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绝大部分的爱好者都是初学者,也有少以前随着全国性的“气功热”跟风学过一阵子。在根本没找到感觉,也没练出个什么名堂,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就转向了太极拳和其它运动项目。

这么说吧,多数人并没有经过完善系统的气功术的学习和修炼。那么尽管气功养生术的名气很大,但对于广大学员来说,它仍然是个古老而新鲜的事物。今天,大家既然是身临其境的参与进来也会有许多的疑虑和想法。

气功初学者的教程(气功术初学者必走的弯路)(1)

气功术初学者必走的弯路

的确,对于初学者,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每个人的心中对气功养生术都怀有较高的期望值。特别是看到前期培训班毕业的那些学员和老年人,大部分都能通过气功术的方法,把自己身体锻炼调理的阴阳平衡,健健康康的幸福生活,由衷地羡慕。

初次参加培训,仿佛是置身于一个崭新的充满了虚幻的神秘境界,更激发了人内心深处那强烈的探索激情和好奇心。我觉得这既是个好事儿,也是坏事儿。如果过度膨胀的感性认识和认知,脱离了正确客观的理性指导,便会陷入混乱的无序之中。

比如说,学员们在学习研讨过程中,虽然是已经学习了一些人体生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可是一到坐功训练时,似乎是又犯起了糊涂。说的到但未必能做得到。据实而论,我们也不过是知道和学习了一点气功原理知识和文字语言的“皮毛”而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呀。

从学术的研讨中学员们互相交流并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反倒是你半斤、我八两,素质水平差不多。脸红气盛,谁也说服不了谁。更有争强好胜者,见识不多便扯起了那些道听途说的江湖好汉呀,门派弟子呀来借势逞强,好像是在演说一场江湖大佬们相互“踢场子”的闹剧。

气功初学者的教程(气功术初学者必走的弯路)(2)

气功术初学者必走的弯路

总的说来,多数人的学习水平提升缓慢,充其量也就是跟着老师所讲的知识范围,非常吃力地在那里咬文嚼字,照猫画虎罢了。至于气功术的心身感觉究竟是个啥滋味,我反复的查找相关资料,能说清楚的几乎没有。

我认为对于初学者,尤其是中老年者来说,主要发愁的就是古代的那些经典文言的文章和词句,理解起来没深没浅的,即“绕”人又难懂,即欣赏又发怵。光是对经典文言的词句语法和字意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就十分费劲和困难。说实话,就是让一个本科生拿起一本线装的古典经文来,从头到尾没段落,“之乎者也”作标点,恐怕是连读通念顺都不可能。

对于古代人的传统思想和文化,特别是那些精致至极的文言字句,总是叫人有点口渴偏吃盐瓜子的感觉。这到底是在学气功呢,还是在学古汉语?

就一个“元气”名词的解释,在古代传统思想理论中“先天”和“后天”的物理说法,翻来覆去到底有多少种?还有自然物质和宇宙空间的关系,物质的阴阳本性和五行的物性生克规律等,这些玄奥的名词概念,叫人眼花缭乱,一时难以掌握透彻。

看起来,古人著书立说,总是喜欢把自己的思想理论和认识观点,精心故意地放置在一个纲要网络系统的“车轱辘”循环的机制中,正转反转都有理,左说右说都能通。

气功初学者的教程(气功术初学者必走的弯路)(3)

气功术初学者必走的弯路

一般文化水平粗浅的人,最烦地就是说文解字的绕弯子。我同批学员中有个患神经性头痛的老年人,坚持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头痛的老毛病没解决,还反添了一堆新毛病,甚至连牙也痛起来了,最后一走了之。

面对一个新事物的认识和学习,老师讲得是学问,而学生求得是理解,作为老师,教得难,而学生求学问就更难。这不禁联想起自己当年初学气功时艰难起步的情景。总结归纳,也就是一个“什么是气功”的认识问题。

初学者虽然是把关于气功机理的相关知识听进了耳朵,从文言字面上初步了解认识了气功,其实只是一个感性的表面学习和认识,还并没有真心实意地从“心身”体验的感悟中完全理性地接受它。只能算是学而知之,并非学而识之。古人视学研为“进修”。一要学其“身”法,二要得其“心法”,二者兼得贯通,方可心领神会掌握机要。如此看与现代人的“勤读书”求“甚解”是一个道理。

,