措诅咒的结果,所以做此决定。

强援不在,教主又死,黄教岌岌可危。

危难之际,温萨救教。

危机时刻,黄教展示出强大的自救生命力,又一位黄教大师登上历史舞台,带黄教渡过了危难。这位大师的来历也颇具故事性,需要较长篇幅来说明。

在今天西藏日喀则市江当乡的雅鲁藏布江南岸,有座历史悠久的小庙,它叫做温萨寺——“温萨”在藏语里便是“安静”之意。十五世纪后期,这里先后出了索南曲朗和罗桑顿珠两位高僧,尤其罗桑顿珠,佛学水平很高,开创了一种颇为神奇的“耳传秘诀”,这一流派后来传承下来,被后人称为“温萨学派”,两位高僧被称为第一、二世温萨活佛。罗桑顿珠圆寂后,温萨寺的堪布(相当于寺院主持,他是罗桑顿珠的弟子)向僧人们宣称,附近竹加白哇村里有一个孩子颇为神异,想必是前世温萨活佛罗桑顿珠的转世灵童。众人去一看,果然惊为天人,于是确定为三世温萨活佛。据说这个五岁的小男孩正是堪布的亲侄子。看来举贤不避亲,转世亦如此。

这个孩子就是罗桑曲结,他长大学成后成为一代宗师,曾担任四世达赖的师傅,还兼任色拉寺、哲蚌寺寺主。四世达赖圆寂后,罗桑曲结毅然承担起救教重任。他凭借自己精湛医术,治好了藏巴汗的病,再加上在青海驻牧的土默特部落首领拉尊和古茹率兵进藏的军事压力,禁止四世达赖再次转世的禁令才作废。罗桑曲结于是寻访五世达赖转世灵童,并迎至哲蚌寺为其剃度,授法戒,培养了五世达赖这尊达赖系最大的活佛。

在五世达赖长大成人后,黄教面临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善,还越发危机起来:信奉红教的绰克图台吉击败土默特余部占据了青海,统治康区的白利土司顿月多尔济是一位虔诚的苯教徒(又称黑教,藏区本土宗教),西藏地方政权藏巴汗丹津旺布信奉黄教的死对头白教,更为可怕的是,蒙古最后一位大汗,信奉红教的林丹汗被后金皇太极击败,率部西撤至青海甘肃交界处,他迁怒于黄教,与上述三股势力结成“反黄教联盟”,环顾四周,强敌林立,黄教已经命悬一线了。

瓦剌新篇,漠西蒙古。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此需要说起另一个对中国历史也产生重大影响的名词:卫拉特蒙古,又称为厄鲁特蒙古、瓦剌蒙古,应该都是不同的音译。

它的前身是叶尼塞河流域的丛林狩猎民族,“林中的百姓”,受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招安后主动归附,从而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性。蒙古一般称为“四十万户蒙古”,他们则称为“四万户”瓦剌。瓦剌在历史上最辉煌时就是明英宗土木堡之变,以2万骑兵大破明军50万,还俘获明英宗。瓦剌首领也先挟此余威弑主,自立为大元天圣可汗。这是瓦剌部落以非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身份作为蒙古共主,是瓦剌部落第一次辉煌的顶点。

不过好景不长,大元天圣可汗也先很快被部属杀死,瓦剌短暂的辉煌只存在了一年,就此不再。

经过一系列的争斗,大约在明朝后期,蒙古分裂为三部分: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其中漠南蒙古大致是现在的内蒙古地区,漠北蒙古即外蒙古,瓦剌部落远迁至新疆,称漠西蒙古。清廷称其为卫拉特蒙古、厄鲁特蒙古。

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示意图。

漠西蒙古时代,卫拉特蒙古分为四个部落:准噶尔、和硕特、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还有一个较小的部落辉特部。和硕特部落由于出身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被尊为首领。但准噶尔部落占据水草丰美的伊犁河流域,势力逐渐强大,除杜尔伯特部居于吐鲁番盆地以农耕为生,主动归附其外,准噶尔对其他部落形成威胁。土尔扈特部首先被迫离开,远去伏尔加河下游定居(后又在沙皇俄国的压迫下东归,是为土尔扈特东归,被称为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典范),随之准噶尔部落与和硕特部也势成水火。

顾实入藏,武力护教。

面对黄教所处的危机,五世达赖及其师傅罗桑曲结自然不会坐以待毙,与当年索南嘉措一样,他们依然试图寻找远方的支持。这次他们把目光投向了遥远的新疆,受准噶尔部打压的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

两位大佛秘密派人与和硕特部落首领固始汗联系,请他出兵护教。固始汗遂与准噶尔部落达成协议,以和硕特在新疆的地盘为代价,换取对方出兵支持自己进军青藏高原。

1637年,当时组织反黄教联盟的林丹汗已经病死,卫拉特五部联军进军青海,此时在青海湖北的乌兰和硕山与藏巴汗盟友绰克图台吉的部队交战,和硕特部以一万人大败对方三万人,是为“血山之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绰克图台吉躲在一个旱獭洞里被找到,宛如后世的萨达姆一样被杀。

和硕特部落随之移居了青海,立稳了脚跟,固始汗答谢了卫拉特各部后,又和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珲台吉联姻,把自己女儿嫁给他。各部首领心满意足,纷纷率军返回新疆。

和硕特部则留在青海,以此为基地继续进军,先是进攻康巴地区,击败了白利土司并俘杀了他。然后率军进攻卫藏地区,西藏藏巴汗政权节节败退,藏巴汗被擒,随后被装进牛皮袋子扔进雅鲁藏布江。整个大藏区,即现在的西藏、青海、甘肃甘南州、四川阿坝州、甘孜州和云南迪庆州等,被和硕特部落统一

汗国初建,班禅得封。

固始汗效仿当年元朝皇帝忽必烈对西藏萨迦派(花教)领袖八思巴的前例,将西藏十三万户(元朝曾将西藏本土划分为十三个万户辖区,此说类似于九州之于中国)献给五世达赖喇嘛作为供养,这也是藏人信奉达赖喇嘛的原因,都是人家的供养么。

与此同时,固始汗耐人寻味的选择了五世达赖的师傅罗桑曲结作为自己的上师,并为他奉上尊号“班禅·博克多”。这是个多语种混合词:“班”指“班智达”,为梵文的大学者;“禅”是禅波,藏语的“大”;“博克多”则为蒙语,“智勇兼备”之意,合起就是“智勇兼备的大学者”。这也是班禅的由来,后被康熙皇帝改赐为“班禅·额尔德尼”,其中额尔德尼是满语“珍宝”之意。罗桑曲结仿三世达赖索南嘉措例,自谦为四世班禅,将原来的一、二世温萨活佛索南曲朗和罗桑顿珠分别追认为二、三世班禅,而最重要的一世班禅,则追认为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克朱杰。

温萨体系华丽转身为班禅体系。但温萨系的名头也不能浪费啊,于是由四世班禅罗桑曲结的师傅桑杰伊西承袭,这个新的温萨体系将来还会出现大神级人物,是为后话。

四世班禅画像。

此时的和硕特汗国达到全盛时期,雄据青藏高原,控制区域达到200余万平方公里,大藏区传统上的三大区域卫藏、安多、康巴全控制在汗国手中。安多地区丰美的水草养活着强大的骑兵部队,卫藏的黄教教廷完全控制在自己手中,五世达赖被奉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而高高供起,还可以挟制整个信奉黄教的蒙古诸部落,行政权力则被固始汗任命的第巴(相当于宰相)管理。虽然接受了康熙皇帝的册封,成为清朝的蕃属国,但事实上拥有极大的自主权。

一个强大的汗国横空,从此雄据青藏高原长达75年。但是我们需要注意到,和硕特汗国一开始就是大清帝国的藩属国,并主动接受清廷的册封。现在客居印度的那位老人主张的大藏区概念即来源于和硕特汗国,所以对于这个汗国的历史变迁,后续篇章里我们应该额外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